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新政是封建王朝挽救其统治的最后一次努力。不仅政治上的“预备立宪”令人瞩目,而且经济方面的“变法”活动也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还影响到清王朝的命运。把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纳入新政的范畴加以研究,或许会丰富对清末新政的特点和性质的认识。本文将首先概述庚子之前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庚子后清政府应付危局的设想;接着论述清政府在经济制度方面的变革;然后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摇摆和混乱;最后简要地总结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性。一、官僚集团内的政策设想庚子之前数年中,清政府为应付甲午战败后…  相似文献   

2.
贺晶华 《魅力中国》2014,(22):300-300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宣布开始新政,要求各大臣广献计策。在此情形之下张之洞与刘坤一联合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成为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蓝图。清政府实施的新政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为基础而展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对于研究张之洞的法律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烨 《魅力中国》2014,(18):268-268
延安时期是我党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新闻采访与报道的基本方式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新闻采访与报道的基本方式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内部、外部因素的制约.延安时期红色新闻的采访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采访。这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特定采访所取得的经验是新闻采访的宝贵财富,对于记者的采访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1901--1911年清朝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改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清末立宪"和"清末官制改革".清政府企图效法英、德和日本,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通过政治制度的变更,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清末政治制度改革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日后的中国社会政治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1日道琼斯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已签署合并协定,新闻集团以56亿美元收购道琼斯.拥有道琼斯公司37.4%投票权的道琼斯控股股东班克罗夫特家族已经同意收购要约,预计将于2007年第四季度完成,这意味着班氏家族对道琼斯一个世纪统治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所发动的现代化运动,也是辛亥革命史中重要的内容.美国学者任达所著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从中日关系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段历史,堪称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作者认为,清末新政是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革命性运动,其中日本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对清末新政细致的研究,及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关辛亥革命史的教学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的自发内生型近代化不同,属于后发外生型。鸦片战争一起,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但是中国并没有踏上近代化的征程,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图"自强求富",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并直接派员赴西方学习,从而开始了清末留学运动。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留学的首选地,学习的重点从学习先进技术转向学习制度、思想和文化。清政府对留学运动"自强求富"、挽救危亡的理想预估和最终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错位,甚至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客观来讲,清末留学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方自治作为清末兴起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其兴盛不是偶然的.本文主要从清政府自救行为的推动,士绅寻找新的政治出路,资产阶级政治上分权的主观要求,知识分子群体救亡图存的追求四个方面来阐述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盛.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十年间,留学欧美逐渐兴起,究其原因:一是清末新政政策的推动;二是留学救国意识的内在驱动;三是欧美各国对留学生的吸引;四是清政府政策导向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冲击,为了应对由此带来的统治危机,清朝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积极应对。就其本质而言,这些赈灾措施基本上属于传统荒政的范畴,但是在清末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荒政在救灾过程中逐渐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显示出些许近代文明的特征,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语言是在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基础上一步步演变而形成的语言。新闻语言是新闻作品写作的基础语言材料。为了在更大范围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不致产生误解,新闻语言在使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的同时,又要求记者必须尽量使用规范化语言。这使得中俄两国新闻语言具有多语体渗透、褒贬词交织、隐喻、转喻、借代、新词和标点符号语义化等风格。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媒介已经认识到了新闻选题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当人类步入21世纪,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信息时代大众传媒林立,高速增长的态势使得大众传媒之间竞争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新闻选题已成为新闻大战的利器。在这样一种态势下,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在新闻界悄然时尚起来:新闻报道选题。  相似文献   

13.
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的维新变法昙花一现,百零三天惨遭失败,这一结局是必然的,其变法措施和变法内容直接导致这一结果.戊戌变法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场变法,它是维新派与守旧派就权力的剧烈较量,是夺权与保权的搏斗,是两大力量的大决战.  相似文献   

14.
石娇娇 《魅力中国》2014,(20):292-292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发展中形成一套成熟的专业新闻报道方式。新闻专业主义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社会公众利益为首位,不为任何个人和集体谋私利。在这样的要求下逐渐形成了新闻这一专业的媒体行业。自媒体的兴起,尤其是微博的出现.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新闻不再是新闻工作者的专用术语。同时自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比传统的媒体更强大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语言是写作的艺术,电视语言配合画面和其它电视元素形成的电视新闻受众的感官。电视新闻必然要以一定的新闻观念、新闻理论为指导进行采访报道,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语言的写作应当具不同于与广播、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封建社会因祥瑞灾异下过很多诏令,其所载新闻叙述祥瑞灾异事件,但是附会以政治或人事的意义,可称之为灵异新闻.灵异新闻这一种类尚属未研究领域,文章探讨了其内容、形式、性质及传播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97-1911年间,东北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经济区,且区域经济结构亦呈雏形,这一结果是历史合力的产物,而非单纯的经济过程。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以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为切入点,将日俄经济侵略、清政府变革和市场发展放在同一历史过程,考察东北区域经济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清末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原始要素禀赋,即肥沃的黑土地吸引了大量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的聚集:日俄两国经济侵略带来资本和技术,清政府招垦政策带来劳动和土地,以及国际市场的贸易需求。在此基础上,东北形成了农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不仅空间上形成中心—外围的层级结构,而且出现传统—现代二元经济结构,对此后东北经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1884年,内外交困的清政府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在新疆建省,加强中央政府对这一战略要地的统治,为确保国家统一、社会安宁、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深刻影响了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使新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考究分析新疆建省后清政府治疆政策渊源及历史演进,从前期背景、建省后治疆政策和对后世影响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期为今后发展建设新疆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1932年至1936年,为稳定"满洲"的治安,协助关东军镇压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主要以退伍军人为主,这一时期的移民被称作武装移民.1932年10月至1936年,先后五批近三千名退役军人入殖黑龙江辖区的绥棱、 依兰、 密山等地,劫夺当地农民的土地、 家园.其目的即是将全体移民编为军队配合关东军镇压抗日武装,形成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强化统治.  相似文献   

20.
一、清末军火商品化的历史条件在清末军火工业发展的50年间,其产品经历了一个逐步向商品形态转化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清末军工企业开始实行成本核算,力求避免亏本经营,这是这一时期部分军品商品化的基本动因。毫无疑问,清王朝创办军火工业的直接目的是追求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军工企业的创办经费和常年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其原料的供给和产品的分配,也都分别由清朝中央和省两级政府控制、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