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具体路径包括: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的现实需要,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还是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现实要求,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区域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伴随着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政策,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飞速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机制的影响下迅速加快城镇化建设,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就中国城镇化的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乡收入差距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突出矛盾之一。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理论分析认为,国家层面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地方层面经济增长至上的单向思维、体制层面的"中心—边缘"二元格局,是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内在机理;Panel Data实证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受到来自经济发展、政策偏向、金融发展、经济干预以及其他控制性因素的多维影响,其中,城镇化建设、经济开放度、人力资本培育度、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总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科教文卫和公共服务的城市偏向、金融发展规模以及非国有化则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城乡差距问题的消解,应立足于"乡村本位"的价值思考,通过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推动城镇化建设、建立城乡"包容性政策体系"等举措,真正达成城市与乡村社会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纵观美国经济崛起历程,经济快速增长期与城市化加快推进期同步,即城市化与工业化高度协调,城市化从早期发展小城镇到大城市进而再向城市群(带)、城市精明增长方向演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市间均衡发展,这些都是美国崛起的关键所在。进入大国博弈新时代,我国也将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期,应积极借鉴其发展经验,逐步解决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城镇化发展滞后问题,加快解决地区、城乡、城镇之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在资源高度稀缺的条件下尽早实施城镇"精明增长"计划。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村与农民的发展,注重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平化与均等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城乡之间的人口转移决定了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廊坊市近年来城镇化进城不断加快,在河北省处于前列,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廊坊新型城镇化也步入新阶段。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仅对于廊坊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廊坊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动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廊坊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现状及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在城镇化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对于我国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理论与实践证明:加快推进广西城镇化跨越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创造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缩小城乡差别、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从广西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入手,通过对国内外财政促进城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归纳,并结合广西实际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广西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政策措施:一是以推进城镇规划为基础,提高城镇化建设投资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二是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调整和完善城乡财政政策制度;三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四是以强化管理为支撑,构建科学严密的财政城镇化建设资金监管制度;五是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六是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长足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是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人居环境恶化等。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深度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统筹兼顾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型政府是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态型政府理念的提出为深度城镇化过程中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推行绿色GDP考核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三农"投入,统筹兼顾城乡发展;加快生态立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广环保理念,提高人民生态素质等,应当是深度城镇化中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尹晓波  王巧 《经济地理》2020,40(3):84-91
在目前经济稳健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把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和金融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研究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相互作用的理论与机制设计,以1985—2017年我国金融发展指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城镇化水平数据为考察对象,对金融发展、城镇化水平与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前的民主改革使西藏社会经济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2008年的经济总量较50年前增长近66倍,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快速省区。50年来,西藏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但需认识到,西藏今天的经济成就,是在国家及兄弟省市全力支持下取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发展区位和自然条件较差的问题依然突出。西藏未来的经济发展,需按照既定目标,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和"两个长期不变"基本方针,实施新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一点、三线、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形成,走与西藏实际相符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萍  余思琪 《经济纵横》2021,(11):76-8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 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是广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富民强桂"成为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目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实现上述两大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能够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带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另一方面,"富民强桂"的根本宗旨在于改善民生和实现广西经济跨越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助于促进全体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计宁扬 《经贸实践》2016,(16):110-111
扬州市要实现《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所确定的72%的城镇化率目标,需加快城镇化步伐.利用"互联网+"战略树立"新农业"典型;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搭建相应的服务平台将会推动扬州城镇化建设,发展扬州经济.  相似文献   

15.
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城镇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将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22.5万亿~49.4万亿元,未来十年可拉动经济增长3.5~6.8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后半期,城镇化速度由递增转为递减,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8%~60%,在2040年左右达到70%~75%的峰值。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两个滞后"、"三个不协调"和"四个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重物轻人、高代价、粗放型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战略,走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绿色低碳、集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战略要立足农村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体制转轨的基本国情,着眼于推动体制机制由"双轨制"向"一元化"转变、发展重点由"扩空间"向"提功能"转变、空间布局由"板块式"向"网格化"转变,做到"四个坚持、四个发展"。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工真正彻底地融入城市社会,实现城镇化包容发展;二是坚持城乡一体,以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平等双向流动为重点,加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力度,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坚持高效集约,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发展轴—城市群"空间结构,夯实"两横三纵"国家级发展轴,重点推进"10+6"城市群建设,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绿色低碳,以建设美丽城市为方向,确保城镇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探索以扩大县级城市职能为重点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跨区域城市群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制度,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全面建成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等不同视角解析了城乡发展研究新进展与新特点,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半城镇化现象严重、农村地域空心化、土地资源配置矛盾显化、区域城乡发展差异拉大、城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剖析了引发和加剧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快速城镇化路径、农业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约束等方面。新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亟需着眼于城乡地域系统人—业—地协同转换的科学思路,统筹协调产业和城镇发展,探索差别化的城乡发展的科学路径,加快创新城乡土地配置与管理制度,全面构建村镇建设新格局,深化城乡发展转型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中国城乡平等、协调、一体发展的内生机制及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78—2012年间河北省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1978—2012年间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阶段波动性,且呈扩大的趋势,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具体来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两者呈正效应关系,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如何协调城镇化发展对缩小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应更多地关注农民利益,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因地制宜地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同时积极引进外商投资,有利于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是一个事关长远发展的大战略。随着广西近年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同步跟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统筹城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客观地看到,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结  相似文献   

19.
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城乡存款、贷款、金融资产总量以及金融中介机构数量中存在严重的"二元金融",所以,大力发展微型金融、规范民间金融秩序、"矫正"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功能、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发展机制和立法,保证稳定的金融环境是构建完善的、普惠的、均衡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它的建立对打破农村金融抑制,提高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左巧梅 《当代经济》2016,(11):75-77
本文通过数据及相关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的实证分析,旨在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具体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均衡发展关系.分析发现当前河南省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有限,第三产业动力不足,且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起着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加快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