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清 《北方经济》2010,(19):87-89
一、基本概念及区别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这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含义。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均早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推行循环经济建设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霞 《特区经济》2005,(7):308-309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发展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因此,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的新发展观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5.
刘勇  袁欣 《特区经济》2005,(2):219-219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基本行为准则(称为3R嗄则),具有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是解决目前可持续发展中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奶业推进循环经济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与运行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核心:资源与环境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加强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它的两大核心.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一是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线性物质流动,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物质循环,从而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以最小的生态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亮点.知识经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而循环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则真正解决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的、环保型的经济形态把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融于一体化的系统工程之中,对原有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用生态经济学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规律来重构经济系统,实现了一次技术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试图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新构建经济系统,努力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使经济系统被和谐的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理论作了简要介绍,认为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建设的小城镇应该是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并对生态循环型小城镇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建设生态循环型小城镇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梅村 《上海经济》2002,(6):27-29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试图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努力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使经济系统被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至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的发展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由传统经济向循  相似文献   

11.
黄钦  杨佳宁 《北方经济》2007,(11):55-56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2.
区域循环生态经济系统,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态系,建立产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产业经济链,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环经济网络,实现物质能量流的闭合式循环.区域内企业间实现废弃物与原材料的有机对接,通过清洁生产和绿色工业达到"零排放"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宁海县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在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从宁海的实践来看,循环经济发展起步于生态示范区的创建,得力于发展模式的推动,突破于示范基地的建设,受益于发展理念的落实。着力推进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宁海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和产业联动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资源共享,以生态生产力理念积极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  相似文献   

14.
所谓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中,面临诸多瓶劲,发展循环经济是其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循环经济具有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生态的有效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体现着经济发展的动力,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在探讨目前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而言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生态经济为理论基础,融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以低投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少排放甚至零排放为特征,对物质、能量闭路循环使用。本文以龙岗为例,积极探讨加快龙岗区循环经济建设步伐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循环替代、循环净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那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质单向流动的发展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因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和灾难性的环境污染——诸如水源、空气污染和垃圾堆放、沙尘暴等所造成的恶果。西方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两种微观模式:一种是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路线之间的物料循环利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05,(5):27-27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利用”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跨时间、跨空间的资源配置和利用,解决了资源跨时间储存、跨空间的移置问题,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效用决定价值,循环经济使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从而为人类社会创造的价值最大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就发展方式,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需要重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肩负着中国经济大盘整体提升和中国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论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