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进行商业银行绩效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出发,构建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商业银行指标体系的特点,选择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绩效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对某省各商业银行的绩效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为监管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要闻回顾     
《中国金融》2007,(3):6-6
1月8日 中国银监会印发《属地监管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实施细则(暂行)》、《属地监管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场检查实施细则(暂行)》、《属地监管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动监管工作评价办法(暂行)》,以推动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属地联动监管真正实现“分工协作,监管有序,齐抓共管,资源优化”。  相似文献   

3.
回顾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发展趋势,把资本充足率确立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并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内涵决不仅仅限于提高资本充足率这个单一目标,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促进商业银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主动寻求改革之路、转型之路,使商业银行化“被动的资本约束机制”为“主动的资本激励机制”,实现资产安全和效益的动态平衡,提高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管背景入手,梳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应遵循的外部监管要求,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而又独立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通过加强对内部环境的“软控制”以及改进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来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央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已迫在眉睫,作为央行的稽核部门肩负监管的职责,面临加强稽核监管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稽核监管力度应在稽核的广度和深度上求突破,在“帮”字上下功夫、在“促”字上做文章。(一)所谓稽核的广度即稽核面及所掌握的金融运行信息量的大小。稽核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稽核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稽核面要达到一定的比例,通过面上稽核情况的积累,及时地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的动态,从而丰富了稽核信息资料库。在稽核广度的突破上要体现三个结合:()稽核面要跟监管中…  相似文献   

6.
约束和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主要有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和弄法。我国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框架已经建立,但仍有缺陷,其缺陷上要表现在:1、没有“外资银行法”,从而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乏力;2、“没有企业兼并法”,使银行兼并上市的操作依据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借鉴上市公司内部监管理念,融合“权力制衡”思想,对我国商业银行实现有效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深化独立董事制度、优化银行内外治理结构、加强金融风险意识、强化信息披露等相关措施,以助推商业银行“权力制衡”,解决现行银行监管中普遍存在问题,促进我国银行业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敏 《浙江金融》2001,(10):15-16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积累的信用风险十分突出;商业银行经营的利率风险逐步扩大;同时,面临的外汇风险将较快增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比率难以达到标准,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更为明显,此外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还存在规范行为,由此带来的经营风险亦不容忽视。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笔者认为除了强化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内控机制之外,应不断地从完善商业经济的外部监管体系入手,真正建立起央行监管、机构内控、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金融监管体系,达到“标本兼治,立体监督,综合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公地悲剧模型”论证了银行业实施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协调监管的必要性,并运用面板VAR模型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宏观审慎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银行业集中度”和“广义信贷/GDP偏离度”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从负向反应逐步转为正向反应;给定微观审慎监管工具“流动性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呈现正向反应。这表明单一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的效应并不完全协调,因此,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种类和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包商银行事件暴露出商业银行早期干预机制的缺失。“早期介入”机制对商业银行预防破产、降低市场化破产成本以及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美国“迅速矫正措施(PCA)”与英国“三种稳定选择”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行立法的缺失,结合包商银行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以对《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中构建的早期介入制度在监管指标、监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监管主体、监管对象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