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青  王丽娟 《辽宁经济》1999,(11):23-23,38
我国是一个人口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年增长率平均在2.5%左右,40年间,劳动力就增加了1.66倍,而工业化国家劳动力增长一倍却用了90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1997年为3.2‰,高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水平。相对辽宁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来说,受人口增长速度影响,劳动年龄内人口数增加的速度较快,劳动力资源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由此可见,辽宁劳动力资源的构成正在向稳定型发展。(一)劳动力的供给预测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决定一个国家劳动力供给的四个要素是: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平均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静 《魅力中国》2010,(6):346-346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根据经济学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要素为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本文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和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增加和人力资本效率的提高。同时资本利用效率低下,技术影响力弱,劳动和资本影响力严重不平衡。中国想在未来保持较快的增长率必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韩泽瑜 《山东经济》2006,22(3):22-24
劳动力参与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劳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对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岛市1980~2003年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GDP的劳动力参与率弹性系数高达23.17。最后,就如何正确处理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丽  韩兆洲 《特区经济》2009,(9):281-282
文章采用1978~2007年的数据,用索洛余值法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将我国的经济增长分解为资本投入的贡献,劳动力投入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实证表明:我国总产出中资本投入的贡献最大,年均达到57%;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大,对总产出的贡献达到28%;劳动力投入的贡献最小,只有15%左右。  相似文献   

5.
孙富安 《特区经济》2005,(9):313-314
一、人力资本要求产权具有客现性西奥多·舒尔茨最早创立了现代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他是从探索经济增长和社会富裕的秘密而逐步踏上人力资本研究之路的。舒尔茨认为,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世界各国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除了那些已知的经济增长要素外,一定还有重要的生产要素被“遗漏”掉了,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即为人们花费在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这种资本凝结和贮存在特定的人身上,体现为人的智力、知识和技能等。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采取两种形式,即物力资本和人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意义上的失业是指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处于闲置状态。近年来,在建设西部强省战略的指导下,陕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社会就业问题却日渐突出,劳动力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劳动力供求的经济学分析,探求陕西劳动力供求矛盾的根源并提出改善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甘肃省劳动者素质整体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甘肃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张雄化 《特区经济》2014,(11):152-156
随着生产资料市场的变迁,促进农业增长的资源要素份额已悄然改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农业增长与资源要素影响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要素影响农业产出增长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差异。全国的农业增长以劳动力驱动为主;技术进步短期内阻碍全国农业增长,长期内促进全国农业增长;能源加速消耗将阻碍全国农业长期的增长;资本集聚将促进中西部农业长期的增长。因此,优化生产资源要素的配置结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Solow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为基础,通过对长治市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劳动力、投资、技术进步等要素对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长治市未来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依靠劳动力资源投入,为其经济增长动力改善找到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一、上海乡镇工业增长方式的必要性1、上海乡镇工业粗放型增长的要素供给环境已逐步消失,集约型增长的要素供给环境正在形成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乡镇工业快速发展,其要素供给是十分低廉的。首先,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获得选择职业的自由,长期被束缚在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释放出来,这些劳动力的成本是低廉的,有力地推动乡镇企业的粗放型增长;其次,乡镇企业发展初期资金的软约束,造成资金浪费、高收入、低收益、劳动力过剩。但资本供给和配置构成中,资本短缺的约束在社区和银行(信用社)的支持下变得软弱无力,因此乡镇企业投资需求膨  相似文献   

11.
首先基于东中西部地区GDP的各项指标,分析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地区性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接着从制度、资本、劳动力、政策和历史等方面探究了我国地区性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原因;最后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我国地区性经济增长差异性显著,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中部,省际经济差异呈现先扩大后减小的倒U型趋势,其中制度要素和政策要素的作用尤为重要;并给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辉  周文魁 《魅力中国》2009,(20):32-33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13.
<正> 劳动力市场,主要有五个要素组成:主体要素、价格要素、基础要素、保障要素和调控要素,只有这五个要素真正并且完全具备了,劳动力市场才会在市场规律下正常运行,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主体要素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同商品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相同,也分为供给者和需求者。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并未真正的形成,或者说作为市  相似文献   

14.
深圳经济增长因素统计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点主要表现为持续、高速、稳定增长。一般来说,决定经济增长即产出量增加的主要投入要素有资本、劳动力和与资本、劳动力有关的技术进步。究竟在深圳经济……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一般认为发展模式的转变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次,基本上是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即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在内的大量的物质要素的投入,追求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和粗放式的增长,转变到更多依靠非物质要素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要素等等;第二层面是制度要素,包括政府职能转变、银行体制、国有企业等等。从"十五"时期出现的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看,依靠高投入,维持 GDP 高增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间乃至中国经济在整体上依然是一种以要素投入为基本驱动力的粗放式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必然导致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便得生产要素供不应求,而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又是因为政府主导(或不作为)要素市场的运行,造成了基本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的低价,而由于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价格过低,使企业能够实施高消耗的扩张模式,从而又导致能源、水等要素的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7.
区域间要素流动较为自由,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拉大了区域间经济差距。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利用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劳动力流动对于东、中、西部间经济差距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偏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也是我国在21世纪将遇到的最大挑战。怎样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是当前我国政府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劳动力参与率作为衡量一国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国家参与经济活动人口的规模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而且由于它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关键因素,通过影响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投入要素的劳动力供给量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资本的配置结构共同决定经济增长及波动的方向和质量。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城镇所有制结构变迁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及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在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结构分解框架下,借助1990-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城镇不同所有制农村劳动力“三部门”就业对经济增长作用差异显著,东部地区主要是中个体、私营和外资等所有制经济部门劳动力吸纳对经济增长起正向拉动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则是国有经济部门的农村劳动力贡献明显,与现实相符;在讨论农村劳动力“吸纳”影响因素过程中,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当保证在不同所有制下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契合农村劳动力“吸纳”,从而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20.
自2015年底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文件,但多数集中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任务落实上.供给学派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五大要素,本文试图从劳动力要素入手,进行重点分析研究,以期推本溯源找到推动淮安劳动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