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农民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是我国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经过本世纪头20年的努力,农村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诸方面都将达到一个比本世纪初总体小康的更高的水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使农民增收、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成倍性增长上。惠及全民、以人为本、全面富足、政府支持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的新视角和新发展观。达到全面小康目标时的农民是生活全面富足、具有市场经营素质、崇尚科学素质、政治自主素质、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环境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农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总体上看,目前福建达到的小康是中低水平的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一、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的问题 从“总体小康”到实现“全面小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孙邦栋  邱易亮 《经济师》2003,(9):250-2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的主题词。文章从解释“小康”的概念入手 ,对古代“小康”、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并引用数据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并引用数据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全面小康社会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之一,全面小康建设将是我国未来20年发展的核心目标。文章从资源环境角度出发,在分析全面小康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选取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方面的14个指标建立了全面小康度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了全国和江苏省全面小康建设的历程。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国和江苏省在全面小康的建设道路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两者在发展程度和发展结构方面存在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小康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农民实现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农民实现小康的主要途径是:投入增收、组织增收、市场增收、规模增收。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上提出的21世纪的宏伟目标,小城镇建设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也促使小城镇建设的理念随之改变.小城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实现体制创新,谋求全方位的发展,而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定位则只能限于"公共领域",即"市场失灵"领域.  相似文献   

7.
钟志雄 《经济师》2003,(4):264-264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到 2 0 0 0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事。但是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 ,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文章就地方财政如何建设全面小康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从我国城乡现实来看,我国要在二十年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农村的任务更为紧迫,形势十分严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途径有多条,本文认为,必须要超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范围,以“非农化”的视角,即通过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形成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已解决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因此,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就我国现…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的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本文揭示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的难点,进而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小康建设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陆解芬 《经济论坛》2004,(2):107-10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绕不过去的关口,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财政作为党和政府支持和保护“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经济理论方面有许多新的提法,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新提法”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拓展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1.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与20年前提出的“小康水平”相比,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更加丰富:“小康水平”着眼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全面小康”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康水平”是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的小康,属于不全面、发展不很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是考虑到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均衡小康”;“小康水平”是以人均GDP…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崭新课题.它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同时又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小康社会"是典型的中国化的社会概念,在国外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借鉴;尽管经过20余年的努力,到20世纪末中国已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取得了一些有关小康建设的有效理论和方法.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相似文献   

13.
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来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就成为摆在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项目。本文从全面小康的概念出发 ,以全面小康的具体目标为基础 ,以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国家统计局于 1995年联合提出的小康监测指标体系为蓝本 ,对设置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村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现代村庄构建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与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全面小康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现代村庄建设更是很重要的内容。村庄构建模式一定要体现科学规划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 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这十几亿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然而,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要全面实现我国农村和农民的小康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目前,我国农村尚有300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6000多万人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两项合计起来约有一亿多人。按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制订的关于小康的16项发展指标体系,到2000年实现了13项,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初级卫生保障体系建设3项指标没有实现,基本问题都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引起了社会的需求不足,工业扩张受到市场约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农民小康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本文拟结合江苏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对当前我省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因素及增收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理论界为响应这一伟大号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涉及的内容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与意义,全面小康的概念与包含的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全面小康的衡量指标以及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本文将2003年3月份前公开发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现在虽然进入总体小康阶段,但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而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的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已经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宋立芝 《经济论坛》2006,(12):22-24
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崭新课题。它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同时又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小康社会”是典型的中国化的社会概念,在国外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借鉴;尽管经过20余年的努力,到20世纪末中国已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取得了一些有关小康建设的有效理论和方法。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东部到西部,使全体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求“不仅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全民共享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如何确定我国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建立与全国小康标准基本接轨又适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的全面小康目标,完善贫困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消灭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对全国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