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晓 《魅力中国》2014,(21):231-231
柏拉图这位西方的“孔子”,对西方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文章通过阐述柏拉图其人、理念论的提出、理念论的内容、如何认识理念论以及对理念论的反思,最后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做了简要评价,探讨了其对以后哲学发展起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波普尔问题及其思想体系 (一)波普尔问题的由来 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相信人类可以一下子掌握绝对理念,知识不必经历生长发育的过程.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在柏拉图的理论中找到证据.这种观点形成了西方古代知识论的哲学传统,即产生了西方古代哲学本体化追问的现象.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近代,培根从经验实证主义的立场,认为绝对理念的一下掌握实际上为自欺欺人,科学应该是在归纳感性经验的过程中从特殊到普遍不断上升的过程而形成、发展和壮大的,于是提出了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如何生长的问题来.培根问题的提出及其回答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古代那种据信可以永恒不变的演绎系统,把科学看作一个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的过程.但社会是进步的,在后来哲学和科学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中,这种科学幼年时期的建立在归纳主义或经验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生长论被推翻了,培根的回答宣告失效.  相似文献   

3.
杨辉辉 《黑河学刊》2009,(2):134-136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德性幸福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但苏格拉底、柏拉图幸福学说的德性基点指向了虚无的神或同样过于神秘的“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求索,没有继续追寻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幸福学说研究的虚幻主义,把幸福置于灵魂——置于玄思静观上,停留在“哲学的生活中”,而是把思考的方向转到了万物的尺度——人,注重对现实活动、实践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实践转向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以存在本体论反对西方近代旧形而上学的理性认识论传统,使哲学重返前柏拉图时代的始源本体论语境。理论的巨大张力既为后人的理解阐释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也对西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开放导报》2005,(4):i0031-i0032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念论、至善与幸福思想、知识就是美德和灵魂的组成说等不同伦理思想,体现了不怕牺牲一切坚持真理的精神,在西方伦理学思想史上,留下了人们永远赞叹的佳话。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洞察力,勇于探索和敢于冲破传统的思想与品德,伦理学思想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思想财富,他们的伦理思想在古希腊及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上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经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然而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哲学的终结。人总要有形上之思的存在,形上之恩的存在,是人的超越本性使然,更是哲学存在的理由。形而上学与后形而上学是形上之思的不同样态。在当代,形上之思以“后形而上学”的样态存在,哲学自黑格尔之后进入后形而上学时代。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突破,必然会引起人们在各个社会领域实践的变革。整个西方哲学是在“形而上学”的传统下最终走向了终结,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也完整地影响了西方整个现代化进程。对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是继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开始于费尔巴哈,最终完成于马克思。正确地理解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批判所做的努力,正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从整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磊 《魅力中国》2014,(20):270-271
“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是实现柏拉图所说的“理想国”的充分必要奈件。国家由“哲学王”统治时。才能称其为理想中的正义国度。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产生的渊源及其政治学意义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马文君  赵妮 《发展》2010,(7):109-109
现象学批评是将现象学的哲学理论运用于美学和文学批评之中的实践活动。在20世纪西方众多文学批评流派中,“日内瓦学派”真正将现象学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全面直接运用现象学理论于文学批评实践活动。本文阐述了使日内瓦学派获得坚实哲学意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乔治·布莱的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理想国》第五卷中柏拉图面对理想城邦构建的“三次浪潮”提出了应对的办法,其中涉及了男女平等思想、公有制的法律问题以及哲学王思想,这对后人从整体上把握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面对“三次浪潮”的冲击,柏拉图逐一提出解决办法,也是构建理想国家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尼采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尼采早年受叔本华哲学思想和瓦格纳的音乐精神熏陶,使他早期的思想带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并在这一时期提出了“生命意志”和“酒神精神”两个核心概念。但作为一位转折时期的思想家,他主要是以反叛传统西方文论的姿态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简要梳理古希腊哲学,阐述形而上学的产生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哲学基本问题由一与多转变为一般与个别,这个转折点是柏拉图。然后经过中世纪到近代,哲学基本问题由一般与个别转变为物质与意识。  相似文献   

13.
哲学大家们用专业性很强的哲学语言对“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与诠释,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甚至误以为“哲学知识的普及都是哲学家的事情”。这与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文章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国哲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内在超越,自强不息,实事求是”等内容。这对哲学知识的普及与大众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爱智慧。如何爱智慧,就需要惊奇,需要求知,需要更注重思维精神层面的绝对追求。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学的开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邓小平金融思想: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源泉邓小平金融思想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源泉,主要包括“核心论”、“真正银行论”、“证券论”、“外资论”、“杠杆论”、“法制论”等,从理论上完整地论述了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关系,是中国金融业务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南。(一)“核心论”“核心论”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是邓小平同志为明确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提出的重要金融思想。在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根据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针对当时人们在经济和金融改革关系上形而上学的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死之论.不乏智者和睿者,而道家生死观在对“生”尤其是“死”的全面系统的论述中包含了贵生乐死、生死自然、生死必然、死而不亡者寿等哲学理论,其中流贯着道家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执著和对死亡困境的精神解脱。  相似文献   

17.
刘啸 《魅力中国》2012,(32):5-5
在古代,文化哲学就引起了中西方哲人的关注,但是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其中在对待生活上,苏格拉底是抱着生存至上的职业道德观,理性对待生和活。而孔子在生和活的问题上则感性而乐观“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对待政治上,柏拉图的观点是“精神文化”要高于“物质需求”,统治者甚至不应当有私有财产。而孟子主张“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重温古代哲人的这些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从文化哲学的维度上对近年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历史源头予以了解,对建构普世价值观念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形而上学陷入的理论困境,康德致力于重建形而上学,为科学的合法性作出论述,为人类的知识大厦奠基。然而,在论述科学合法性的过程中,康德陷入了证明与解释的"理论圆圈",陷入了"循环论证"。数学与科学的合法性不但是康德理论理性批判的前提,也是康德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前提与思想起点,由此可见,虽然康德的哲学体系高扬了实践理性与信仰,但仍有明显的近代认识论哲学与科学主义痕迹。  相似文献   

19.
张清清 《魅力中国》2010,(29):271-271
在西方思想史上,尼采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系是庞大而复杂的。文章仅仅就尼采思想体系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进行阐释。着重分析其产生的背景,来源,象征意义等,从而用一种独特的视觉去领略尼采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哲学新形态,它宣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实现了哲学由过去单纯地解释世界向内涵解释世界的改造世界的革命性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础是马克思对哲学提问方式的变革。马克思终结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对“是什么”的追问,从而转向了对“怎样是”和“如何是”的诉求。向“如何是”和“怎样是”转变的过程就是对哲学提问方式的变革,只有提问方式的变革才会使哲学思考的致思取向发生转变,才能实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宗旨,因而对哲学提问方式的变革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