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吕小萌 《中国经贸》2014,(9):100-10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构建过程中重要一步,对商业银行带来深刻变革。本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分析利率市场对于商业银行影响,包括降低利息收入,加大管理利率风险难度,加剧商业银行间竞争,探讨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的对策,亟需加速金融创新、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和产品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2.
游扬 《特区经济》2012,(7):115-117
金融自由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利率风险,识别和衡量利率风险并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处的风险状态,并给出利率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对可能存在的利率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及早预防利率风险.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首先介绍了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类型,进一步说明了国内开展金融衍生产品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做了研究.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构成是以利率衍生品为主要构架,个人金融衍生产品正在大力发展.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已逐步由规避风险向增值业务发展.再者,强调利率互换是工商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以利率衍生品作为切入点介绍工商行金融衍生品的实际运作.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工商行对利率衍生品的避陷措施.  相似文献   

5.
滕怡 《中国经贸》2008,(22):89-90
本文阐述了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首先介绍了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类型;进一步说明了国内开展金融衍生产品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做了研究。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构成是以利率衍生品为主要构架,个人金融衍生产品正在大力发展。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已逐步由规避风险向增值业务发展。再者,强调利率互换是工商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以利率衍生品作为切入点介绍工商行金融衍生品的实际运作。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工商行对利率衍生品的避陷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自由化趋势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样化的特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业绩.因此本文将试图探讨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其利率风险 管理.通过对西方先进的利率风险度量方法的介绍以及其在我国现阶段的适用性比较分析,初步提出适应与当前环境的 VAR利率风险度量模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成因及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淑珍  刘芳 《特区经济》2006,(11):89-90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利率风险将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的利率管制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不敏感,利率风险管理严重滞后。因此,商业银行如何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有效地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成为了商业银行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绍玲 《特区经济》2007,219(4):73-75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市场化利率逐渐形成,利率风险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从业者的关注。在我国开展利率互换交易的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引入的利率互换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展开了新的一页。由于仍存在阻碍利率互换交易发展的定价、风险、制度及供需问题,所以需要从加快利率市场化;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加快市场培育,增加参与主体;完善信用风险防范等方面来推进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任奕橦 《中国经贸》2011,(14):129-130
信用衍生品是风险管理的一大创新,成功的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分离,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另辟蹊径,我国正处于金融系统变革的关键时期,金融创新和信用风险的规避与转移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CDO,CDS的作用机制及风险,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推行金融创新,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静 《特区经济》2009,(2):65-66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目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针对我国汇改后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最主要的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应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各方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规避金融风险的战略性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对如何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借助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文章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上在应对利率变动风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中小规模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总体上要优于大规模商业银行;但是,商业银行依然存在中长期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匹配严重失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缺口率、利率敏感性比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四个指标,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和2007年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利率风险进行了较有效的管理,但1年以上资产、负债的匹配上失衡现象严重,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调整滞后于利率变化趋势;我国传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落后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sensitivity of commercial banks' stock excess returns to their volatility and financial risk factors, measured by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across the recen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general,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Malaysian commercial banks in their risk exposure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introduction of selective capital controls, a 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 and a forced banking consolidation program, however, had increased the risk exposure of both large and small domestic banks. The effects of these risk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detected in both large and small banks.  相似文献   

16.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a t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since the 1960s. Modern banking system has changed substantially as an avalanche of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new financial services, new financing manners and new fi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s. And now,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situation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Nowadays, financial innovation can open up the space of banking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banks and then affect the banking fragility.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现状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秀君 《特区经济》2008,(11):80-83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商业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开办了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基于我国加入世贸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的优势不断凸现,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正处于一个超常发展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本银行业的历史经验显示,资产负债管理应注重导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并构建、完善管理流程与组织体制;近年来,日本银行业在运用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应对巴塞尔协议Ⅲ、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重视数据积累与整备以及合理设计系统架构和管理方法。中国银行业当前正面临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国际化问题,与日本银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所处背景非常相似,外部监管环境变化也与日本大致相同,因此,日本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历史经验对中国银行业构建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