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存款机构的高负债经营,容易使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问题甚至发生倒闭风险。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的经营安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以此来增强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维护金融稳定。存款保险制度亦成为我国银行业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有效选择。但存款保险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制度上的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存款保险立法,变隐性存款保险为显性存款保险;在金融机构推行强制存款保险;发挥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破产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莉亚  杜通  陈瑞华 《财经研究》2021,47(1):94-108
我国于2015年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旨在保护储户利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同于早期建立存款保险的国家,我国银行经历的是从隐性存款保险转为显性存款保险的制度变革.文章基于2006-2018年166家国内商业银行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等实证方法考察了存款保险制度变革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隐性存款保险转为显性存款保险后,银行风险承担下降,资产流动性、融资成本和非利息业务水平均有所上升,存款保险在提高银行稳定性的同时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难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变革通过上述银行微观变量对其流动性创造产生了抑制作用,不利于银行发挥金融中介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政策实施的时间而减弱.结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文章的研究为当前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替代隐性存款保险,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然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也会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代理问题,这成为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难题。文章分别从存款者、投保银行、存款保险机构、监管当局的角度分析显性存款保险可能引发的三大风险,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化解风险的思路及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李严  刘冰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63-65,71
存款保险作为规避银行挤兑风险的一个制度设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也已经成熟。然而实践表明,设计不好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不能有效的规避银行挤兑风险,而且可能会带来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委托代理等一系列问题。在存款保险的制度设计中,保险范围、保险对象、保险额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这三个方面,结合中国银行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一个模型,提出一个整体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5.
存款保险与银行业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67个国家1980——1999年的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公开存款保险的承保范围、加入方式、保险基金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对一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证明了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不同的国家中,存款保险的实施效果有着显著的不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制度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由于可以更好地控制道德风险,存款保险给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对于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管体系尚待完善的中国,制度先行是一个稳妥的办法。并且由于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金融资,产集中于国有大银行、对国家信用高度依赖等问题,一个适宜的存款保险设计应该能在保护存款者利益和控制道德风险两个方面达到良好均衡。  相似文献   

6.
吴军 《当代经济》2009,(17):146-147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为维护金融稳定,我国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而中国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之所以十余年来久议未行,其深层次原因是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在存款保险体系中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提出缓解方案,理性剖析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  相似文献   

7.
陈维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136-137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它会诱使银行的经营者从事过度的或者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从而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针对这种问题,首先应当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就如何控制道德风险进行探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要加快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逐步克服目前隐性的存款保险带来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就开始着手研究存款保险问题,历经十余年.2008年11月在第十四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透露,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方案有望在2009年推出.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存款保险在我国发展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笔者认为首先,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的紧张形势对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形成不利的外部冲击,应尽快推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做到及时处置,对系统性风险隐患做到及时辨别和化解,以巩固金融改革成果、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其次,由于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应避免可能出现的国内存款搬家,大量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不宜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已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发生银行危机进行分析表明:存款保险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也没有有效防止银行系统性危机发生的实证。目前我国银行业既积累了较高的风险,同时又具备一定的防范外来冲击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及环境,但从以缺乏清偿能力为特征的隐性危机向以流动性紧张为特征的显性危机转化的可能性需要特别注意。考虑到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我国目前不宜推行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从国家法律层面确立了对于社会存款的保护,2015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同年5月1日开始实行.本文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保障储户利益,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意义、面临的问题和防范措施这几个角度展开阐述,为丰富我国特色显性存款制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完善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容易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两个顾虑进行阐释;最后,结合当前我国即将颁布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从加强配套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建立公众普遍的存款保险理念、完善存款保险费率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存款保险基金是存款保险机构履行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使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部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存款保险基金,并建立了完善的运作管理机制。文章以日本、韩国等与我国条件类似的东亚经济体为参照对象,从存款保险基金的用途、资金来源、投资管理规定等不同方面,总结了存款保险基金制度的基本安排,从而对我国未来存款保险制度下的基金管理安排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标比率是衡量存款保险基金规模的一个重要参数。确定合理的目标比率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容回避的问题,它的设定涉及存款保险制度的诸多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根据经验算法,对中国存款保险基金的目标比率进行了初步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存款保险基金的目标比率为1.12%左右,在赋予存款保险机构适当融资渠道的条件下,该目标水平基本上能保证赔付要求。根据该目标比率测算的保险费率水平,亦能为我国商业银行所承受。  相似文献   

14.
杨谊 《财经科学》2005,(5):51-57
目前,中国银行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和相关的制度安排,这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基本规则,也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论文通过一个二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揭示,由于银监会未建立起有效的成本约束下的市场退出机制,使得相机抉择的关闭机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不可置信的威胁,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冒险投资,加之隐性存款保险的存在,形成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福利损失.目前条件下,加快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显性部分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银行效用为中心的存款保险制度在一个转型的社会制度中具备存在的条件,本文论证了这种可能性;同时,文章首次讨论了银行导向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了银行导向的存款保险下最优存款保险费率、最优存款保险的总量范围、最优存款保险的种类安排等的决定方法,构建了银行导向的存款保险的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促使各国不断完善存款保险职能,许多国家加强了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改革,从历史沿革看,各国存款保险制度都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本文根据对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对存款保险的修订比较,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银行道德风险困境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保险制度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银行挤兑的概率,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是存款保险本身存在的道德风险又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本文分析了存款保险的产生及其理论依据,并从存款保险中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原因和实证分析这三个角度来剖析了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然后分析了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对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健全存款保险基金运行机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款保险制度是银行“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款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核心内容是存款保险基金的有效运行。本文具体研究了我国存款保险基金的设立模式选择、存款保险基金的规模水平确定、存款保险的费率厘定基础和保费计收方式选择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素春 《经济师》2005,(4):245-246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已完成股份制改造 ,这使得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被提上议事日程。借鉴美日德三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内容 ,构建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在此过程中 ,需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制定存款保险的法律法规、建立金融机构监管协调机制、对存款保险机构提供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之后,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风险,经营不善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陷入困境,并引起整个金融体系动荡,因此,建立存款保险,保护存款者,保持银行系统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是我国审慎而明智的选择。本文从银行的特殊性、存款保险的作用及可能引发的问题等角度阐述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的必要性,以及怎样设计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