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旅游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结合当今人们对健康的心理诉求,大力开发具有健身元素的登山旅游,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媒介等相关资源做好登山旅游开发是当前旅游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此,在分析了登山旅游市场优势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前登山旅游市场营销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尚志市丰富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以及闻名世界的亚布力滑雪场为其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尚志市应利用这一优势,从发展特色旅游,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抢抓冰雪旅游业发展机遇入手,加大对冰雪旅游业的投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尚志市旅游经济的品牌产业,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论吉林市旅游营销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营销主导时期,旅游营销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吉林市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要设计独特的旅游形象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目标市场,组织大型旅游活动,加大推进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其主要发展模式后,将黄山市作为案例重点分析,提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搭建平台,推动乡村旅游O2O;加强宣传,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借助互联网,鼓励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旅游电商产业现状着手,着重关注我国的第三产业旅游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分析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探讨在电商席卷我国旅游业之际,旅游产业中的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6.
刘柳 《现代商业》2013,(32):74-74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成为了人们首选的休闲放松方式,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5,(7):118-120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局势越来越深入,各国之间经济竞争越来越激励,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占据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很大比重。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旅游业的良好发展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提高,但是我国现阶段旅游景区门票问题严重,很难吸引大批旅游者前来消费。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应该根据当地旅游产品的特点,实行景区免门票的旅游发展模式,把重点发展旅游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上,带动地区经济的不断提高,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就免收门票背景下的景区发展模式中的问题、对策展开论文,帮助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唐潇丹 《中国电子商务》2013,(24):211-212,214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省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本文将海南省2007年的42部门投入产出表合并为三大产业的投入产出简表,并对产业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与产业关联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大对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服务力度等建议来促进海南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沈阳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显示,该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沈阳经济区旅游业发展机会主要是利用良好的政策空间,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增强旅游意识;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应对面临的威胁则是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巧用旅游精品线路回避旅游安全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化旅游教育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促进沈阳经济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旅游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旅游业被誉为"永远朝阳式"的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明确"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原则,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优待。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颁布成为大众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冉燕 《中国市场》2014,(46):163-165
旅游产业是国民第三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发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回顾我国旅游业经济变革历程,其主要面临着市场供需、旅游资源、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旅游产业在国内经济体系里的占有比较小,限制了新型产业经济模式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力倡导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旅游业在政策改革背景下取得了更多的机遇。新时期我国必须对旅游产业模式深化调整,以更好地推动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分析了新型旅游产业具有的基本特色,预测未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提出符合我国市场环境的旅游业改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经济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本研究采用1994-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分析方法,研究旅游消费和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NGDP3、LNTR1和LNTR2的一阶差分是平稳序列;入境旅游消费、国内旅游消费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国内旅游消费每增加1%,第三产业产值增加0.6403%,入境旅游消费增加1%,第三产业产值增加1.0384%,入境旅游在促进第三产业增加值方面的作用大于国内旅游业;在5%显著性水平上,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不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相反,在不同滞后期,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部,“十五”期间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发挥旅游经济开发区集聚功能,深度开发旅游精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初步形成了以“影视、汽车、雕塑、生态冰雪、伪满遗迹、节庆会展”为晕点的“六大旅游品牌”,旅游业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去年的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百亿元大关。每逢冬季,长春市总是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基于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和就业效应,对乌鲁木齐市旅游经济效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乌鲁木齐市旅游业收入效应比较明显,但相比第三产业发展略显滞后;旅游业创汇总额和增长率较为平稳,相比同期出口创汇发展滞后;旅游业就业效应释放明显。并提出了扩大乌鲁木齐市整体经济规模,提升地区旅游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迅速,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代名词。作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旅游行业,低碳旅游也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旅游行业具有低碳发展的巨大优势,将会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巨大机遇。同时,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我国低碳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在新形势下发展低碳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中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一环,其生产经营对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多年来,旅游购物一直是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旅游商品产销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发展旅游经济中的"短板",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大对旅游商品的创新,走一条深度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工业旅游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产物,是工业和旅游业横向交叉形戍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工业旅游发展基础,提出河北省工业旅游发展的“三动”战略,有助于推进河北省工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餐饮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兴起,在餐饮旅游服务行业中的人力成本也日益上升。在此,通过对日本企业在人才派遣的模式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餐饮旅游行业在人才派遣机制的引进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时空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区位商模型,从总就业与第三产业就业视角分析中国旅游就业的区位商时空结构,发现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的时空结构特点:东部沿海省区是旅游就业主要集聚区,但中西部省区的旅游就业区位商在不断提高,并且中西部省区旅游就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潜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日渐发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在社会上达成了广泛共识。我国的民族传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不可忽视,它具有深厚的旅游资源潜质。民族性旅游文化因其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性成为旅游文化开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民族性旅游文化定义与特征的基础上,强调民族性旅游文化开发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解析民族性旅游文化开发原则,旨在表明民族性旅游文化开发的潜力巨大,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