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认真讨论了斯密本人对分工等问题的分析,斯密型动力的内涵,斯密动力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以及直到20世纪中叶斯密式分工和专业化是否是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根源或关键原因,颇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闫永华 《乡镇经济》2010,1(3):126-128
《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几年前热播的《大国崛起》,对斯密及其《国富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斯密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分工理论,他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一、斯密分工理论及其深远影响《国富论》第一篇主要论述了生产力提高的原因,斯密在第一章专讲分工,开篇就提出:劳动生产力的全面提高,以及生产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性、熟练性和判断力的逐步完善,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创造财富的有效方法。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一书,试图解释国民财富增长之源泉。他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分工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国民财富赖以增长的主要源泉。 分工使得每个人可以专注于特定的工作,提高工作的熟练,推动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但有分工就要有协调,否则单个个体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增加。在亚当·斯密看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协调分工和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机制;市场竞争和价格可以把每个人的自利行为转化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保证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设施案例的剖析,揭示市场大小、交易费用和分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条件。根据内生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程度取决于界定产权的难易。我们的案例研究则显示,该理论的成立必须以满足斯密条件(“市场大小决定分工”)为前提。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充分条件是满足斯密条件和产权容易界定,而对于不满足这一充分条件的城市公共设施,只要有自利的企业家活动的介入,也完全有可能市场化。因此,很多城市公共设施不一定非要政府来投资。  相似文献   

5.
分工的网络,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体系。哑当·斯密说过:“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①在现阶段,分工已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合理分工是充分发挥分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本文试图阐明合理分工的几个基本规定性,以启发人们思考理性和现实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李松龄 《南方经济》2002,1(1):22-27
所有权制度的基础是稀少性,分工与专业化的原由是交换(斯密的观点),交换制度之所以必要,也是因为稀少性。效用价值论因为具有稀少性的特征,能够解释所有权与分工的制度安排。劳动价值论被引入稀少性的概念之后,也能够解释所有权与分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本从经济自由哲学、生产力理论、分工理论、国际贸易学说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说明李斯特与斯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海运业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的观点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亚当·斯密认为,海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石。在《国富论》的第三章中,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心经济动力是分工,而分工的广度极大地依赖于市场的容量。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镇内的企业决不会获得高的效率,因为其狭小的市场限制了分工程度。他将海运视为廉价运输的源泉,这可以为分工带来更为广大的市场,以比其它方式低得多的价格提供一船船哪怕是最常用的商品。在过去,出于经济上的原因,经济发展总是与海上贸易齐头并进。鉴于海运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必须设法使之…  相似文献   

9.
王茹 《北方经济》2021,(2):74-77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最早系统阐述富国裕民之道的经济学著作.通过对其著作深刻研读,发现斯密从分工出发引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并从资财划分、"看不见的手"、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等方面论述对财富增长的重要意义.我国各项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经济增长、国民财富积累.文章认为,新时代重新研究斯密财富增进理论对于中国经济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众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与组织的角度对众包进行一个剖析,最终发现,"众包"获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的理由是斯密提出的专业化分工。  相似文献   

11.
信用风险的产生根源信用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以及由此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为规范和交易规则。早在十七世纪,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在其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指出,信用是分工与合作存在的前提。若没有信用规则,任何社会都不可能保留对生产至关重要的凝聚力,分工与合作也就不可能进行,交  相似文献   

12.
印振浩 《魅力中国》2009,(22):96-96
本文运用人物社会思想研究方法,以人物为经,对荀子的生平和社会思想做了描绘。力图展现荀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荀子在社会学理论上意义重大,对历史以及当下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也比较深远。  相似文献   

13.
王占东 《改革与战略》2008,24(10):32-35
分工与协作是人类劳动的两种组织形式,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和经济学家围绕分工与协作提出许多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分工与协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分工与协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视角,阐明分工与协作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使人们认识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厘清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分工与协作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关于自然状态与政治社会的内容是理解该书的关键。斯密的自然状态,核心是人由于相互交换的倾向而产生分工。而政治社会观包含五个方面:社会财富的来源及分配、三大社会阶级的划分、三种社会状态的分野、普遍富裕的蓝图和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对这些内容的梳理,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国富论》的理解,促使我们立足现实,思考当下的处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亚当.斯密受休谟人性论的影响,提出了人性利己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首要和主要关心的是他自己。斯密引入了"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即一种从利己出发的经济活动调节、从而使私利与公益协调的力量。它产生于人们在各个场合凭借是非之心对事物的合宜性的自然感觉的赞同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社会中分别表现为经济规律与社会法规,以实现经济平衡与政治平衡。  相似文献   

16.
林涛 《山东经济》2010,26(2):32-40
交换的本质和正义性所在是互利交换而非等价交换。斯密认为交换是由人的自利心决定的,参与交换的双方从自利心出发选择交换,交换的实现表明交换双方都获利了,交换是互利交换。互利交换中,节约了参与交换各方的劳动时问,这与增加劳动时间带来财富的增加是等同的,交换也致富,这是自由的商业贸易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斯密有种直觉,每个人追求私利必然带来社会的整体福利。在等价交换的束缚下,这是市场的“看不见之手”,用互利交换来看,这是明明白白的看得见之手。  相似文献   

17.
朱琳 《北方经济》2007,(9):32-33
亚当·斯密和司马迁分处两个不同的国家,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相隔千余年,但是他们却不约而同地提倡经济自由的主张,本文从思想起点到思想内容对二者的经济自由思想进行全面的阐述、分析和比较,希望能够为我们今天的经济政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较优势理论,也称比较利益说,最早可追溯至亚当·斯密。斯密认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生产成本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生产上占劣势的产品。他的理论也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总结为绝对比较优势理论。并且由于斯密强调分工以及经济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又被称之为内生比较利益说。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具有较他国的绝对优势或劣势,也会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更多的利益。他的理论被称为相对比较优势理论,并且由于其理论关注资源禀赋的配置状况,又被称为外生比较利益说。以后的比较优势学说的发…  相似文献   

19.
李俊 《浙江经济》2009,(7):63-63
“看不见的手”起源于亚当·斯密,基本观点就是由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市场能够优化配置资源,无非就是通过这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实现的。亚当·斯密论述的观点就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任爽 《魅力中国》2014,(13):22-23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个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在剧烈的社会革中,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变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了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苟况诞生于这一动荡的时代,后人称之为“荀子”。荀子是先秦以来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家,他不仅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思想精华,而且对当时的主流思想进行强烈的批判。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汲取优秀的思想发展成为独特的苟学思想体系,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荀学”。荀子思想的基础和精髓是他的性恶论,本文旨在探讨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及化性起伪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