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形象已成为旅游研究和开发的新领域,旅游形象的定位和提升对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古镇旅游热潮的掀起,针对特色古镇的旅游形象定位和提升势在必行。罗城古镇因其独特的船形街建筑布局而扬名海内外,但其旅游形象需要在游客头脑中创造性的明确定位,并不断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四川凉山州雷波马湖旅游区黄琅古镇为例,思考其在特色小镇发展大趋势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旅游形象定位,才能在四川省古镇旅游发展中脱颖而出?基于黄琅古镇地方性特征和旅游市场感知分析,进而提炼出黄琅古镇核心形象要素并确定黄琅古镇旅游形象,完善古镇旅游形象定位体系,推进雷波县特色旅游开发建设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特色小镇理念为基础,以四川凉山州雷波马湖旅游区黄琅古镇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古镇旅游形象定位方法,完善古镇旅游形象定位体系,推进特色旅游开发建设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方兴未艾,由于过度商业开发、旅游同质化和无序竞争,也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亟待整合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加快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实现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并举双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郪江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长久以来,旅游发展一直缓慢.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保护,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借着灾后重建,当地政府也愿意积极的重新审视郪江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古镇的开发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开发与保护,这是目前中国很多古镇普遍存在的问题.古镇要开发旅游业,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基础设施的修建,有的地方会破坏古镇的建筑以满足旅游规划.但是这样必然会给古镇的文化和历史气息造成破坏,如果保持原貌又阻碍旅游业的进一步扩大发展.古镇开发与保护看似是一个矛盾,但是这又是一个在开发古镇旅游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旅游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我国历史文化古镇众多,古镇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历史文化古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到了古镇的保护以及古镇旅游的发展,所以研究古镇,保护古镇,开发古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古镇旅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古镇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同时也要求古镇的开发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塑造优秀的旅游产品体验。本文从体验经济理论出发,分析河下古镇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适用于河下古镇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周彦吕 《价值工程》2011,30(24):296-296
成都周边古镇星罗棋布。近年来,这些古镇纷纷走旅游开发的道路,较大的开发强度和不适宜的开发方式对古镇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其中一些古镇的亲身体验,对成都周边古镇旅游文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9.
浅谈四川旅游的形象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象营销是旅游地经营发展的重要营销手段.四川如何开展旅游形象营销是四川旅游营销的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四川旅游形象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旅游资源管理、巴蜀文化形象营销、整体旅游形象定位、形象的多样性传播、安全旅游形象塑造等形象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5,(29):212-215
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古镇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教稼台的现状,充分利用周围有利地形和大地景观环境,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传统农业和现代技术两方面形象构筑人文景观,并自然融合在生态绿化之中,以充分认识人文景观设计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由专业旅游行业研究机构劲旅咨询与古村镇旅游门户网站、中国古镇网合作撰写的国内首份《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对中国古镇旅游的现状做了深度的研究和分析,并对古镇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董秀芳 《民营科技》2012,(11):177+115
古镇的文化是古镇资源开发和发展的根基,因此,抓住古镇的文化,也就找到的古镇开发的"灵魂"。现阐述了古镇及古镇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河下古镇开发过程中河下古镇文化开发的重要性,分析剖析古镇文化开发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河下古镇开发的思路:将古镇文化通过市场开发提升形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吸引物,是河下古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双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江南水乡古镇是在相同自然文化背景下,通过密切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一种介于城乡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和经济网络空间。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古镇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文章从古镇的旅游价值、现状入手,探讨开发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旅游项目形象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形象相关研究资料的评述,借鉴了国内专家的旅游地形象设计模式,结合秦皇岛市城市现实情况,构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模式:旅游形象分析-形象定位及口号-形象要素设计-形象推广-形象维系与更新。希望借此提升秦皇岛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增强秦皇岛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赤水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文章通过对赤水市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将赤水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赤水,绿色天堂”,并提出利用形象展示、大众传媒等策略对赤水市旅游形象进行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等方式所得资料,本文时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结构、现有旅游形象与旅游形象竞争进行了分析,认为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应定位于:荆楚文化与三国文化之域,中国近代历史大舞台,人文山水荟萃地,会议、商务与教育中心,休闲度假与购物的天堂.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塑造良好旅游形象还应通过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完善识别符号、改善接待条件、规范服务行为等形象建设策略改善旅游形象,并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公关与节事活动因"客源地"制宜地开展旅游形象宣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过后,许多古镇由于旅游商业服务与为原居民服务的商业都设置在老镇区内,游客及本地居民的需求超出了生态承载能力,对古镇风貌造成了破坏。吸取之前古镇旅游开发的众多经验,结合金泽镇的空间文化特色,本文提出依托原有古镇,新辟商业服务中心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新模式,建设生态化的城市环境,既保护古镇有利于旅游发展,同时也照顾原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江南水乡古镇转型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4方面:历史文化名镇观光旅游对古镇经济贡献度低、古镇旅游接待容量有限、古镇旅游发展促进旅游项目的投资与建设、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促进古镇转型发展.江南水乡古镇转型路径主要有5种:开发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推动古镇由观光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突破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向古镇之外区域拓展,以古镇旅游为核心向外扩散;构建古镇旅游圈,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及乡村旅游;深挖文化内涵,创新文化开发项目,走纵向深挖道路;由区域知名向中国知名,再向世界知名转变,打造世界名镇.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为了拉动国内旅游内需,我国政府在旅游业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制订了相关优惠政策,古镇旅游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古镇旅游极具民俗风情,以及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近些年越来越得到了游客的青睐,但是在古镇旅游事业不断繁荣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原始风貌、特色资源遭到破坏等等,这使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就以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内容,对其相关对策进行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20.
翁莉 《上海房地》2011,(11):24-25
旅游是一种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和自娱过程。旅游者心理快感的产生,是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嘴、手、鼻)作用于外在的客观对象.并与积累的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古镇以其幽静的环境、传统的风貌建筑、丰富的人文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特别是城市居民前往旅游。古镇要进行深度开发.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就要注重旅游环境的体验与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