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碳排放变动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人口-消费-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及碳排放进行动态仿真,定量考察未来我国人口发展与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基准情景下,我国人口总数将于2032年达到峰值14.6亿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于2044年左右达到峰值63.6亿吨标准煤,碳排放总量将于2038年左右达到峰值约31.3亿吨碳;2050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量约为2.2吨碳,低于日本、欧洲19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人均需求约为1.3吨碳,相当于美国居民1990年代后期排放水平的五分之一.从满足人口发展与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角度争取合理的碳排放空间,是我国争取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的有力支撑点.  相似文献   

2.
消费侧行动是促进“双碳”目标落实的关键环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差距所引发的居民消费侧排放过大差距隐患浮现,对进一步释放消费侧减排潜力造成了制约。本文通过明晰消费侧碳公平内涵,利用投入产出表、百分位法、面积法综合测度了我国2005—2020年消费侧碳公平水平,并基于消费侧碳公平现状分析了对应的政策含义。研究结论如下:(1)消费侧碳不公平是指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由于其消费需求产生的碳排放量差异过大问题,消费侧碳公平强调各个收入群体承担公平的减排责任;(2)2020年收入最高的10%人群人均居民碳足迹为19.06吨CO2,相比2005年增加了4倍多,约为收入最低的50%人群人均居民碳足迹的5倍;(3)2005—2020年,我国碳基尼系数稳定在0.60左右,消费侧碳不公平问题严重。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我国消费侧碳公平内涵诠释,并为我国消费侧碳公平现状提供了定量判断,为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消费侧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证结果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2020年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伟大愿景。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在生产端控制碳排放,而且还要控制居民消费端的碳排放。本文依据湖北省居民消费情况统计,围绕居民衣食住行用等生活领域,探讨在消费端进行低碳消费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我国2012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36.2亿吨标准煤。WDI数据库数据显示,仅2007年,中美两国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就已达到65亿吨和58亿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EKC、IPAT和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将来自50个国家近30年的数据分为四组,先后把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技术以及能源结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实证模型,观察它们对人均碳排放和人均能耗拐点带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的组别对应的拐点具有明显差异,但是各组的人均能耗拐点都迟于人均碳排放拐点。将人口、经济增长、碳强度以及能源消费比例四个指标的不同预测值进行排列组合构建16种情景,对中国的人均碳排放拐点和人均能耗拐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只要按照这四个指标的预测值控制好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并积极降低碳强度和煤炭消费占比,人均碳排放拐点和碳排放总量拐点在2030年之前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节能、提高能效是国际公认的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为经济、最为有效的途径.重点用能单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按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口径测算,全国约有1.6万家,按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口径测...  相似文献   

7.
《商》2015,(19)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4年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少儿抚养系数和老年抚养系数等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人均消费、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消费支出有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而老年抚养系数、人均GDP对居民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业界     
《品牌》2011,(3):6-6
<正>"十二五"末煤炭消费或超40亿吨我国一次能源对煤炭依存度达70%以上,在GDP增速7%的条件下,预计到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若经济增长超7%,煤炭消费量亦将相应增长。根据最近各地上报规划汇总情况,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大大超过规划的40亿吨。(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9.
耳边 《农机市场》2003,(2):23-23
近年来,市场对植物油需求快速增长,植物油及其制品缺口迅速增大。最近一些专家认为,我国作为重要的“缺油国”,油菜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由于市场缺口不断放大,我国油料及其制品持续性增长。据统计,我国油料及其制品进口量已由5年前的1079万吨增加到目前的1639万吨。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按人均消费植物油13.6公斤计算(相当于1998年世界人均消费量),年需植物油将达到2040万吨。而去年国内植物油总产量为1078万吨,还要增长近一倍才能满足日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源消耗与牺牲环境。200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1 58万亿元,约合1.4万亿美元,却消费能源约16亿吨煤、2 5亿吨石油、2亿多吨钢材、8亿吨水泥,其消费量大于GDP总量比中国多2倍的日本(石油除外)。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过量消耗资源与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据1997年世界银行测算,中国仅空气和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40亿元。按经济增长的三个来源(投资、消费、净出口)测算,2003年投资的贡献达到70% ,消费的贡献仅为30%左右,可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消耗…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网络分析和QAP方法,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碳排放空间网络整体结构较为稳定、联系较为密切;上海、北京、天津等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发挥着中介作用;环渤海等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江浙沪等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等资源丰富地区和中部地区为“净溢出”板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具有传递特征;空间邻接关系、能源消耗差异和城镇人口差异对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产生显著的影响,产业结构差异和消费水平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该网络的关联关系;区域间能源消耗和城镇人口相似性越高,省份之间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和溢出越大。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给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碳排放基本需求,既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同时保护环境,又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一,建立健全包括总量控制制度、配额分配与管理制度、市场交易管理制度和监督与评估制度在内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二,确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短期内以免费分配为主,远期采取拍卖分配方式,过渡期采取混合的分配方式;第三,实施碳排放权分级管理,由中央负责排放总量控制,同时增加地方政府在排放配额管理方面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目前虽已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但仍存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的高能耗、高排放,技术水平低下,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诸多不利因素,需要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国际低碳技术合作与交流和制定相关政策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黄敏 《财贸经济》2012,(3):129-135
本文采用(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09年中国二氧化碳的生产排放、消费排放、出口排放及进口排放,并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对消费排放与出口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生产排放量与消费排放量分别从405509.15MT与407266.16MT增加至602281.91MT与573106.09MT。除2002年外,其余年份生产排放量都大于消费排放量,缘由在于此间出口含碳量都大于进口含碳量。分解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国内最终需求规模和进口规模的扩张是消费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出口规模是出口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最终消费及中间产品的需求逐步趋向于高碳排放产品,中间投入技术呈一定进步趋势,但能源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能源结构和出口结构仍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紧缺、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目标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受到全球各界的密切关注。发展低碳经济被列入了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议程中,发展低碳经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中国2010年碳排放量依然高居世界碳排放量国家之首,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低碳经济对我国三大产业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物流是对应低碳经济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前提和基础。当前,影响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为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促成物流产业碳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增长拉动了物流需求,而物流产业在需求增加、规模扩大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物流业发展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的态势将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不断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的方式,逐步向低碳经济过渡。因此,发展低碳物流应该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着手,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相似文献   

17.
偏苯三酸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粉末涂料、环氧树脂固化剂、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聚酰亚胺绝缘漆等,其生产方法主要有硝酸氧化法、液相空气氧化法和间二甲苯法3种。2008年世界偏苯三酸酐的总生产能力约为31.0万t/a,消费量约为23.0万。中国偏苯三酸酐的生产能力约为10.5万t/a,消费量约为3.3万t/a。预计到2010年中国偏苯三酸酐的消费量将达到约4.1万t,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切不可盲目扩建产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低碳发展模式已经确立,碳排放交易系统即将推出,相关主体对碳金融服务的需求将极大增加。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碳金融服务体系,这恐将成为我国低碳发展的掣肘。本文在梳理碳金融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解构碳金融服务需求,并分析了其特点,依据分析结果及我国碳金融服务现状提出了我国碳金融服务体系架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因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分析,“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给我国的政治发展、对外贸易形势、就业形势等多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我国应该借助“低碳经济”这种外在强力,加强市场机制建设,理顺经济内部结构,破解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规范政府行为方式,提高效能。摆正国企、民企位置,大力开展金融工具创新,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从而全面系统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对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处理;利用BC2-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计算了中国29个省份1995-2009年的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碳排放绩效近些年呈现下降趋势,并表现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全要素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揭示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和曼奎斯特碳排放绩效指数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现阶段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