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加薪是一个企业敏感的话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企业加薪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原因,全员加薪就是一个企业认识经济大势和员工价值的过程了引子:谷歌全员加薪10%谷歌为员工所提供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一直以来受到业界的称赞,在求职者心目中,谷歌更是很多人的首选。不过谷歌并没有骄傲自满,为了留住人才,谷歌决定明年为全体员工加薪10%。这个消息是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周二晚间通过公司备忘录宣布的,不过不久《财富》就获得了这份文件的拷贝,同样《商业内幕》也得到了这一消息,并且将该消息曝光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网罗人才不易,保留人才更加不易.你想知道如何避免被对手和那些无孔不入的猎头公司挖走人才吗?你想知道如何把员工流失率降到最低吗?读读下面的"诀窍",你会发现,即使你给的工资和购股股权比不上那些财大气粗的公司或者求贤若渴的猎头,你也可以反击:创建一个雇员每天都愿意回来工作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陆鹏 《人力资源》2007,(15):50-53
不加薪,就留不住人才吗   新大陆公司是一家民营广告公司,多年来效益一直很好,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今年27岁的小李是该公司创意设计部门的一名员工,进入公司几年以来,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但是在公司拿到的薪水一直令小李不太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你在设计企业远景时,一定要留意,你的远景必须和你的员工有紧密的联系。你如果能给你的同仁一个远景的话,他就会和你一起走得更远,也更长久每一位经营企业的朋友都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公司里,是什么使优秀的员工留下来?是金钱吗?是亲情吗?是职务吗?也许和这些有一些关系,但绝不是唯一的关系。最能够帮你把优秀的人才留下来,而且留得最久,只有两个字--远景。你如果能给你的同仁一个远景的话,他就会和你一起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入世,一场人才国际战已悄然打响:跨国公司拿着"挖人清单",频频光顾中国的猎头公司,英文的招聘广告铺天盖地涌上媒体……企业共同的反应是一个字:慌!企业老总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给自己的顶尖人才加薪、配股、送车送房子.然而,靠物质待遇的"集中刺激"能拴住人才跳槽的脚吗?看以往的战略人才跳槽,有几个纯粹为了涨工资?应对外企的新一轮人才攻势,缺的不是钱,而是人力资源竞争策略国际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封殿胜 《人力资源》2007,(17):26-27
据赛迪顾问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45%以上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核心人才的保留是近年企业人才管理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预示着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特别是关键员工的流失。很多公司的新员工,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行业经验,当他们被培养出来之后,却成为其它企业"瞄准"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避免扮演免费为别人培养人才的尴尬龟色?如何留住优秀员工,打赢这场人才的争夺战呢?  相似文献   

7.
贾若 《经营者》2007,(17):88-89
在重压之下,你渴望员工自动自发吗?你渴望员工激情澎湃吗?你渴望减少恼人的人才流失吗?你不妨尝试一下EPA(员工辅助计划),多为员工做些"精神按摩"。  相似文献   

8.
"贾总,今年又有十多个员工入职满5年,您看什么时候搞个仪式,表彰一下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再各备一份福利……""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至于说福利嘛,公司一直倡导家文化,聚餐最易激出幸福觉悟来。"请示完老板后,H R经理程卫陷入一种"存疑+犯难"的境地。"家文化"就是贴在墙上"员工之根,公司为家"的口号吗?熬过5年的员工只为跟你老板举杯为亲吗?程卫对我说,连他都没干上3年并时刻准备着——跳槽。一个考核严苛且无激励良方的老板,自诩是前缀着"家"的文化控,他凭什么?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呼唤“新领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一样的员工 你知道"80后"在早上是如何叫醒自己的吗?80%的人不用闹钟而是手机!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新一代员工!他们有着猫一样的性格:有些粘但又不会太粘,你叫他时他不会听你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相似文献   

10.
总体而言,在目前的中国企业性组织中,薪酬无疑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都非常重视通过加薪来保持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与员工满意度的保持与提升。然而,一次加薪后,管理者发现:员工对于加薪产生的满意很快会消失。因此,薪酬管理的实践向薪酬管理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一次加薪所带来的员工薪酬满意度提升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并以什么样的规律变化?对此,本文通过动态跟踪调查,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了以一次加薪所提升的员工薪酬满意度为结果变量、以时间为因变量的薪酬满意度时间变化数量模型,是一个类似"之"字形的曲线。本文同时对这一曲线进行了分段分析,对企业的加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谈资     
房奴的痛要买房吗?如何能够不买?这可是当下社会之主流。买房难吗?好象并不太难。贷款条件那么宽。买房好吗?居于华屋之中,应该就此有了欢颜。但是,非也。有专业人士作出警示,从去年开始,“房奴”咨询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心理诊所被房奴挤爆。有统计“,房奴”心理咨询能占到整体的6%至7%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验证了这一点:近八成人买房贷款40万以上,98.09%的还贷人有焦虑情绪。其中,22岁至35岁青年人占绝大多数。他们因为购买价格过高的房子而背上高额房贷,从而导致了心理问题或疾病。点评:当一个人感到只有他痛时,他…  相似文献   

12.
《英才》2005,(12):79-80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咨询权威研究发现70%的中国人工作有成就感。一个公司花费在人力资本上的平均开支占公司收入的 36%。虽然在人力资本上投下“巨额”费用,CEO们却往往不能充分理解人力资本自身,不能有效激励员工投入工作。在今天的中国,有什么能让中国员工更爱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你的员工敬业吗?为什么有的员工不敬业?此项针对世界上16个国家86,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中国的约1,100名员工)的调查显示:在现今社会,吸引员工加入公司的主要因素,和保留员工并激励其全身心投入工作、始终保持高绩效的影响因素是绝然不同的两码事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女博士对阵公关公司老总,大摆高层人才性别龙门阵从零开始谁更灵田子(以下简称田):你跳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王玮(以下简王):因为这一行我已经很熟悉了,没有什么挑战性,留下来无非就是加薪和提高职位,就像我女儿今年8岁明年9岁一样。苏姗(以下简称苏):那什么对你来说是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人才大战     
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对全球200家成长最快的公司进行跟踪调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让雇主和总裁们夜不成眠的事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排在最前面的3项依次是:如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如何留住主要雇员?如何开发现有员工的技能?一句话,关于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的人才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人才流动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人才大战”战  相似文献   

16.
盘活企业内部的员工,通过岗位轮换进行管理创新,也许能让企业走得更远。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来得都晚,直到三月底,有些企业才逐渐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然而,许多企业仍然面临着员工返岗率低、招工难的尴尬境况,正如温州某鞋业公司生产部张部长所言:"厂里开工那天,员工到岗率还不到30%,招工可是越来越难了!"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何有的企业受影响较少,年后开工信心满满?同样是招工,为何结局迥异?企业除了采用薪资、待遇、福利、股份等激励政策外就没有其他方法了吗?笔者曾经历企业从挑人——招人——招不到人——人才难觅,直到今天招人陷入危机的全  相似文献   

17.
李文婕  杨与肖 《经营者》2013,(5):122-125
中国最大的本土品牌汽车研究咨询公司如何一路走来?他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判断又是什么?"人家问你们公司还有比你年龄大的吗?我回答,还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对方顿了顿,说,那就跟你谈吧。"对《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回忆起公司成立之初与客户谈判时的情形,新华信联合总裁、CEO林雷的嘴角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丝笑意。  相似文献   

18.
你能想象清代贾府管家王熙凤是怎样帮唐朝西天取经法师唐僧选聘员工的吗?你能预期他们联手将聘用什么样的员工吗?当东土大唐公司总经理秘书悄悄按下“燕舞”收录机按钮后,这场荒诞的、却又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选聘工程就拉开了帷幕!因工作关系,笔者经常接触一些做人力资源工作的朋友。曾经与一家知名的国际IT公司大中华地区人事经理深入聊过人力资源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工作重点竟然不是员工激励,诸如薪酬和考核,而是“永不停息”地招聘,时刻准备着,为“抓住”合适的人才“奋斗终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当下人才竞争…  相似文献   

19.
罗媛 《人力资源》2008,(1):78-79
俗话说:衣服是人的第二张脸.良好的服饰搭配不仅代表个人形象及品味,同时对于员工在职场的成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项关于"得体的职业着装能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什么?"的调查中,有56%的参与者认为可以"为个人和企业展示良好的形象";有24%的参与者认可得体的职业着装可以"增加亲和力,吸引客户";有12%的参与者选择"更容易得到主管青睐,获得晋升、加薪机会".看来,着装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啊!  相似文献   

20.
赵晓飞 《人力资源》2005,(17):16-17
民营企业刚成立时,由于企业的工作重心在经营上,企业内工作环境还处于不确定状态,所以很多企业对薪酬考虑得比较主观而简单,如希望员工薪酬低开高走,许诺有业绩或能力"不会亏待你"、"一口价"等.因此往往出现招聘来的员工层次低、员工觉得不规范而离开公司、员工加薪没有制度保障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