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以蒋复璁发表的学术论著为依据,梳理、分析了他在阅读上的见解.其阅读观念主要有开卷有益、旅行阅读及阅读要从儿童抓起;在阅读推广方式方法方面主要有大量开设阅览室和书籍展览;并在抗战时期设立重庆抗战书库,为振奋国民抗战精神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方针,积极抗战。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进行了数次对日重大战役,虽丧失半壁江山,但同时也给了敌人一定的杀伤。其以空间换时间、积聚力量、等待时机转变,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策略有其相当的合理性。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闽南语童谣乐曲对于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下的政府政策数据、企业经济数据、文化节日数据、环境气候数据进行"议题设置",有利于闽南语童谣乐曲的保护和继承。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德双方进行的宽领域多方位的军事经济合作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对中德双方的军事经济合作做了相关梳理,希望对中国抗战的历史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四川军民同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出人、出钱、出粮、出力,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特殊贡献。本文着重论述川军是在民族危机加重、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毅然出川抗战的,指出川军出川抗战为促成地方实力派全面参与抗战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于促进抗战高潮的到来、促成国民党中央抗战政策的转变做出了贡献,从而推动了全国战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知识界兴起一股"中国化"思潮,此思潮与"新启蒙运动"一脉相承."中国化"思潮有它自身的特点:其深入的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文化部门,并对当时抗战取得胜利以及理论创新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因战乱大批的学者、文豪辗转到桂林.故桂林一度被誉为“文化城”.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文化活动造就了许多翻译家,赵家璧是其中的一名翻译家.本文主要研究赵家璧在桂林抗战文化城以笔代枪,以文学翻译作品为抗战武器.其译作及翻译出版活动,活跃了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学术气氛,为现当代翻译史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的全民族抗战,为解决抗战经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发行过救国公债,国民党政府也发行了十多期有关国防、军费的国债,为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诗词文和相关文献、游历皖江寻觅苏轼遗踪,发现苏轼一生曾三过皖江,留下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和书画创作,此外,还在皖江留下了其它珍贵的墨迹,与他有关的文苑佳话至今为人传诵。考察苏轼与皖江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解读苏轼生平及研究发展皖江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熟悉江南春的人在介绍他时,总是喜欢强调他10多年前的身份——诗人和文学青年。那时他曾是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的社长.颇多有影响力的诗歌在校园里传诵,后来这些文字还凑成了他的一部个人诗集《抒情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中间力量是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政治地位在国共两党斗争中举足轻重。他们在抗战中的表现,壮大了全民族抗战的力量和阵容,孤立和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势力,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全民族抗战的全面胜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也为大后方的民主实践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桂林抗战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将桂林抗战文化资源与本地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有利于桂林抗战文化的传承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充实。文章通过分析桂林抗战文化资源在本地高校思政课中应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桂林抗战文化资源要有效融入课堂教学需要调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积极性,要有效融入实践教学,实现校内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现实和网络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之初,李宗仁和白崇禧极力倡言"焦土抗战"理论,表达了要"与侵略者作殊死之抗战"的政治方针和决心,也概括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思想.白崇禧系统地论述了游击战的意义及其与正规战和正面战场的关系,推进了国民党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惠湘  焦辉 《新智慧》2006,(6):29-29
经典的老话、古训、哲言都有一定道理。否则,就不会是经典.就不会传承并传诵开来。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又如“大器须经小折磨”和“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这些话提示了由诸多事实提供的规律,所以就有道理。办企业如此,做人亦如此。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边区克服教育基础薄弱,人民思想观念落后,学与用严重脱节的问题,陕甘宁边区政府自成立后,便着力将教育事业与抗战实际、边区建设及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贯彻教学合一、学用一致的教育思想,指导边区各类教学实践,不断把边区教育事业推向前进。这不但改变了边区当时的教育现状,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支援了抗战与边区的生产建设,而且边区学用一致的思想和实践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其现代性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民族抗日战争中,山西省作为最重要的前线之一,而四川省是最大的后方省份,两省都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抗战过程中,川军的一个集团军被派入晋,被编为阎锡山的第二战区战斗序列,直接对日作战,与山西军民一起并肩抗战.川军在晋作战情况如何?本文将简要的讲述.  相似文献   

17.
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和1937年的"八一三"抗战,是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其战场都是在淞沪地区。两次淞沪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上海而战,两次淞沪战争给日寇相当的打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和"速战速决"计划。作为浙商重要组成部分的甬商,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积极投入淞沪抗战,支援前线奋战的抗日将士,为前线将士募集慰劳金和慰劳品,救济灾变难民不辞辛苦。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缅怀甬商的爱国精神和浩然正气,对于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是紧密的,它们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各有侧重,但都指向城市之于人的印象和感觉,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外显,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二者互为表里。巴渝文化、红岩文化和抗战文化构成了重庆地域文化的主体,对重庆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城市形象应该定位为国际时尚都会、抗战记忆名城和山水森林之城,进而塑造起以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广州童谣以"雅言俗语"的粤方言为载体,通过"数白榄"的吟唱方式,直白明亮的情感表达、民间风情的诗画呈现,显示出岭南民间文艺在音韵、修辞、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前赤壁赋》于潇洒中显其执着,在飘逸中现其豪迈,是由真情而产生的至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本文分析了《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