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古不化"与"人心不古"这两个成语,最初都被用于贬义,现在倒可以有一些新解. "食古不化"这个成语来源于清代陈撰编辑的《玉几山房画外录》下卷所载的恽向的《题下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后人用"食古不化"比喻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结合现实情况灵活运用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
“一蹴而就“源于宋代大文豪苏洵的&;lt;上田枢密书&;gt;:“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他说的是“一蹴而造“(“造“是“到“的意思).后来,人们把苏洵的这个说法改成了“一蹴而就“,并流传至今,成了一个常用的词语.例如,&;lt;青春之歌&;gt;的作者杨沫在&;lt;不是日记的日记&;gt;中说:“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相似文献   

3.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壮大实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往往就会阶段性地陷入盲区和“管理真空“.这时的企业,就像一个穿了新鞋子的孩子,喜欢时不时看看脚的同时却不知道怎么走好路了.这时企业就会想方设法解决这个管理上的瓶颈.此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外脑“的帮助,二是“空降兵“的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4.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和顺、和睦、和平、和悦、和谐、和衷共济等含义.“通“是沟通、联通、畅通、变通、开通、通达的意思.“和“是目的地,“通“是通往目的地的途径.简言之,“和“有赖于“通“,“通“才能达到“和“.……  相似文献   

5.
“鞭辟入里“这个成语典故源自&;lt;二程全书&;#183;遗书十一&;gt;:“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鞭辟的意思是鞭策、激励;里是指最里层.原意是做学问要切实,现形容言辞、文章或道理深刻、透彻.……  相似文献   

6.
7.
我在看报纸和有关材料时,经常见到有诸如“谁投资,谁受益“的表述,觉得欠妥,不如“谁投资,谁收益“准确.……  相似文献   

8.
不战而胜   蒙牛一创立,学习的便是“不战而胜“的思想.<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蒙牛文化基本上是“反战“的,我们推崇的许多理念体现了这一思维.……  相似文献   

9.
●这个“和“的位置对吗?   --“和“的错位   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设计的规格要求修建房屋和桥梁、道路、水利工程等.……  相似文献   

10.
报载,云南省政府不止一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地部门上报反面典型,其“征稿启事“中还欢迎新闻单位提供“报忧“稿件,省长甚至还提出要下达报忧稿件的“定额任务“,读罢顿觉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市长坐( )指挥清欠"、"县领导到场坐( )",类似这样的句子是秘书工作者写材料时经常会用到的.你会选择"镇"还是"阵"填在括号内呢?我们不妨简单辨析后回答. 现代汉语的词,就其结构方式来讲,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如人、唱、家等;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比如东西、革命、白皮书、扩大等.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报刊上常常读到“现象“一词,比如“在干部任用上还存在买官卖官现象“,“在司法实践中还有贪赃枉法现象“,“行业吃拿卡要的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而这往往是“现象“和“问题“的错用.……  相似文献   

13.
生命之舟要扬帆远航,离不开智慧之桨.但人们对智慧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有人把学识渊博理解为“智“,把脑袋灵光视为“慧“;有人把及时行乐理解为“智“,把看破红尘视为“慧“.其实,这些都是对智慧的误解.有道是“智者做事,慧者做人“.如何把做事与做人融为一体,从而成就自己的智慧呢?这恐怕就非“善“莫属了.……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查阅一些文件和新闻报道时,常常看到有“人大主任“、“人大副主任“的提法,我觉得不妥.……  相似文献   

15.
当前,乡镇挂职干部“走读“现象已成为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干群关系的沉疴顽疾,群众戏称为“飞鸽“.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想了许多办法,做了很大努力但往往收效甚微,禁而不止.日前,吉林省委对这一症结下猛药、出重拳,明确要求:“走读干部要么搬家、要么免职“,一举扭转了这一现象,全省2453名乡镇“走读“干部,已有2357名戒走收心,改为“住读“,占总数的96.1%.群众高兴地说:“这是‘飞鸽‘变‘永久‘了.“……  相似文献   

16.
193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著名左翼作家丁玲化装逃离南京.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丁玲于11月12日到达陕北苏区首府保安(今志丹县,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当时设在此地,之后迁到延安).她到保安后只有几天,就发起组织了中国文艺协会,并担任主席之职.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毛泽东讲了话,称赞"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  相似文献   

17.
不知是我的脑筋僵化,还是社会的变化太大?近些年来,社会上亲朋聚会、好友闲聊、同事侃大山,甚至在会前会后的公众场所,不少人都喜欢来一段“政治笑话”或者“荤段子”,好像没有这些“佐料”,生活就无味似的。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其间在组织参观的旅途上,为解车中寂寞,主持者宣布以“击鼓传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意义的整体性、形成的历史性三大特点.有些成语由于字音与其他成语相同或相近,很容易造成混淆,望文生义.例如,"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仅一字之差,其语义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鲸吞“与“牛嚼“,本是动物的不同进食方法,但却被著名作家秦牧用来形象地比喻读书方法--泛读和精读.实际上,不仅读书,做信息工作也要善于“鲸吞“与“牛嚼“. ……  相似文献   

20.
李世顺 《秘书工作》2006,(10):48-49
我国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其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说道:“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在书中夹些香草,不仅可以防止蠹虫咬蛀,而且可以留下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又据此加以引申,形容读书人身上有股“书香气“,而读书人家,类似现在的“知识分子家庭“,则被人们誉为“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