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黑龙江省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农民工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变得更加明显。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农民工日常无法平等地享受公共城市服务,农民工参保比例很低,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保障,户籍制度仍是农民工实现完整转移的制度障碍。要促进农民工的可持续转移与发展,应加快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相关社保、户籍等制度,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制度,以促进农民工的合理转移,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彦 《中国市场》2014,(46):180-180
有效地完善返乡农民工培训服务体系,开展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服务,提高返乡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是促进农民工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返乡农民工现状进行浅略分析,再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与需求的调研,系统地提出了建构返乡农民工培训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山西省出台发展农村电商、税收减免、创业培训、全方位公共服务等多项利好政策,并由10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支持和引导全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拓展就业空间。电子商务是农村创业的重要方向,针对本省农产品"特、专、优"等特点,鼓励返乡人员发展贯穿农产品加工、销售、配送环节的各类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对农民工等返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上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劳动合同为标准,《劳动合同法》不再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确立的标准。虽然后者让更多的劳动者进入制度保护范围,但是依然无法从实质上认定劳动者。家政服务者、大学生兼职、农民工等非典型劳动者全体被阻挡在法律调整之外,引发了"非典型劳动者是否应纳入劳动法保护"以及"劳务关系也应由劳动法调整"等问题。农民工是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劳动者群体,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也是关注的重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从农民工的劳动者性质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5.
郭振宗 《消费导刊》2009,(10):244-244
大量农民工返乡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也具有积极意义,主要是最大限度地"稀释"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为重筑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提供了契机,增强了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农民工总量持续增加,但是农民工老龄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老年农民工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社会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物质支撑。然而,中老年农民工被动承受经济波动和社会转型的代价,为了"老有所依"选择坚忍,无奈地选择与土地重新结合,从而对乡村振兴提出挑战。对此,应建立健全身体与劳动相匹配、工作与保障相匹配的中老年农民工劳动保障制度,不断优化鼓励和引导中老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探索建立和完善国家、集体、家庭、个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劳动关系权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权益具有自身的问题和矛盾,本文分别从劳动合同签订、参加社会保险、劳动安全条件、农民工劳动权益、劳动矛盾纠纷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当前农民工劳动关系权益中的主要问题,这对于正视和把握现阶段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实际和走向,科学的制定规范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对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培训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上海等五城市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培训需求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培训需求明显不足,农民工培训需求受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行业和所有制、进城就业年限、劳动合同和培训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民工培训实践中,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民工的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进程中,农民工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权益保护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除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维权意识不强、维权能力弱等原因外,现有体制问题和法律救济渠道不畅也是当前农民工权益保护不力的重要原因。为此,应通过尽快出台专门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加大劳动监察的监察力度、建立健全专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站、为农民工诉讼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本文从法律救济的角度,探析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影响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是由近期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及对外贸易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企业违法用工成本提高等原因造成的。农民工提前返乡会影响社会稳定、延缓城市化进程、降低农民收入和拉大城乡差距。因此,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加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作、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再就业服务、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落实土地政策等政策措施,来缓解农民工返乡所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又是这个群体中的特殊人群。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文章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现状的分析,阐述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各国国情和制度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权利保障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保障农民工权利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农民工权利缺失表现为身份权、择业权、平等薪资权、生命保障权、话语权、培训权、司法救助权和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等多方面。维护、保障农民工权利,要为农民工政治参与搭建平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维权功能,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建立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勇 《现代商业》2013,(11):164-1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城乡之间的交流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为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社会、法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各行各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尤其是建筑行业,这对我国稳定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正常生活。本文主要针对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问题,通过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合理解决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有参考价值,同时对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劳动群体,他们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因此,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的重要问题。笔者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地访问等方式,对现存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分析,以推进农民工进入社会保险覆盖为重点,对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效取得需要着眼于整体。对农民工的培训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才大有可为。构建农民工多元机制培训,使农民工能够适应多个岗位,具有多种技能或技艺,且可以从事相关的多种职业,使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才能真正承担起转型社会对农村劳动力培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民工荒"的出现,各地出现了激烈的农民工争夺现象,政府和企业也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吸引劳动力。探索一套新颖的适宜的发展新模式成为在这场劳动力争夺取中胜出的关键。通过分析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对策,希望通过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该地区的争夺优势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红 《致富天地》2005,(12):1-1
这些年,各级政府都在鼓励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打工,并为他们提供很多有利条件。比如举办各类培训班,或到农村现场培训,有关部门还派出专人到各地为农民工落实就业岗位等。使农民朋友能有一个好的就业出路及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农民朋友干得很出色,很成功。他们依靠辛勤、诚实的劳动,成就着自己的事业,也为当地的经济做出了贡献,有的还获得各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长期视角分析了农民工返乡的制度背景,研究发现农民工务工收入主要是维持农村社会生活,农民工始终未能脱离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基于上述原因,此次金融海啸下的中国农民工返乡与其他国家"农村-城市"人口流动模式不同,农民工始终属于"非正式就业",失业后存在返乡激励.长期来看,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工获得"人力资本红利".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问卷法以及实地访谈法,了解山东省肥城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现状,发现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工作时间较长、劳动环境存在隐患、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特殊时期的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并从政府部门、工会、用人单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四个角度提出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作用和工会的职能、用人单位自觉履行企业责任、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要自觉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和劳动技能等相应的措施,以期改善肥城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从加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吸收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培养骨干农民,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合作社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