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任乐 《企业活力》2010,(3):83-87
过度、持续的工作压力不仅对员工身心健康产生危害,还会导致一系列的组织问题,因此员工压力管理日渐受到企业的重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构建企业员工压力管理系统,即构建压力预防、压力控制和压力补偿的三级压力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市场竞争带给企业员工压力增大,致使企业员工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在分析过度压力各种表现形式和后果及企业员工个体和企业所采取各种应对压力管理的基础上,突显出黄金分割率在企业压力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EAP技术在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中的运用,分析了知识型员工面临的压力源以及压力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从健全企业组织管理、优化个体心理素质的角度提升知识型员工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知识型的工作环境,培育员工乐观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品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EAP技术在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中的运用,分析了知识型员工面临的压力源以及压力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从健全企业组织管理、优化个体心理素质的角度提升知识型员工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知识型的工作环境,培育员工乐观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品格。  相似文献   

5.
李娜 《现代企业》2010,(5):14-15
日趋激烈的竞争给企业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过度的职业压力不仅损害了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极大地降低了组织的工作效率,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职业压力管理逐渐引起了企业的关注.目前在西方企业盛行的员工援助计划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方法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关注组织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而且越来越关注组织中的关键员工。在个体员工的相关人力资源问题中,压力管理以及如何恰当运用压力管理的工具以有效改善组织成员的绩效,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本文以矩阵制组织结构下投资经理角色冲突为例,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个体工作压力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以某集团公司的一次秘密并购为例,从角色冲突的角度,以定性的方法,探讨了投资管理总部投资经理职位的工作压力形成机制,指出多头领导、非正式群体、内外期待差异(视角)和保密是造成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另外,根据工作压力的形成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外心理健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真 《企业文明》2005,(3):22-23
早在20世纪初期,国外就开展了对工作压力及其管理的研究,对因压力过大引起的个体身心疾病和组织效率降低等问题给予了日益广泛的重视,积极寻求压力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以求化解压力过大给个体和组织造成的困扰,维护员工与组织的健康发展。1908年,佛兰克·帕森斯在美国波士顿组织推广职业指导运动,比尔斯在  相似文献   

8.
适度的压力能激发员工活力,但压力过大不仅影响员工身心健康,还影响企业绩效。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电信运营商员工工作压力的因素依次为:工作任务本身压力、组织运行压力、同行竞争压力、职业发展压力、角色压力,为防止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组织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员工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的增加,"压力"一词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压力已成为他们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过度、持续的压力不仅给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引发一系列组织问题,如:员工缺勤、消极怠工、高离职率等。所以,对员工的压力进行有效管理变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企业管理者已日益关注工作情景中的员工压力及其管理问题。因为工作中过度的压力会使员工个人和企业都蒙受巨大的损失。据美国一些研究者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而在中国,据业内人士分析,职业压力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每年至少在上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重视员工压力管理,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李露露 《物流科技》2024,(3):42-43+49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态势呈不断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劳动工作者进入物流行业,我国物流从业人员数量在2015—2019年一直保持在645万人以上。物流员工尤其是一线快递员、运输员等,他们的工作量也日益增加,面对着极大的职业压力。然而过度的职业压力不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到物流员工职业压力缓解中,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这些物流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财经 《企业文化》2008,(1):82-82
据有关研究调查表明,每年因员工心理压力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工作节奏加快,员工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度的工作压力使员工本人和企业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很多时候压力是来自管理上的、有意识的传导。比如IT行业整个不景气,而上市公司又面临着股  相似文献   

13.
已有关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多关注员工个体间差异因素和团队、领导等作用因素,而对作为个体内差异因素重要来源且客观存在的组织生态因素关注不足。行为生态视角下组织员工创新行为的多态性受到员工感知的组织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时间因素(组织发展生命史策略和任务时间压力)的制约。本研究编制和检验了员工感知的组织发展生命史策略量表,并通过情景问卷实验法发现:组织发展的K策略与任务时间充裕正向影响员工的探索式创新行为,负向影响员工的利用式创新行为,而组织发展的r策略与任务时间不足的作用则与前者相反;组织发展生命史策略和任务时间压力的组合对员工创新行为表型多态性的影响可归纳为高度探索型、高度利用型、倾向探索型和倾向利用型四类。研究对管理实践者从不同尺度组织时间因素层面进行调整从而激发不同类型的员工创新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娅 《企业经济》2012,(8):42-45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型员工这个特殊群体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除了知识型员工自身进行减压外,组织必须采取压力管理措施帮助知识型员工缓解压力,胜任工作。本文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了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机制,包括压力预防、压力识别、压力应对和压力反馈四级管理机制,以期为组织优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办公环境所导致的组织群体心理和员工个体心理的潜在变化,使得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员工个人的压力必然会影响到组织运行的结果,因此也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员工帮助计划(EAP)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员工面对各种情境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减轻了员工的压力和恐慌,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尤其在一些特殊的企业行为中,如企业裁员等。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内容概述 (一)研究主题与研究方向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组织成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造成许多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从而也很可能影响到员工工作态度的消沉.然而,组织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离不开组织成员的不懈努力,因此对于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态度的关系研究极为必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目前工作人员的压力状况和工作态度进行调查,试图找出压力引发工作态度消沉的种种原因,并给出一些管理建议以利于企业缓解员工工作压力,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益,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工作倦怠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国外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有多位学者试图探析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Payne和Fletcher (1983)提出了压力的“需要—支持—限制模型”;Karasek和The orell(1990)提出了“工作紧张模型”;国内学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也有所涉猎,但其多以教师、医护人员、警察、法官等为研究对象,涉及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很少。然而,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倦怠不仅会加重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影响个体身心健康,更会对所在的组织产生巨大影响,最终降低组织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8.
工作压力的产生与形成,不仅取决于工作要求与控制的交互作用,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将通过影响工作控制与工作要求的匹配程度而导致个体不同程度的压力;同时,自我效能感又是预测个体工作绩效的重要变量。因此,传统的JDC模型应充分考虑个体自我效能感。对于组织而言,可采取个体压力认知重建、压力应对技能培训、工作丰富化、个体参与管理等措施来改变个体自我效能感水平,继而有效降低个体压力并提高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9.
朱晓平 《中外管理》2011,(6):124-124
职场中存在许多压力源。如果压力过大,个体会因为过度紧张焦虑而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判断力削弱,影响正常工作等枯竭状态,身体免疫系统更会受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受到压力——A型行为员工:放慢匆匆的脚步他们说话像打枪,办事风风火火,经常试图在同一时间做好几件事,争强好胜,处处追求完美,做事慢的人让他们很不而寸烦。  相似文献   

20.
一、员工心态是组织凝聚力的基础 员工心态是指组织个体对组织环境、工作条件以及价值观、信念等产生并保持的较为稳定的心理态度.具体表现就是员工个体对待组织领导及组织工作的态度。诸如,对待工作任务是积极承担,还是消极应付;是主动请缨,还是被动接受。对组织领导是忠诚不二,还是心存芥蒂:是乐于奉献,还是借机利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