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强调指出,要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地方科技工作。通过全面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地方科技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科技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全球技术、资源和人才等越来越聚焦于富有个性的、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竞争出现多元化格局,区域经济发展中较劲较量的焦点已真正集中到科技创新领域,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根本所在。包括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在内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而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各类支撑平台的建设,将全面提高企业创新效率,集成科技创新资源,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使科技创新所需的各种有效资源得到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创新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提高其协同创新能力,形成整体效应,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命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在区域统筹、集聚创新、平台搭建、开放共享、金融服务等方面强化协同合作,共同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其所形成的经验对于都市圈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促进都市圈协同创新,要以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为突破口,健全都市圈统筹协调机制,探索都市圈城市协同合作机制,完善都市圈创新要素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都市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伴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院地合作工作对应着不同的模式和机制.现阶段院地合作就是要通过对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整合资源,与社会生产要素结合,促进知识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更加紧密结合,形成无缝连结;发挥研究所技术转移转化和辐射的源头作用,构建转移转化平台;加强研究所与企业和产业部门的科技合作,探索研企...  相似文献   

4.
我省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与区域创新体系专题研究工作,形成了《科技体制改革与区域创新体系专题研究报告》。完成了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投入、科技评价、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院所改制等一系列专题研究,形成了《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  相似文献   

5.
目前,滨海新区创新体系建设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如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实力、聚集了一批人才和构建了一批创新平台;但同时又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以及科技中介服务、科技投入机制、科技体制等仍不完善等。滨海新区已经进入创新推动阶段,因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滨海新区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建设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滨海新区必须建设四大创新系统,即技术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和文化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条件,提出了推进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选择模式与重.点战略,以及构建广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运红 《中国经贸》2014,(15):49-49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机制,本文将从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增长趋势上,注重科技投入,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经济集聚效应的快速形成,并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微观倡导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科技管理体制是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为给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辽宁省科技厅启动了“辽宁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项目,而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地区发展的科技管理体制则是辽宁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辽宁省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曹越 《科技和产业》2019,19(8):89-92
区域科技是国家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国家科技的简单缩影。区域科技管理必须充分研究和尊重区域科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区域科技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整体科技的有序发展以及区域科技结构的合理化。在区域科技资源有限的客观基础上,从消除区域科技信息不对称、激发区域科技创新主体的动力、共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及文化制度软环境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提升路径,并提出转变区域科技服务职能、完善区域科技规制体系以及发挥宏观统筹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本质旨在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并由企业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乃至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辽宁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企业逐步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互助式发展,高新区和产业集群承载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稳步深化。辽宁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企业创新缺乏着力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强、产业、区域创新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强化企业底层设计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优势产业的继承式发展,优化辽宁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产业、区域联动式发展,将成为辽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寻舸 《中国科技产业》2013,(11):52-54,57
近年来,湖南抓住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的契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探索形成了科技金融的麓谷模式,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构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普适和灵活的融资体系、建立收益风险平衡的科技金融协同创新机制、夯实制度基础、完善企业创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地方政绩考核体系、构建林业碳汇交易体系、强化林业碳汇科技支撑,推动浙江林业碳汇生产与交易。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成长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在通过探究国内外以及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文章探索了科技创新推动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建设的措施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强度均得到大幅提升。文章以湖南省为例,从政府视角研究湖南省研发投入在建立省级部门统筹协调时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构建省市县联动管理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协同机制;构建完善的研发政策体系,发挥财政政策激励的长效作用;建立持续的研发投入预算机制,发挥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等模式,并提出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完善研发政策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优化研发投入结构,强化研发投入质量等政策建议,为政府如何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山东作为区域经济,所构建的科技创新体系属于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在资源配置上,就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环节而言,应突出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或果转化应用研究。在运作方式上,应突出市场化和开放式运作,把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融入全国的大系统之中。在具体运作上,既应当重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方面的创新与发展。也应当重视传统产业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升级;既应当重视知识方面创新,也应当重视技术方面创新:既应当重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孵化器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因此,从长远目标出发,我们要把孵化器办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在当前新形势下,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支撑区域发展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剖析了句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并就如何构建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从数量结构向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提高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老工业基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如何聚合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创新因素,形成有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经济与科技的良性循环互动,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意义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天津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多种创新主体,包括技术、人才、体制机制、政策等多种创新要素。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是落实“构筑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刘伟  罗公利  边伟军 《山东经济》2008,24(5):151-155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动要素流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与一定的实力,目前中介机构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展水平不平衡、与区域科技中介服务需求不匹配、体制与运行机制落后、服务与经营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完善等,本文提出了应从深化体制改革、进行机制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中介活力、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来推动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