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渗漏量较大,文章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情况,利用颗粒分析法对塔里木河干流不同河段的渗透系数进行了测定,对各河段的渗漏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塔里木河干流各河段渗漏系数,河道渗漏量从上游到下游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为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采用变差系数、极值比、滑动平均法、距平百分率及累积距平曲线等方法对茧场水文站1971—2017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茧场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具有较显著的丰枯交替特征,枯水年出现频次略多于丰水年,平水年出现频次较少,不到1/10;径流年内分配不均,80%以上的径流量分布在汛期,径流年内分配过程线呈单峰型,陡涨陡落;月径流相对变幅较大,在60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传统Copula函数在变量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求解存在精度不高的局限,文章将改进的Copula函数对辽宁某水库枯期径流进行预测,并结合水库实测的枯期径流数据对比分析改进前后Copula函数对水库枯期径流预测的精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opula函数水库枯期径流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度明显高于传统的Copula函数,水库枯期径流预测精度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根据辽阳市的各水文站及雨量站历年的实测径流和降水资料分析,对降水和水资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总量的多年变化与降水丰枯时段变化同步,并对水资源状况的多年变化进行了分析,为确保今后长期、有效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7年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各河段逐年河损数据,定量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损与断面来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游河损总量为12. 41亿m~3,平均河损率为26. 1%。中游河损总量为12. 49亿m~3,平均河损率为43. 8%。上中游除阿拉尔-新其满、乌斯满-阿其克河段河损与断面来水关系较差之外,其余河段河损与断面来水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蚌埠站85年年径流量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分析,探讨淮河干流径流演变的近似周期性,可以识别淮河径流变化规律。小波分析表明蚌埠站水文站年径流序列主要存在4个尺度的周期变化,不同时间尺度下周期信号的强弱在时频域中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局部特征,以9年、17年尺度的周期变化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基本情况以及水利工程现状,对干流洪水特性、洪水量级划分和水利工程分洪能力进行了探讨,按照超警、超量级、超灾害洪水情况和分级防控原则,提出充分利用沿河水库、输水渠、闸口对洪水实行先农业后生态再分洪的资源化利用方案,为新疆水利工程调度与洪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四川电网执行丰枯和峰谷电价的背景,将实施丰枯和峰谷电价前后的状况进行了比较,指出了继续执行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目前此电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找出枯落物厚度、草本层盖度、灌木层盖度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程度和2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覆盖物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厚度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草本层盖度影响次之,灌木层盖度与前2者相比影响最小;而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中,植被结构越复杂,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就越大,效果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针对响水河水库,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其固定时间区域中降水量,将其干旱级别分成丰年、平年和枯年等典型年系列;采用多变量自回归模型构建多站径流随机生成模型确定相应典型年系列年径流量,利用递推算法求解模型参数,降低模型参数运算量;考虑响水河水库生态资源调度,以响水河水库泵站提水流量约束、水量平衡以及库容等常规约束与生态流量约束作为随机径流模型约束条件。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能有效模拟响水河水库的年径流序列,模拟误差低于2%。  相似文献   

11.
基于辽河干流区域空间分辨率为8km的NOAA-AVHRR-NDVI月时间序列(1990年1月—2019年12月),分析辽河干流区域3个年代际(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河干流生长季节的NDVI呈现递增变化,年递增幅度为0.054/10a,干流生态环境总体持续改善;干流生态植被NDVI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各年代季节空间上呈现从西北向东南的递增变化;干流2000—2010年代各季节NDVI变化率相比于1990—2000年代植被覆盖度递减显著区域减少15.28%。各年代际中夏季递增最为明显,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红壤坡地径流和泥沙的影响,文章通过径流小区进行试验,对年降雨量引起的径流和沉积物变化、径流-产沙关系及其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GS(草带)和LT(水平梯田)措施防治红壤坡地水土流失效果较为明显,单位径流量、产沙量显著下降,减沙效果明显。研究结果为水土保持治理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北口前和邢家窝棚水文站站近60年的降水、径流数据对浑河中上游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周期性演变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游年径流量均值为上游径流量均值的4倍,中上游年径流变化趋势较低;中游邢家窝棚站冬季降水增加显著,平均+4mm/a,其他各季节变化显著性较低;中游在冬季受降水增加影响,径流增加趋势显著,平均+5.5×10~5m~3,其他各季节变化显著性较低;中上游年降水整体呈现10~20的变化周期,而年径流量变化周期则为5~10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共同治理,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笔者从流域管理层面,总结了流域近期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并为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和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有益的对策和建议,也可供同类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太子河干流辽阳水文站泥沙及径流数据,利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Pettitt法、M-K检验法分析年数据周期、突变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究驱动水沙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多年来辽阳水文站来沙量、来水量呈减少趋势,水沙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突变后水沙变化幅度变得缓和,而具有的2年波动周期未出现明显的改变;人类直接取水拦沙活动以及上游退耕还林是水沙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碧流河茧场水文站1971—2019年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对其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递增变化,在夏季距平率最高值分别达到146.82%、225.11%;水沙模比系数呈现先递减后递增变化,水沙丰枯转折年份为2000年,水沙变化的主因为降水量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从水资源的利用,灌区开采地下水的井灌设计,地表水、地下水的丰枯互补等四个方面介绍了辽宁省解决水资源不足所采取的双水源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河 《中国电业》2011,(3):19-21
《中国电业》:“疆电入川”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王抒祥:四川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水缺煤、丰气少油,最大的供电特点则是丰枯矛盾突出,即丰水期因为电用不完而弃水,枯水期则缺电拉闸,过去有句俗话是“丰期就弃、枯期就拉”。  相似文献   

19.
希尼尔水库作为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之一,主要承担向塔里木河下游灌区与生态输水任务。鉴于此,本文就希尼尔水库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希尼尔水库的调节,能够满足向塔里木河下游供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体制下实施可中断电价能有效促进用电公平和效率,可中断电价比峰谷/丰枯分时电价和需求响应确定性更强,可中断负荷作系统备用比发电备用更具实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