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根据太子河干流辽阳水文站泥沙及径流数据,利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Pettitt法、M-K检验法分析年数据周期、突变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究驱动水沙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多年来辽阳水文站来沙量、来水量呈减少趋势,水沙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突变后水沙变化幅度变得缓和,而具有的2年波动周期未出现明显的改变;人类直接取水拦沙活动以及上游退耕还林是水沙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于桥水库流域长系列降雨和径流资料,对流域降雨和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流域降雨和径流年内、年际间变化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明显呈衰减趋势,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径流量衰减更为严重。从流域降雨量、用水量、下垫面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径流量减少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太子河流域28个雨量站1967—2016年的降水资料,采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分析太子河流域降水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长序列趋势变化看,近50年年降水量和四季降水量均未通过90%显著性水平下的Kendall趋势检验。从空间变化特征看,整个流域降水量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人类活动和降雨对浑太河流域水资源量的影响,文章结合水文分析方法对2个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离。结果表明:1976—2013年浑太河北口前和海城站的径流和降雨量均未出现明显变化趋势,分别存在10年和5年的滑动平均; 2个站点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转折点均出现在1983年,1984年以后为人类活动影响期; 2个站点人类活动影响对水资源量具有减小效应,影响比例均低于-5%,降雨是浑太河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比例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5.
为了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Budyko-Fu模型、水文模拟和气候弹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预比处理期滦河流域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径流量均减小,根据SWAT和SIMHYD模型,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径流下降都有重要影响,人类活动比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大洋河沙里寨站1956—2019年泥沙径流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小波分析、M-K检验和T检验法,揭示沙里寨站径流泥沙的驱动因素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沙里寨站的输沙量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径流量的下降趋势不显著,其中2006年和2009年为输沙量、径流量突变时间点;年输沙量与年径流量的小波分析显示,变化主周期为20~24年;年径流量可以分为3个多水周期、3个少水周期,而输沙量可以划分为2个少沙期、2个多沙期;水土保持工程、人为采砂、水库拦沙等人类活动是输沙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研究1983—2020年皖西丘陵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利用配套的主要气象因子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求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皖西丘陵地区蒸发量呈现下降趋势,温度呈上升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符合"蒸发悖论"的说法.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蒸发量的关键因素是...  相似文献   

8.
利用改进的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MK)方法进行序列趋势检验时,因考虑了时间序列自相关性的影响而使结果更趋严格。文章采用MK法及改进的MK法对新疆车尔臣河流域1957~2011年及2015~2050年作物蒸散量ET_0和相关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957~2011年和2015~2050年研究区ET_0呈下降趋势,但其显著性各异。ET_0的趋势特征对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区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和防灾抗旱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型水利工程对流域汛期的影响,文章以汾河二库逐日降雨资料为基础资料,采用M-K突变点检测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秩和检验法、Fisher分割法评估人类活动对流域汛期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建成后,主汛期减短11d,有效地发挥水库的调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显著突变检验方法对大凌河下游近55年的水沙演变进行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61—2016年大凌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总体呈现显著下降趋势,M-K统计值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80年代大凌河下游的水沙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除春季外,其他季节大凌河下游水沙相关系数在0.6253~0.797之间,属于高度相关;大凌河下游径流突变年份出现在1985年,而输沙量的突变年份出现在1994年;人类活动对汛期水沙累积关系影响较为明显,非汛期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太子河流域9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2000—2019年5类水质指标监测数据,对流域水质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污染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COD和氨氮浓度递减趋势明显,通过90%显著检验水平,其他指标总体变化较为平稳.太子河上游断面水质总体好于下游,从上游到下游沿程水质状况逐步恶化.氨氮和COD是太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天然状态下辽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运用SWAT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蓝水绿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评估和研究。结果显示:辽河流域具有较为丰富的绿水,并且绿水资源量以绿水流为主;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辽河流域蓝水绿水体系的形成,在时间变化上流域内绿水资源、绿水流、蓝水资源在近年来均未出现明显的降低或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降雨格局是影响蓝水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而绿水资源不仅与人类活动以及下垫面自然属性等因素相关,而且受气候条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集合经验模态法分析湟水流域近20年以来地表水资源量及用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湟水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呈增加趋势,用水总量呈减少趋势;Mann-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各个趋势项(RES)变化显著。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人口、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粮食产量和工业增加值是用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辽宁省3个不同尺度的典型流域为例,利用RCCC-WBM水量平衡模型进行月径流模拟分析。研究表明: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特点及年内分配特征能够采用RCCC-WBM模型较好地反映和表征,Nash效率系数在流域月径流模拟中均大于60%,模型水量模拟误差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在辽宁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适用性,可为提高辽宁省水资源科学评价和环境变化影响分析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影响葫芦岛市水位动态的人类活动和气候条件多项指标进行定量表征,然后对该地区的地下水水文变化的主导因素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分析。研究表明:葫芦岛市地下水水位在近30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水面蒸发以及气温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人口数量、粮食产量以及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呈现出增加趋势;该区域的地下水水位主要受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影响,其中人类活动是引起该区域水位持续下降最主要的因素,而气候条件的影响次之,人类活动以及气候条件对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61. 2%和38. 8%。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5~10年期间使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指示精神,为了认识塔里木河干流径流规律的特点,为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采用模比系数Kp值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坎德尔(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别对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站(1958~2010)年径流的丰枯变化、周期性、趋势性展开分析。经计算分析,干流丰枯交替出现且所占比例相对均衡;周期存在17年的时间成分,径流呈不显著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气象资料和水资源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对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性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960—2015年间唐山市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年变化量为-0.238亿m3;区域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格局;该时期内水资源总量于1979年发生突变,呈现降低特征。唐山市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周期性复杂,主周期为2a,10a,次周期为5a,15a。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文学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赣江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及突变情况,而年输沙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上、中、下游的输沙突变点分别位于1998年、1990年和1990年,下降幅度分别达到了47%、67%和62%;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等人为活动的干扰对下游河道的泥沙转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丹东市降水时空变化规律,以1986—2020年站点观测资料和降水栅格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分析和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地降水倾向趋势、变化周期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丹东近35年来平均降水量以3.79mm/a的速率增加,但趋势不显著。降水变化具有多个短震荡周期,主周期为6a,在2000年发生弱突变。受季风与地形影响,降水量呈现中高周低分布,空间差异为823~1098mm。文章揭示了近35年丹东降水量变化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造成流域下垫面的变化可以显著改变流域的洪水特征。以大凌河的支流细河流域为例,利用TVGM模型对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流域洪水的影响展开研究,结论显示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可以消减洪峰流量和洪量,且洪水级别越低衰减作用越大;对级别高的洪水主要表现为消峰作用,对级别低的洪水主要表现为坦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