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明清 《魅力中国》2013,(16):27-27
“保粮食是责任,谋发展是使命。”河南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伴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河南面临着绝佳的发展时机。中原经济区是国家粮食生产优势区,是国家粮食安全重点区。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农业和粮食生产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靠大智慧、大手笔。写出大文章。”  相似文献   

2.
“世界工厂”与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国际分工地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缘起英美的“世界工厂”在经济全球化下已有了新的内涵,只有在国际分工中获得生产价值链最大经济利益的“世界工厂”,才能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虽获得巨大发展,但还远没有达到世界经济重心的地位。但中国应利用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以获得经济发展空间,成为工业生产强国。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小平同志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他反复强调:“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历史经验表明:我们什么时候忽视了农业,动摇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就发展缓慢,我们什么时候重视农业,保证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什么时  相似文献   

4.
声音·数字     
声音“我们过去做一传手,后来做二传手,那现在是否可以开始主攻一下”通过一系列调整,中共乌海市委书记赵忠认为,作为典型的西部资源型城市,乌海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必须建立在农业企业化的基础上,没有企业化就没有产业化,而且农业产业化从理论上也说不通,农业本身就是传统产业,如果从字面上讲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农业化,这种说法不准确”■有学者背景的中共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对当前颇为流行的“农业产业化”提出不同的看法。“城中村里乱搭乱盖的人恐怕不全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一点地位、没有一…  相似文献   

5.
杨锋 《河南经济》2002,(B10):20-20
河南是中国的农业产品生产大省,粮食、肉类、油科、蔬菜等主要产品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是河南省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工信厅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表示,目前,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换档期,发展再生资源经济可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突破口。河南省工业、农业结构偏重,再生资源产业的重点领域在冶金和化工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利用,废旧橡胶、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和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等循环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 ,昌图县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步伐 ,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随着全国农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时期 ,对于年产1 5亿公斤粮食的农业大县来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业结构单一 ,粮食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促进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 ,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一、调整农业结构应明确的重点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 ,就是要实现农业由“弱质产业”变为“高效产业”,再造农业新优势。同时 ,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切实把经济调活、结构调…  相似文献   

8.
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内容比价格改革要多,但实质还是个价格体制改革问题。如果价格理顺了定购就是个好制度,“双轨制”就不会存在,定量供应也没有必要了。现在价格没有理顺,弊端才表现在定购定供和“双轨制”之中。“粮食是宝中之宝”,这是斯大林的名言。“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①这是中国的古语。都是说粮食是所有物中最为重要之物。在商品世界中,粮食是一切商品中最为重要的商品。现在有人说:就是因为粮食重要,而且紧缺,所以不能按价值规律办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正好相反,就是因为粮食是最为重要的商品,就应最尊重价值规律;又因为是短缺商品,价格应高离价值。这样才能刺激生产,抑制消费,平衡供求。可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占据其制高点,谁就能“主宰”世界,而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推进器”——风险投资则愈来愈重要。我国刚由第一次浪潮进入第二次浪潮,农业经济的“尾巴”还没有甩掉,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又与西方发达...  相似文献   

10.
宋智勇 《老区建设》2008,(21):62-63
养猪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肉食和主要肉食来源,发展养猪业不仅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玲 《魅力中国》2011,(2):65-66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新阶段河南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河南经济持续、平稳、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推进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农业中国经千年形成的粮食分布格局是在最近的30年间被改变的。 粮食主产区有的还不能自足“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 在过去的30年里,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中国的粮食生产于是向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个省份集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河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这是由于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重型、资源型的工业结构上,导致第一、二产业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凭借自身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帮助河南省摆脱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此,文章针对河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前景,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4.
"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以来就普遍被人们视为真理,河南地处中国的中部,三横五纵的铁路网路途经河南,因为拥有国内最大的铁路里程,河南理所当然的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交通枢纽。但是因为河南既不临海又不靠边的区位,使河南遗憾错过了"东部沿海城市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两次经济发展契机,跟很多省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因此,当前迫在眉睫的事就是推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河南省历来的重点发展产业是农业,工业也主要是一些重化工产业,如媒电铝等,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对环境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急需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带动河南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在此背景下,郑州航空物流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王摇橹 《科技和产业》2023,23(20):66-71
“双碳”目标是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所有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要约束,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河南作为旅游大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碳排放也逐年增加。借助“自下而上”法测度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测算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研究发现,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为主,多种脱钩关系并存。因此建议,从加强政府引导监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引导游客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升河南省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前,我们曾说“要想富,先修路”;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说“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需搞好现代物流”。其间,中国物流演绎的产业变奏曲耐人寻味。检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和外向型经济的成长,我们要铭记这辆基础战车——物流业。没有这辆物流业战车,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恐怕不可想象。  相似文献   

17.
<正>在河南省长葛市有一座“种子小镇”,这里的“隐藏款土特产”就是“种子”。产自这里的小麦、玉米和果蔬类种子,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东南亚、中亚、南美、欧洲等地区的十几个国家。“如同原产地在中东伊朗一带的农作物藏红花也在上海崇明岛种植一样,现在中国的种子也卖到了全球。中国的种子正在全世界生根发芽,说明科技是没有国界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相似文献   

18.
在5月18日开幕的“中国粮食深加工及主食产业化高层论坛”上.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刘晓真教授提出推动“应用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观点,引起与会者广泛关注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沈亚军 《开放潮》2001,(8):28-30
粮食问题是肚子问题,因而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出要通过深化粕食流通休制改革,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地域辽阔,各省粮食形势不同、有专家认为,从实际出发,有条件的省份可以先行一步 率先进行粮食市场化改革,比如浙江就是一个范例。福建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沈亚军先生就此建言 福建应该借鉴和仿效浙江经验。 福建到底应该怎样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福建应怎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推行粮食市场化改革,我们希望沈亚军先生这篇文章的发表 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广大有识之士参与探讨。发表各种意见。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温铁军对中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有长期研究。近日,他在接受有关媒体的采访时说: “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功夫不在农内,而在农外。如果我们仍然重复过去‘打补丁’的做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中国农业已难以维持 “农业大国一般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但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地板价格(成本)’已经高于‘天花板(国际市场)’。中国在粮食市场上的任何一个动作都直接影响国际粮价抑扬。 1995- 1996年我们大进口一次,在 18个月内进口了 3000万吨粮食,国际小麦价格提高了将近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