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个体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个体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囿于知性模式和应试模式无法体现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教育者要在人的本质、人生态度、自我认识三个方面,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当前,一些人用政治教育、思想品德评价来代替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忽视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使他们在校学习和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偏差,因此,要从教育的指导思想上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将其纳入教育和管理目标,使其处于与德智体并重的位置;通过教育实践,把大学生心理发展要素和完善的人格统一在德才兼备上,敢于面对成功与挫折,把他们从各种困境中解脱出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态势,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优化育人环境,创造一个有益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受教育者在生机勃勃、友爱和谐的环境中成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高校应以对大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作为当前的重要教育任务。借助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将挫折认知教育、挫折预防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配合灵活多样且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达到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提升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魏富平 《魅力中国》2011,(17):365-365
挫折广泛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对挫折的心理行为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一个人的一生将产生巨大影响。大学新生虽然有着很多优势,但他们的心理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常常会在学习、交往、情感、择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挫折、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在这些矛盾和挫折面前怎样面对,将直接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建明  沈鹏 《魅力中国》2012,(35):170-170
幼儿因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接触的最早的学校正式教育,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识一些字词、会唱几首儿歌,算几道加减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软实力”,比如幼儿的心理素质,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友爱,从而磨炼较为坚强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重灾区,大学生自杀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是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具有特殊原因,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7.
挫折是指人们怀着某种意向和动机从事某项活动时遇到的、无法排除和解决的问题与障碍。当代青年存在独立能力差、自我评价过高、动手能力不足、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许多人会产生自暴自弃、精神颓废、精神焦虑、行为偏执等不良情绪,甚至做出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过激行为。因而,应将挫折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提高人们对挫折的认知程度,培养人们的抗挫折能力,使人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8.
陈亚玲 《发展》2008,(1):109-109
一、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还不大成熟。当他们跨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南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而引发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是服从志愿进入该专业学习,因此不喜欢所学专业;有的学生学习方式还是中学的一套,不适应大学的课堂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重视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文章在分析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后提出,要正确认识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学校应将抗挫折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规划;大学生应学习科学的自我调适方法,缓和受挫心理。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遇到挫折,往往会造成身心痛苦,影响学习和个人以后的成长。针对这种状况.正确认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其主要表现,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矫正的科学方法,对于磨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叶霞 《新西部(上)》2014,(10):161-161
作者认为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是:重视自制教育,做好不良情绪的有效控制;重视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注重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重视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宁  焦彦臣  郭晓娜 《中国经贸》2009,(24):250-250
挫折的普遍性及大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的重要性。要增强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就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教育他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并增加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抗挫折能力反映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发展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是必要且可能的,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自然挫折情境是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主要途径。幼儿抗挫折能力主要受幼儿的身体素质、能力、独立性、自信心、个性等因素影响,应针对这些因素及幼儿身心特点,将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培养渗透在生活和教育中。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开展挫折教育的必然性,指出挫折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当前,高职院橱加强挫折教育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挫折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三是开设有关挫折教育的课程或讲座形式的挫折磨炼;四是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五是创设预演挫折情境;六是高职院校应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尽力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孙培忠 《魅力中国》2014,(22):230-23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在人的多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是其它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业余田径训练多样的训练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栽体,使小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运动中体会竞争和合作,感悟自我,加深对规则、秩序、策略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在失败中感受挫折,在挫折中磨练意志,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目标.文章对小学业余田径训练中如何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做简要探讨,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荣华 《魅力中国》2010,(15):51-51
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缘故心理承受能力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班级管理中经过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提高抗挫折能力。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树立科学的竞争观和家庭观念,培养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18.
塔娜 《魅力中国》2014,(10):181-181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一种实施策略。所以,研究并探索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全方位、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熊英 《西部大开发》2011,(10):40-40
让孩子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成为情感健全、勇敢自信的人,让孩子看到真实的社会,清楚地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使它们能够面对挫折,走过挫折,成为坚强的人、乐观豁达的人,让他们心灵充满阳光。  相似文献   

20.
挫折教育的存在意义必须明确。作为教师,要明确挫折教育本身的存在意义和进行挫折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可否认挫折是人进步的良药。但是许多老师都会发现,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每一位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能力与态度上的蜕变,但是舍本逐末是最大的禁忌,作为教育者应当牢记施行挫折教育的真正目的,当学生出现了蜕变的苗头,就证明他们已经正视了挫折,并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挫折,进行挫折教育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就应该适可而止,不可以因为贪图教育成果,而拖延时间,长时间的高压状态,无论目的如何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伤害,这一点应该被每一位想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老师牢牢记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