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采用脱钩弹性分析方法,分析安徽省的总用水量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脱钩状态,并评价该省的总体脱钩状况和发展趋势。同时,利用LMDI分解模型把用水量影响因素定义为人口效应、经济水平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水资源利用效应,分析四大效应对用水量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的脱钩状态是由较差脱钩-弱脱钩-强弱脱钩交替的变化过程,脱钩状况随时间逐渐改善;同时,在四大效应的贡献率分析中,经济发展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主要导致了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因素抑制了用水量,人口对用水量的影响很小。提出了应努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应以达到强脱钩的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使用1998—2014年西北地区5省(区)的数据,基于LMDI方法分解分析5省(区)之间用水量和用水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将用水量差异分解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效应,用水强度差异分解为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和2014年西北5省用水量差异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异质性;1998年用水强度差异主要来源于产业用水强度的差异,而2014年产业结构差异对用水强度差异的贡献有所增加,产业用水强度差异的贡献缩小。省份用水量与用水强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异质性也表明各省份缩小用水量和用水强度差异需要贯彻执行有差异化的水资源政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面板数据,运用LMDI-Tapio两阶段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增长与用水量脱钩状态变化,通过分解脱钩指数探究脱钩状态变化的驱动因素。对比两个时期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用水量在"十一五"期间处于弱脱钩状态,在"十二五"期间处于强脱钩状态;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中游经济区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长江上游经济区一直处于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影响用水量的四大效应中,强度因子促进脱钩并作用增强,收入因子抑制脱钩且作用减弱,结构因子促进脱钩作用较为稳定,人口因子作用随时空变化而变化。据此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坚持政策节水、引导人口资源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重点关注用水强度与经济收入因子的脱钩贡献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多项连乘和加总"及向量扩展形式的LMDI模型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居民消费-用水强度的分解框架,分析2003—2016年间水资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人口规模扩大和人口城镇化对用水量增长均为正向促进作用,且前者驱动力强于后者;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是拉动用水量增长的主导因素,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消费率上升均有效抑制了水资源的消耗,且前者更为显著;用水量的下降主要得益于产业技术进步,生活用水量的增长主要源于生活强度效应。进一步指出未来应合理控制我国人口规模和人口流动,加速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深挖农业节水潜力,提升居民消费率以实现既定经济规模下的相对节水。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脱钩理论,选择了粮食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的19个省(市、区),对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贵州省实现了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的绝对脱钩,内蒙古、黑龙江、浙江等8个省(区)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呈现一种准相对脱钩的关系。河北、辽宁、吉林等10个省的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仍然呈现一种耦合关系,而且有的省份呈现出较强的耦合关系。在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量关系的影响因素方面,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高于耦合的省份;化肥用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准相对脱钩的省份要低于耦合的省份;农业劳动力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同时,水稻播种面积对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程度高于玉米播种面积和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吕苏榆  蒋娜  张陈俊 《水利经济》2022,40(4):41-47, 54
为促进合理用水,缓解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现象,选取2000—2020年省内三大产业用水数据,利用LMDI模型和VAR模型,从动静结合视角分解量化江苏省生产用水演变驱动因素及长期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效应是促进江苏省生产用水量增长的首要因素,但水资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生产强度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分别为影响江苏省生产用水量增长的主要及次要抑制因素,短期内生产强度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生产用水量增长,但长期来看存在“反弹现象”。有效控制江苏省生产用水量增加,需弱化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大量消耗之间的强相关关系,持续推进省内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模式转变,培养全社会节水意识,推动生产及节水技术革新,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影响着水环境,但具体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又如何影响着水环境,却很难精确地量化,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合适的分析工具。STIRPAT随机模型可用于分解人口、富裕度、技术发展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各影响因素间难免存在多重共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估计参数可解决STIRPAT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环境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人口和产业结构方面。人口增长、非服务业产值比重增加是带来废污水排放更大程度增长的主要因素,使得水资源环境遭受巨大压力。减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能从源头上减少水资源污染压力,借助OECD脱钩指数分析江苏省经济发展与水资源耗费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单位产出水资源耗费逐年下降,经济发展与用水量之间"相对脱钩"关系占大多数,"绝对脱钩"关系次之,其他类型关系很少,且趋向"脱钩",但并未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污染之间并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水资源短缺压力依然存在,应从生活污水处理、节约用水、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角度去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国2004—2013年的用水量、经济增长数据,通过分析用水量与人均GDP间的关系,探讨我国各地区用水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用水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符合典型的倒U形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通过修正曲线模型,分析得到我国用水总量与人均GDP之间呈U+倒U形的曲线。为剖析我国用水总量与经济增长的演变规律,在模型中引入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化率等反应经济发展的指标,衡量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水平对用水量的影响,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欣  葛宜虎 《水利经济》2018,36(6):31-36
以中国粮食虚拟水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粮食生产用水量的驱动效应进行分解,从结构、粮食产量、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4个重点驱动效应方面实行量化研究,并利用geoda软件求得莫兰指数,分析粮食用水量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其各种驱动效应在省际间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粮食生产用水的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考察13个粮食主产省份种植业与畜牧业碳排放的经济贡献系数,来判断其排放是否公平;对于严重违背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的省份,则利用LMDI模型和脱钩模型对其展开深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种植业领域总体呈现"高碳-低效益"特征,而畜牧业领域却表现出"低碳-高效益"特征;(2)内蒙古、安徽、江西属于严重违背碳排放公平性的省份,其中效率因素是抑制三地农业碳排放增长的共同因素;而结构、劳动力因素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皖、赣二地;经济因素则是导致三地农业碳排放增加的关键动因;(3)内蒙古在处理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时未能找到好的契合点,而安徽、江西农业碳排放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正趋于良性稳定。  相似文献   

11.
The Challenge of Decoupling Agricultural Support
Decoupling agricultural support has become a central feature of reforms in most OECD countries due to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onstraints.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is movement can reduce economic inefficiencies and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policy design. Not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of recent new support programmes, reduce their impact on production. Moving from price support to area payments and granting more freedom in the use of the supported resources makes programmes more decoupled, but making payments counter-cyclical based on current production or market variables tends to exacerbate the production response of risk averse farmers. When all the effect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 relative prices, risk and dynamic effects - all agricultural support programmes have some impact on production and thus the degree of decoupling needs to be estimated empirically. Recent studies have expanded our scarce knowledge of these issues. They confirm the partial decoupling of area payments, like those in the EU after 1992, as well as the larger degree of decoupling that results from more production freedom, as in the Production Flexibility Contract payments in the US and the recent Single Farm Payment in the EU. But the total magnitude of the production effects depends on policy design and 'size', since high levels of partially decoupled support can have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脱钩-PVAR两阶段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水污染关系的演变趋势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水污染与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皆呈现扩张负脱钩—强脱钩的演变趋势,说明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工业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阶段,但最终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水污染状况改善的双重目标。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水污染治理效应并不明显,水污染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向关系,且前者对后者的解释作用较强。分别对长江经济带的上、中、下游进行方差分解,发现各变量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制定水污染防治政策时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3.
王保乾  严蕾 《水利经济》2022,40(1):6-12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足迹的面板数据,运用Tapio脱钩弹性系数模型研究水足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水足迹强度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足迹总量在2016年出现拐点后逐年下降,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二者整体上呈现弱脱钩趋势。其中,长江下游省市基本实现强脱钩,中上游省市从弱相关性向强相关转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全国不同区域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期望为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借助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依据灰水足迹理论计算出农业灰水足迹,应用脱钩理论及其脱钩程度判定标准,测算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结果](1)我国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西部最低;(2)我国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呈现阶段性并存在区域差异。2008—2015年四大区域普遍处于弱脱钩状态,但2016年之后,各个区域的二者脱钩状态开始呈现扩张性负脱钩,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趋于缓和。[结论]应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并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应对区域水资源绿色利用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揭示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淡水养殖经济增长呈现的脱钩关系,从而为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管理及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文章结合2011—2020年中国淡水养殖业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uper-SBM模型,对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1)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总体呈提升态势,其中“十三五”时期较“十二五”时期效率提升幅度更加明显。(2)从区域层面来看,不同区域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值呈现华南、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华中和西南依次递减的特征,且各区域内部波动存在明显差异。(3)从省级层面来看,除北京、上海以外,其余地区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效率均值较高的地区在地理空间上呈“V”形分布特征。(4)淡水养殖业水资源投入、绿色水资源效率与其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总体向好发展。结论 为发展节水型淡水养殖业,提升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实现淡水养殖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建议优化淡水养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适养品种,推进广东、海南、福建、湖北和江苏等淡水养殖重点区域示范区建设,并在水资源禀赋相对不高但效率提升潜力大的省份为循环水养殖等节水型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