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方法论是一个被我国法学研究领域忽视的理论问题,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研究主体抽象的世界观在法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它集中反映了主体抽象的世界观立场在法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反映了主体在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和分析时所遵循的逻辑思维模式。西方的法学研究方法论类型多附属于不同的法学学术流派。价值分析方法论、逻辑分析方法论和实证分析方法论均托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以特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反应了一定时期内法学研究的政策性和技术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价值的不同认识构成了不同学派的立论基础。自亚当·斯密以来,各学派为价值问题争论不休,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后来新古典经济学干脆不再讨论价值,而是把价值与价格合一,只研究价格。但不讨论不等于不存在,价值理论的争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对我们了解经济学说的演变至关重要。在斯密的经济学说中,价值理论居于枢纽地位。斯密从分工引出商品交换,再从商品交换引出货币,然后以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以货币交换货物或以货物交换货物"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浅析交易费用理论及其引致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它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并且可以贯穿到新制度经济学的整个研究领域。对于它的研究,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由交易费用理论可以引出新制度经济学的诸多方法论研究,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对新古典经济学体系进行了重大的补充和修正,而且在方法论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历史背景、理论内涵、方法论特点等方面对交易费用理论展开探讨与研究,进一步从中挖掘它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4.
金春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4):110-120
解释方法论在日本民诉法研究中并不是显著的命题。长期以来,日本民诉法解释并不特别重视法律条文和立法者本意,解释方法论遵循的主要是利益衡量论,近年始有学者对它提出批判。日本民诉法解释方法论选择既源于民事诉讼法的目的被定位于纠纷解决,也与战后比较法研究中利益衡量论的引入有关。日本民诉法利益衡量论有别于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也有别于受德国法影响的亲实体法解释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并不局限于衡量或分配原被告之间的财产或价值,更多地蕴含了对作为制度利用者的当事人的便利、 制度运营者的公共利益、民事诉讼程序的动态发展等要素的考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进行哲学层面的分析和追溯,以更加明晰地显示两种研究方法的特点所在,并指出二者虽然在方法论上是对立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融合之处。  相似文献   

6.
学习邓小平理论根本在于把握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方法论角度看,邓小平经济理论方法的基本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经济理论方法的基本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经济理论方法的价值观标准;辩证抽象法的典范性运用;整体思维的理论观;理论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马克思创作于19世纪中期的《资本论》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关注。《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百科全书,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的百科全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唯物辩证法,具体使用了叙述方法,抽象分析法,文学、数学的方法,还采用了“引证”的方法,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典故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创立了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重点,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也引用了大量的典故进行概括分析。典故使用方法的运用对于当前进行理论研究具有极大的方法论价值,能够给人以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科学研究方法论角度,对会计理论研究历史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展望。首次将会计理论研究的百年历史划分为20世纪初至70年代前、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中期迄今三个阶段,并分别总结了其相应的方法和方法论特征。本文认为,一部会计理论研究史表明,新会计理论不断替代旧会计理论的过程实质上是在会计环境变迁影响下,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不断完善和更替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会计理论研究终将遵循精致证伪主义方法论、完成以公允价值会计取代历史成本会计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会计管理活动论是新中国会计学术领域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本文回顾了会计管理活动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内涵。"管理活动论"明确指出会计是一项价值管理活动,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这一理论突破了"信息系统论"的局限性,对于更好理解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属性以及会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等都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过去四十年来,会计实践发展和实证研究证据都有力支持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和生命力。在信息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今天,"管理活动论"对于更好促进业财融合、更好发挥会计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好发挥会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等都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管理活动论"对于我国会计理论创新的若干启发,旨在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本土会计理论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银行与企业是构成经济系统的两大微观主体,二者的关系及其运行模式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现有研究银企关系的文献,或从企业融资理论视角间接审视银企关系,或从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理论、博弈论等视角直接分析银企关系模式与行为选择,都缺乏从互利角度对银企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而共生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研究互利双赢关系的方法论。二、共生理论的分析方法共生理论(Intergrowth Theory)起初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在它发展了一个世纪以后,被拓展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来。共生(Inter-growth)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由德国真菌学家Anton de Bary于1879年提出,是指不同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抽象的说,共生是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体系中(袁纯清,2002)。共生理论主要采用共生度分析法、共生界面分析法和共生模式分析法进行研究,这三种方法相互联系,相互交叉。(一)共生度分析法共生度分析法有两个主要概念,一是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度,简称单元共生度δij,二是系统全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