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勇 《乡镇经济》2010,1(1):40-43
毛泽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崭新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是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内容。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依靠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观;树立群众观点的公仆观等。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今天我们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而产生的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他们无法平等地与城市居民分享发展成果,这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相悖。基于此,本文将尝试探索如何借助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念,分析并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4.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服务封建统治最重要的政治哲学之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安邦、稳定政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期,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通过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当代意义进行剖析,以加深人们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民本思想"的发展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意义,用乱世和治世来说明背离人民和以人为本的不同结果,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民本思想"的精华,其实质是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文章从以人为本的内容实质、以人为本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在传统民本思想影响下不断形成和完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其群众观的核心所在.本文从传统民本思想入手,全面探讨、研究毛泽东的群众观,对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爱平 《魅力中国》2011,(11):277-278,226
青少年时期的叶剑英就深受“民本思想”的影响,并坚定了为人民群众“求翻身、得解放”而奋斗的决心,在“民本思想”的驱动下,叶剑英放弃了高官厚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积极实践“民主思想”。多次在革命的成败关头,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考虑个人荣辱,不顾个人安危,任劳任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继承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实践的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新观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及思想家,他的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人民当家作主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分析理论依据包括马列主义的人民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现实依据包括跳出历史周期律,防止干部队伍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