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汪泽 《税收征纳》2004,(6):22-23
证据是案件的生命,是案件的灵魂,是认定税务违法事实的依据,证据的收集是税务机关在查处税务违法案件活动中的核心任务。证据按其存在和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实物证据是指以客观存在的物体作为证据事实表现形式的证据。包括有物证、书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言词证据为实物证据的对称,是指以人的语言陈述形式表现证据事实的各种证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辩解,鉴定结论属言词证据。证据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客观性,就是一切证据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关联性,就是证据与待证事实要有内在的联系。直接或间接的证明待证事实的全部或部分。三是合法性,就是证据必须是具有法律所规定的特定形式。同时证据的收集调查、审查核实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在职务犯罪中,间接证据是大量存在的。间接证据不能单独和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必须借助其他证据来共同证明案件事实。虽然间接证据的证明作用不如直接证据那么简捷和直截了当,但与其他证据组合后,同样可以作出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结论,在案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晋勇 《税务纵横》2003,(12):121-123
证据学理论上证据的定义是,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事实。依此推之,税务检查的证据,就是能证明税务案件真实情况的—切事实,是税务检查机关对纳税义务人违反税收法规进行处罚所依据的事实和材料《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税务稽查证据可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外部证据是对纳税人、税务案件当事人有关纳税隋况调查时取得的证据,如财务刽十核算资料,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合同协议,中介机构的评估审计报告,现场  相似文献   

4.
马瑞刚 《金卡工程》2009,13(4):25-26
证据必须具有可采性才能被法官采纳,用来证明案件事实。但是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可采性产生了新的挑战。而电子证据产生的环境系统可以来很好的证明电子证据的可采性,保证电子证据的真实和有效,同时针对电子证据这一特殊证据形式,更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陈倩 《金卡工程》2009,13(5):30-31
私人侦探的盛行引起的是对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内涵的争议。按照法学界的主流观点,合法性是证据属性的构成要件之一,证据只有具有了合法性才能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而对于"合法性"内涵的界定却有颇多争议。合法性与其它属性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冲突。笔者对合法性通说进行了重新解读。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问题主要是通过建立具有理想的论证方式来增强诉讼证据的效力,促进合法性与其它属性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6.
证据的证明标准是指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是履行证明责任的灯塔。但目前我国税务稽查并无证明标准,直接导致了执法尺度不一致,工作中多种矛盾显现,影响了税务稽查的效率和公正。本文综合考虑了税务稽查的取证手段或权限、救济途径与补偿程度、行政目标与行政执法证明标准趋向等要素,提出应确定以明显优势证明标准作为税务稽查的基本证明标准,以优势证明标准和严格证明标准为补充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新证据规则对合同纠纷举证责任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电子证据在诉讼案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关乎电子证据的证明价位,是运用电子证据解决民事纠纷的关键因素,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电子证据的涵义出发,重点介绍了电子证据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尝试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税案查处的最关键环节就是证据的搜集。证据是否真实、有效、准确,直接关系到税案的处理结果是否公证、恰当、合法;直接关系到案件定性是否准确;还关系到案件是否移送、行政诉讼能否败诉等一系列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税务机关在涉税案件移送中,普遍存在移送案件质量不高的问  相似文献   

10.
俞佳 《金卡工程》2009,13(6):68-68
"情况说明"这一证据材料在刑事司法实践部门运用得十分广泛,甚至有被滥用的可能。目前对于少量有必要存在的"情况说明"应当加以规范与完善,而对于大量存在的不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况说明"应当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1.
潘丽芳 《新疆税务》2001,(10):12-13
证据是法律适用的事实基础,没有证据法律就失去适用的条件。证据也是税务行政执法机关依法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只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才能正确运用法律法规作出客观、公开、公平的判断和裁决,离开了事实证据,税务执法就成为无本之木.税务稽查机构是税务执法的前沿部门,行使一定的税务处理权和税务处罚权,只有正确收集证据,充分运用证据,才能做到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行政处理得当。据有关资料反映,1999年税务机关税务诉讼案件的诉率为66%,2000年上升到82%,远远高于全国行政机关的平均败诉率。败诉除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程序不到位等原因外,事实不清,没有收集、调查足够有力的证据,就随意作出行政处理也是导致败诉的原因之一。在法制环境日益改善,公民法律意识日益提高的形势下,对税务稽查部门依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推进依法治税,提高税务稽查执法水平,必须从基础做起,强化证据意识,正确收集、运用证据。  相似文献   

12.
怀翠 《金卡工程》2009,13(12):50-51
熊志海教授编著的《刑事证据研究——事实信息理论及其对刑事证据的解读》,首次提出了事实信息理论及其对刑事证据基本概念新的解读。该书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事实信息"展开论述的,尝试以事实信息的理论来解读证据。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对事实信息理论进行论证,重点阐述事实与信息的关系,其为何能从各种信息解读到不同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路斌 《税收征纳》2012,(9):23-24
在稽查部门每年查处的税务违法案件中,因"税务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退回补充调查的案件不在少数,其主要原因是检查实施部门与案件审理部门在案件事实和证据的确认上存在差异。而过多的审理退回操作将会造成稽查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引起检查与审理工作部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在审判实践中。法院在许多案件认定事实时一般直接以鉴定意见为依据,而疏于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一旦鉴定意见出现偏差,则可能导致不合理甚至是不公正的审判。在本文中,二审法官首先肯定了所涉案件鉴定意见的汪据属性,并从鉴定意见证据的形成过程及内容的合理性两方面对其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5.
由于缺乏《刑事诉讼法》之上的依据,我国司法实践当中的证据开示协议很难约束辩护方;辩护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交流,不是证据而是关于证据形成的主观意见,原则上不能作为证据开示的对象;在没有辩护律师的案件当中,属于法定开示范围内的控方证据材料,应当由检察机关制作证据目录、并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内容及证明目的说明,于起诉时一并移送法院;由法院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时一并送达被告人。证据开示制度和阅卷制度能够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6.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工作依托庭前会议展开,运用证据展示与梳理、争点整理等方式以便预先对庭审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证据展示了解全案证据,通过梳理证据析出控辩争议焦点,从而确定法庭调查的重点,保证庭审集中、连贯进行,提高效率并保证质量,对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证据展示系证据调查准备工作的基础,控辩双方需全面、及时展示证据;证据梳理是证据调查准备的核心工作,法官重在听取意见并梳理证据,进而区分争议证据与无争议证据;争点整理则是庭前证据调查准备之落脚点,法官通过归纳案件的证据争点与事实争点,方能确定庭审中需重点审查判断的争议事项,确保庭审调查牢牢围绕案件争点、焦点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7.
刘冠男 《金卡工程》2010,14(6):96-96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于隐性采访资料的证据能力的探讨多集中在民事诉讼的领域,而对于其具备刑事证据能力的探讨则较少涉及。笔者希望借此案件,对刑事证据视角下的“隐性采访”作一番阐述。  相似文献   

18.
石尧 《金卡工程》2009,13(12):47-48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新型犯罪层出不穷,如盗窃网络虚拟财产、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非法拦截计算机数据等;很多传统的犯罪也会通过高科技手段实施,如利用网络盗取银行账户信息进行盗窃,利用网络群发信息进行诈骗等,使传统法律各个领域都受到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证据问题日益增多,成为立法、司法实践中的难题。而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法律定位成为研究证据新的领域各种现象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研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对电子证据进行了错误或不明确的定位势必将阻碍我国整个证据法领域以及对计算机及互联网相关犯罪领域(包括理论与实务)的健全发展。因此,对电子证据进行合理的法律定位势在必行,其包括电子证据的证据的概念定位、电子证据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定位以及电子证据的证据形式定位。  相似文献   

19.
一、审计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差异性 《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规定了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审计证据的形式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或者电子数据资料、口头证据、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以及其他证据。  相似文献   

20.
审计证据是指在审计过程中,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所获得的能够起到证明作用,并可以据以对审计对象的真实情况作出正确评价的依据。重证据的审计工作所作出的审计报告和处理意见,才是令人信服的,才能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所接受。证据不足所作出的审计报告和处理意见,不仅伤害了被审对象,歪曲了审计事实,更为严重的是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因此,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一、充分认识审计证据的重要性是收集审计证据的前提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为了使自己对审计事项表示的意见和作出结论被审计授权人和被审计对象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