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塑人 《汽车与社会》2000,(12):58-59
面对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的开放,中国政府、企业为发展汽车这一支柱产业所进行的各项改革以更快的速度被推进。比如.国家确立扩大住、行消费,尽力开发适合中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型轿车.让轿车尽快地走进普通百姓家庭,启动内需;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清理对汽车消费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消费政策.废止一切与《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相悖的。抑制经济型轿车发展的地方土政策;出台汽车消费融资政策;考虑修订《汽车报废标准》:积极推行公车制度改革;交通管理部门积极试办机动车抵押登记业务等等。这些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将直接作用于汽车市场,同…  相似文献   

2.
汽车社会的协调与发展,是现代人和现代政府无法逃避的问题。中国历史积淀的种种落后意识,形成了对汽车的盘剥和歧视,造成了恶劣的汽车消费环境。汽车产品质次价高,汽车收费花样繁多,汽车市场地方分割。 然而,中国汽车的轮子终于碾过了这一切阻难,以胜利者的姿态迎来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年。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实施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轿车进入家庭,汽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自由而广阔的市场。目前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开始家庭消费汽车的经济水准。可以预期,中国汽车消费的春天来了。 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本刊为了这一天的…  相似文献   

3.
近期,国家计划委员会向有关部门和汽车生产企业下发了《汽车消费政策》(征求意见稿),由于购车上牌、税费收取及使用、停车管理、汽车使用环境等在内的政策基本上都被列入其中,如果这些消费政策改革得以实施,将会对整个汽车工业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产生重大影响。国家计委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这项政策的实施,培育中国汽车市场,取消对汽车消费的不合理限制和不合理收费,进  相似文献   

4.
6月1日正式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第61条明确提出: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这一规定,无疑在政策上给“昌河”等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撑直了腰杆”。  相似文献   

5.
调整、制定新形势下的汽车消费政策,必须充分考虑加入WTO的新形势,适应和满足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特别是私人购车的增长需求。汽车市场消费主体的变化与需求特征 1.汽车市场消费由公款购车为主体转变为私人购车为主体 计划经济时代,在以公款购车为主体的市场中,汽车的产量和消费水平取决于国家财政拨款和集体资金筹措。国家投资增加,财政支出政策放宽,则汽车的购买力会增加,国家经济紧缩,汽车市场就随之萎缩。 随着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汽车市场消费格局正发生根本性改变,私人购车已成为汽车市场的…  相似文献   

6.
有关政策研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汽车工业的对外开放势不可挡,跨国集团的进入迫在眉睫。作为汽车工业来说,向民营经济开放,积极争取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把产业做强,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应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落实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发展空间和经营领域,推进民营经济的联合重组,注重培育上规模、上水平的民营大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汽车消费政策》有望出台。《汽车消费政策》也有望出台,应该会涉及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税费改革,二是城建协调,具体内容是将有利于汽车税费的减少,直…  相似文献   

7.
1月5日,商务部网站显示,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五个方面工作任务,其中第一条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为了促进汽车消费,上述部门鼓励限购城市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的投放。此外,为了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相关部门将会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  相似文献   

8.
汽车自 1896年发明以来,改变了整个世界,把人类带入了现代文明的社会。然而,汽车发明百年之后,发达国家已深深感到汽车不仅是“福”,也是“祸”。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消耗等等问题无一不困惑着汽车消费。对汽车消费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发展。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作为消费者来说,出行的便利与实惠是永恒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共享汽车”应运而生。 “共享汽车”方兴未艾 汽车公司不向你推销自已公司的最新款轿车,却希望你不用购买即可与陌生人一起随时随地使用它生产的轿车,这是日本丰…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汽车保有量、千人拥有汽车量和国民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来看,我国轿车具备可观的潜在需求。但是当前私车消费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要使轿车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尚须由政府作较大力度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以形成良好的外部条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国外轿车消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年,也是特别值得书写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全球汽车产业出现快速下滑;面对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稳定了汽车市场,拉动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就我国轿车消费市场来说,相对于价格放开,国家出台消费政策、改善购车用车环境,可能对培育轿车市场更为重要。 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当居民家庭年收入达5万元时,就基本具备购买轿车的经济承受能力。2000年,全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为821万户,其中城镇为625万户,农村为196万户。在这821万户中,按照家庭购车意向调查,有购买轿车意向的比重为506万户,占61.7%。但是,有购车意向的家庭不一定全都购车。特别是根据国家房改政策,有相当部分有购车意向的家庭,会先购买住房。实际情况是2000年销售轿车61万辆,私人购车约占50…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开始的第一年,在此期间一系列的汽车政策也将陆续出台。政策名称“: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实施时间:年内内容:今年国家将发布“十一五”规划,汽车产业规划呼之欲出。汽车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一个五年,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离不开“节能环保”这几个字。在环保上,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机动车生产使用的监管力度,五大措施即将出台:一是全面实施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通过进一步地严格执行标准,控制污染物的增量;二是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清洁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三是加大在用车的环保监管力度,实施更为严格的机动车环保…  相似文献   

13.
钟东 《中国汽摩配》2006,(10):47-48,13
一、汽车市场调查不应以偏概全目前,关于中国汽车消费的调查已经非常多。由于中国汽车消费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针对中国汽车消费的调查不能不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避免调查结果以偏概全。但现在经常见到的调查报告,以偏概全的例子并不鲜见:例1某调查公司联合某网站进行网上调查时,中国网民数量大约有8000万。该网上调查组织者以网民投票而得到“中国普通百姓汽车消费意向”并大肆宣传。组织如此的调查并宣扬其结论,显然可见调查组织者是以8000万的网民代表“中国百姓”。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很不严谨。8000万之数,实属不少,但仅占中国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逐步进入汽车消费时代,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2010年汽车保有量为3100—3315万辆,轿车保有量1423—1542万辆;汽车需求为389—472万辆,轿车为193—243万辆。10年以后,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和需求量都将翻一番。这暗示着我国汽车市场大有可为。但是如何抓住消费者需要,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事实上,我国消费者在经历了规模消费时代和质量消费时代后,带有感性色彩的个性消费需求将占上风。汽车厂商要想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无疑是个理性的选择。有个想买车的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着"全球汽车销售最大潜在市场"的桂冠,不能不说,是因为私人购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世人公认。而且,这块诱人的市场,被国内外厂商一致看好,并努力发掘着。 10月11日,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轿车、计算机进入家庭"。把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发展目标,这是第一次,其意义非同寻常。从中不难看出,政府已不再把轿车单纯视为生产工具或公务专用,而成为广大城乡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之一。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社会》2014,(27):109-109
近期,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公车新能源化改革、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电价等一系列政策利好,使得新能源汽车市步入政策“蜜月期”。业内人士预测,电动汽车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事实上,尽管政府部门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种种利好,新能源车私人消费的真正市场化启动,仍然处处碰壁,消费者观望情绪严重。在新能源汽车黎明到来的前夜,企业仍须突破层层阻碍。  相似文献   

17.
汽车消费近5年来,我国私人购车市场空前活跃。资料显示,私人购车的需求量平均年增长幅度为28.1%。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私人购车需求量将会进一步上升。北京最大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1998年轿车销售中85%是姓“私”的。当然,客观上讲,现在谈轿车进入一般普通家庭为时尚早,但是从长远看,轿车进入部分较富裕的普通家庭是必然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也告诉我们,轿车进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庭毋庸置疑。因此,未来中国的家用轿车是什么档次,价格如何,各项性能指标怎样,不但是中国人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雷敏  万一 《化工管理》2012,(2):17-18
<正>实施两年多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已于2011年年底如期结束。为减少环境压力,鼓励绿色消费,中国政府将出台新的促进环保、低碳消费的财政补贴政策。"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专题研究新的消费促进政策,主要的想法是对节能环保产品和建立废旧回收体系进行财政补贴。但具体怎么补、补哪些产品、补多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还将进一步研究。"中国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向欣日前透露。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有消息传出,国家即将出台新一轮汽车补贴政策,包括重新启动“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等。风声源于5月16日国务院召开的一次常务会议。据报道,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会议研究了在“十二五”时期促进节能汽车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  相似文献   

20.
一系列对汽车消费不利的政策先后出台,中国汽车业将告别此前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第二轮相对较慢但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增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