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社会成员感到不公平、不合理,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努力缩小收入差距,让人人都能享有发展的成果.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针对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文章提出,要牢固树立"共同富裕"观念,改变国家居民收入比例,按社会主义原则建立起新型劳资关系,借助强有力的调控手段实现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3.
陈方 《中国经贸》2010,(18):132-132
公平的收入分配就是在分配机会公平条件下以分配规则公平为尺度所形成的适度分配不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途径就是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收入分配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结果的整体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兆龙 《特区经济》2008,(3):129-13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收入差距区域化,行业化。收入差距过大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注重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在维护公平分配中要发挥核心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巩斌 《发展》2007,(2):94-95
我国的改革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最突出的是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进而有人质疑我国的分配原则出现了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而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提出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具体对策;最后强调政府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在分配领域始终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的主题是维护社会公平。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利于这两大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及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将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大力缩小收入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全面理解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全国乃至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也随之迅速扩大,这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则,为了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财税政策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切实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缩小收入差距,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财税政策框架、目标和实施的路径入手,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收入分配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珊珊 《中国经贸》2013,(16):141-1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显著提高,但是收入分配领域效率与公平的失衡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领域的效率与公平的不和谐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进一步研究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利于我们深化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有利于我们解决现阶段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失衡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关系到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劳动报酬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而提出的。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效率公平并重兼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活动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经济活动和谐的基本点在于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特别指出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注重社会公平".在当前因不公正而造成的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的新情况下,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上,应与时俱进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实行"效率公平,并重兼顾",可采取:继续紧抓改革和发展;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快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政府在再分配上的有效功能;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分配过程向政府倾斜、劳动者报酬偏低、财富过度集中、城乡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悬殊、税收再分配功能不足都是现行分配制度不公平的表现,已经影响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奢侈品行业对调节贫富差距有很大潜力,要扶持本土奢侈品品牌发展。文章对此提出税制改革、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教育支出、发展现代农业等针对分配问题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楚德江 《理论观察》2008,3(1):31-3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而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在于收入分配的公正。建立公正的分配秩序必须摆脱传统错误思想的影响,追求收入分配的实质公平而不是形式上的公平。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不仅能有效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实现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提高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提高"两个提高",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意味  相似文献   

15.
刘华 《特区经济》2009,(12):140-142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却日益严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现阶段应正视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了解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弊端,认识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作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完善我国的公平分配的制度及其政策,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两个比重偏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名不副实,社会转移分配平衡收入差距作用不足,群体间收入差距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发展和改革的眼光、思路和办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分配理念努力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平等致富的环境,紧紧抓住社会转移分配的灵魂"公平",全方位缩小收入差距,使劳动者通过第三次分配获得捐赠性收入,通过第四次分配获得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7.
李彬  孙红 《北方经济》2006,(4):37-3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日益扩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如何,如何理性看待和有效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这已成为社会敏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着人民整体迈向小康社会的步伐,甚至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与党在十七大倡导的改革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相冲突。从我国目前城乡收入扩大的现状及造成的原因来看,缓解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必须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就业环境、分配环境、国民教育环境、扶贫助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利益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如果收入差距过大并超出了公平的底线,将导致经济利益关系的不和谐,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新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的物质前提.阐释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经济利益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并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差距和收入差距是不能完全拉平的,否则就会失去效率,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