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广告作为信息的有效传播手段,能够被消费者接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必须依据其处理广告信息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策略,即在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并使产品与基需求相吻合的基础上,进而拟定出能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广告语言,再找到有说服力的代言人(图象)进行传递。  相似文献   

2.
刘枚莲  刘满凤 《当代财经》2005,(9):10-13,21
本文基于消费者偏好冲突和效用理论,建立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偏好冲突模型,并对模型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分析了模型参数的估计误差。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消费者参与、信任与满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消费者参与、信任与满意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针对移动通讯服务的具体情况,运用56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情感信任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对情感信任产生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式参与对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和消费者认知信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并通过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对消费者情感信任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消费者情感信任对认知信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在营假销实践中应注重顾客真实需要及其实现障碍,提升满意度;注重情感交流,增进消费者信任.  相似文献   

4.
韩娜  李健 《技术经济》2014,(2):112-120
结合认知心理学,将信息传递方式引入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消费者品牌认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行为与消费者品牌忠诚的作用关系显著;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行为与消费者品牌联想的作用关系显著;企业消费者责任不仅通过影响消费者信任来间接影响质量感知和品牌忠诚,而且对这两个维度具有直接影响;信息传递方式在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信任的作用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结合认知心理学,将信息传递方式引入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消费者品牌认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行为与消费者品牌忠诚的作用关系显著;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行为与消费者品牌联想的作用关系显著;企业消费者责任不仅通过影响消费者信任来间接影响质量感知和品牌忠诚,而且对这两个维度具有直接影响;信息传递方式在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信任的作用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聚焦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视角来考察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采用2000—2014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库、WIOD和CEPII数据库,研究了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对中国企业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但没有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即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与国内需求偏好升级背离;供需失衡和国内国际标准不对接是导致出口产品质量背离的重要原因;在需求侧,高端需求外移导致国内市场供需脱节,而在供给侧,价值链上游产业和中间产品的供给未能跟上需求偏好升级的步伐则进一步加剧了出口产品质量的背离。因此,把握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的契机,构建供需适配的国内大循环体系,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以及价值链上游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产品质量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龙 《当代经济》2010,(13):156-157
本文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研究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竞争性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的产品质量选择问题.研究表明,高质量产品生产企业总能通过多信号显示传递产品质量信息,市场上的分离均衡总是存在.根据构建的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的效用函数的分析,发现消费者的质量选择会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决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Hote lling线型模型扩展,用拉格朗日函数法和S lusky方程对不同信息条件下一般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用价格—质量—成本函数关系、盈亏平衡和博弈矩阵对新进入市场中小企业的行为进行分析,结论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一般消费者对新的替代产品的需求和期望效用无关,而对新产品价格十分敏感;新进入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则具有投机博弈的强烈动机,并能够实现部分预期,但完全相同的博弈不能无限重复;中小型企业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策者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幻觉效应”。  相似文献   

9.
朱景  廖灵芝 《经济论坛》2007,(6):104-106
电视购物是通过电视媒介发布企业发盘信息、以寻求目标市场成员做出回应的直复营销活动。1996年,电视购物引入中国。最近几年,专业电视购物频道蓬勃发展(例如七星购物频道),开辟了巨大的电视购物市场,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满足了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电视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正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丁艳丰  汪贤裕 《时代经贸》2007,5(4X):43-43,45
销售商向市场上销售某商品,销售商具有关于产品质量的私人信息,而市场上的消费者具有关于偏好的私人信息。销售商和消费者均可以观察到某先验概率,不同类型的销售商选择价格来使得期望收益最大化。而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则选择是否购买来获得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政府管制模型研究:基于消费者参与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一代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激励性管制模型研究,但其约束条件并不总能得到满足。本文放宽管制模型的约束条件,并将消费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引入管制模型,探讨了立法者利用消费者信息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条件以及对消费者的最优转移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初步研究了武汉地消费者在零售企业品牌偏好特点。结果表明:消费者偏好度高的基本为本土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对品牌选择有较强的就近倾向;零售企业应特别注重质量、服务和环境;不同人口特征的消费者对零售企业品牌偏好不尽相同。这对于零售企业开展品牌营销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不完全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寡头企业可以通过观察竞争者不同市场进入策略带来的收益为信号帮助判断其真实的成本类型.文章以FDI和出口贸易作为信号推证了在成本类型不确定条件下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存在的条件;文章的推论表明如果分离均衡条件满足,双边企业可以获得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均衡产出,如果混同均衡条件满足,双方则将按照不完全信息博弈规则选择古诺纳什产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金融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创新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类型层出不穷。就金融消费者而言,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并不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对于所购买的金融商品的情况一无所知,就更加谈不上对该金融商品的运作情况的了解与掌握,所以很难对所购买的金融商品或所接受的金融服务的好坏进行评价。所以,金融机构在金融消费领域更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相对于其他权利来说,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其实现利益的根本所在,只有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前提下,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其他权利才有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陈谦勤 《经济学》2005,4(2):405-426
本文在Varian(1980)中引入消费者价格信息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分布。采用Janssen和Moraga(2000)的对称混合策略均衡定义,同时内生化了消费者的信息行为和厂商的定价行为,确定了Varian(1980)中的知情消费者比例。证明了厂商定价正期望利润均衡的存在性。本文证明了,在不完全价格信息条件下,市场普遍存在知情消费者,从而本文加强了Varian(1980)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企业营销战略:关注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彬 《经济经纬》2000,(4):66-67,70
根据研究,企业80%的营业额来自20%经常惠顾的消费者;一个满意的消费者会引发8笔潜在的生意,一个不满的消费者会打消25人的购买意愿。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培育消费者的忠诚感是企业营销的征要课题,如何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其关键就在于实施CS战略。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全市各级消费者协会在省消费者协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市消协提出“明明白白消费”年主题任务这个中心,转变过去热衷于搞轰轰烈烈的问题,转变把企业作为单位纯监督对象,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介名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转变以受理投拆代替消协全面工作的作法,全面履行消协七项职能,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开展了消费教育,加强消费指导,认真受理消费者投诉,加大对商品和服务监督力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获知权”,实现扩大内需,引导和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魏磊 《江南论坛》2003,(10):36-37
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被描述为: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所谓分销服务,是指产品从生产出来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传递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还包括在商品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和个人(生产者、中间商、代理中间商、最终消费者)。分销的基本职能在于对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加以合理高效地组织,其目的在于消除产品(或服务)与使用者之间的分离。根据分销服务的特点,工商部门应当加强对分销企业的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9.
销售商向市场上销售某商品,销售商具有关于产品质量的私人信息,而市场上的消费者具有关于偏好的私人信息.销售商和消费者均可以观察到某先验概率,不同类型的销售商选择价格来使得期望收益最大化,而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则选择是否购买来获得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传统经济学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的效用函数只考虑了商品数量对效用的影响,而在品牌时代,随着可供选择的多样化,消费者在选择数量之前必然首先对品牌做出选择。因此可分两步来构建消费者选择理论:第一步是研究品牌与选择行为,消费者依据约束条件下选择成本最小化原则进行品牌选择;第二步是数量与选择行为,消费者依据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数量选择。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重新构建品牌时代较为完整的消费者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