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七年来农村资金的变化 近几年来,我省农村资金状况起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一) 财政支援农业的数量逐年减少。1979—1984年,全省累计国家财政支农资金14.62亿元,与前26年(1952—1978)相比,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比重,由占28.6%减少为13.1%,投资额由年平均递增11.5%,到年平均递减8.7%,1984年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相似文献   

2.
七年来农村资金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的资金状况起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1.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减少。1979-1984年的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共14.6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与前26年(1952~1978年)相比,其比重由占28.6%减少为13.1%,投资额由年平均递增11.5%,到年平均递减8.7%。1984年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22,270万元,仅占1979年38,320万元的58.11%。财政支农资金占农业生产投入的比重,亦由1978年的18.11%  相似文献   

3.
农业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持。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期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由 1 50 66亿元增加到了 766 39亿元 ,年增长 8 9% ,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2 1世纪农业发展将会对财政支农提出更高要求。一、农业发展对财政支农的要求1 实现农业跨世纪目标对财政支农的要求。2 1世纪初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但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如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  相似文献   

4.
跨越式发展背景下新疆财政支农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1952年-2010年新疆的时间序列数据,沿用巴罗与卡拉斯的经典分析框架,对新疆财政支农优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目前新疆的财政支农支出存在明显的低效问题,而以经济增长为目的测算的最优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为财政支农支出占GDP的2.1%,占农业GDP的比重约为10.57%,所以这种低效主要不是源自财政支出的规模性因素。新时期的财政支农工作应该紧密联系新疆农业发展与支农工作的新形势,努力创新财政支农体系,促进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需要扩大信贷资金的支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9—1983)的五年间,全国农业贷款累计发放821.5亿元(包括国营农场贷款),比前一个五年(1974—1978)累计发放数扩大219%,仅1983年就发放245亿元,较1982年增长39%。由于大量的农业贷款(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51%)支援农村商品生产,使农业总产值近五年平均每年增长7.9%,1983年达3,121亿元,比1978年增长46%。农民  相似文献   

6.
昆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条件:首先,从纵向来看,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3.3番,2001年达到6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12.5倍,年均长12%,2002年达到73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415元增加到2001.年的13900元,比1978年增长9.1倍。财政总收入完成12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9.8亿元;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经济》1985,(7):27-2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纵向上看,徐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9.3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年递增14.1%;粮食总产81亿斤,比1978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1,159斤;乡镇企业产值11.3亿元,比1978年增长7.4倍,年递增42.5%;农村经济商品率为56.4%,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  相似文献   

8.
一、我市“三高”农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赶超“四小龙”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大提高。199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3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07%,比1978年增长34倍。其中大农业总收入4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9%,比78年增长8.32倍;大农业产值(按90年不变价)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5%,比78年增长1.13倍。农民人平年纯收入2114元,比78年增长8.13倍。农业商品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一直视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财政方面根据政府的政策,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加农业投资。据统计,1952年至1985年,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拔款、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增拨农业企业流动资金和农村救济费等总额达2552.81亿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  相似文献   

10.
一、回顾过去,全省财政支农工作成绩显著(一)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2007年,全省农林水事务(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分别投入103.3亿元和126.4亿元,分别增长14.6%和22.7%。在中央和省级加大投入的同时,各级财政也千方百计增加支农投入,如德宏、怒江、文山、玉溪、红河、曲靖等州、市2007年支农资金比2006年增长3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国家决定从1996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的之购价,同时各地继续实行价外贴、粮肥挂钩等办法。据了解,“九五”期间,国家基建计划安排的预算内农业投资比重由目前的17%提高到20%以上。1996年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比上年增加8亿元,其中用于农业5万元,加上存量调整,农业基本投资共增加6.5亿元。同时,地方也将增加预算内农业基建投资。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计划也将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在1995年增加4亿元的基础上,1996年再增加4.5亿元。从1996开始,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  相似文献   

12.
国家决定从1996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的定购价,同时各地继续实行价外贴、粮肥挂钩等办法。据了解,“九五”期间,国家基建计划安排的预算内农业投资比重由目前的17%提高到20%以上。1996年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比上年增加8亿元,其中用于农业5万元,加L存量调整,农业基本投资共增加6.5亿元。同时,地方也将增加预算内农业基建投资。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计划也将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在1995年增加4亿元的基础上,1996年再增加4.5亿元。从1996开始,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  相似文献   

13.
一家之言     
2004年,国家用于农业的国债资金达到376亿元,占到国债总额的34.2%。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增”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国家将在完善支农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积极意义,如何完善财政支农投资的机制和体制,已成为近一段时期专家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本栏特摘录其中一些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在上海市郊相对经济实力较弱又是农业大县的崇明,如何改善农业资金投入现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崇明县农业资金投入按其来源划分,主要分为财政、信贷、集体与农产投入四个部分。财政投资构成了农业固定资产、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与农业生产能力的主要资金来源。1988~1997年崇明县财政支出中的农业资金(包括支农开支与农业事业费开支)的投入规模由1684万元,增加到4479万元,增长1.7倍,年均递增11.5%。其中,小型水利补助费总量增长更为迅速,由1988年的340万元,增长到1997年的1962万元,10年中增长了4.8倍,年均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云芬 《农村经济》2002,(12):72-73
一、江苏农业投融资的状况分析改革二十余年来 ,江苏农业投融资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特征 :1 投融资的绝对数量有较大增长 ,相对数量呈下降趋势。农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支农资金、农村信贷支农资金、农村集体支农资金以及农村个人支农资金。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农业投入资金的绝对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八·五”期间 ,全省预算内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达到 81 0 9亿元 ,“九·五”期间则达到 184 91亿元 ;全省金融机构 (包括农村信用社 )对农业的贷款“七·五”期间平均增幅为30 4 8% ,“八·五”时期为 19 5 3% ,“九·五”为2 2 81% ;…  相似文献   

16.
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么庞大的资金从哪里来?只有两个途径,一是社队自己积累,二是国家支援。我们建国以来,农业生产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由于农业的基础落后,人口增加过快,农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比较慢。据七个省市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材料,平均每个基本核算单位自有资金只有22,000多元。全国1973至1978年,提留公积金380亿元,平均每县每年只有275万元。有的县  相似文献   

17.
《云南农村经济》2003,(1):36-37
产品总量持续增长,已成为农业支柱产业。到2001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48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57.98千克,比1978年增长4.74倍。畜牧业产值由1978年的27.9亿元增长到213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0.2%,在全省农业总产值结构中仅次于种植业,居第二位,分别比粮食、烤烟产值高34.6亿元和152.2亿元;农民出售产品的现金收入中有37%来自畜产品。  相似文献   

18.
记者从黑龙江省信息中心了解到,为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从2000年以来,省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2.75亿元,大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了解,截至2004年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已由1999年的296万亩扩大到2380万亩,增长了7倍;生产总量由106万吨增加到1110万吨,增长9.5倍;绿色食品产值由35.6亿元增长到327亿元,增长了8倍,其中种养业产值已达195亿元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10.9倍;无公害农产品已开发认证2017万亩,生产产量达802万吨;农村人均绿色食品纯收入由5年前的59元增加到866元,增长近13.7倍。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安排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管好用好支农资金对于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腾飞有着重要的意义.日前我们对山西省某县1999年至2000年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审计时了解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为保证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层层制订了严格的制度措施,组织和督促支农项目认真实施,取得了可喜成效.但在审计中,我们也发现该县支农资金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增加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投入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措施。然而,运用中国1952-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却显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而还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农业贷款的增长也并没有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资源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双重瓶颈,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决非是简单的注入资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