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晶 《商业时代》2012,(16):121-123
本文研究德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了德国高校发展概况,校企合作模式及校外科研机构运行机制,分析各要素在德国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得出德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的原因、条件。  相似文献   

2.
梅耀敏 《商》2015,(4):73
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通过政府引导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金湾区局限于实训基地、技术合作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提出建立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区域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金湾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3.
国外应用技术类高校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发展的比较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比较先进。从高校、政府、企业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外应用技术类高校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是高校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高校和企业是活动的两个主体,对于高校而言,研究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动机和角色定位,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的活动,本文对政府引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型和学校主导型(企业依赖型)四种类型作了分析,提出了股份制是最稳定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转型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加快转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政府、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为此,论述了在协同育人模式中,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协同育人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并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推动产学研结合是我国实现科技与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一项关键任务。本文探讨了产学研结合的几种主要模式,将自发形成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分为企业主动发起型与大学或科研机构主动发起型两大类,之后,本文又重点探讨了政府引导型产学研结合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重大作用。本文的最后部分,分析了我国、特别是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和创新。指出产学研结合本身并没有固定模式,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模式,应走一条与本国、本地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产学研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7.
孟宏伟 《商》2013,(19):102-102
通过论述国内外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根据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产学研逐渐开始市场化和国际化,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国情,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必将由政府来引导,企业主导使产学研市场化然后过渡到国际化,才可以使我国的产学研得到健康的发展,接着提供了适合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三种创新模式并且对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庄涛  吴洪  胡春 《财贸研究》2015,(1):55-60
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不同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并从三螺旋视角分析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总体效率不高,但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计算机领域创新效率相对较高,而航空航天领域创新效率较低;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合作紧密程度、大学参与程度对产学研合作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R&D投入对规模效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对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颖  余莉 《现代商贸工业》2014,(23):137-138
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建立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审时度势调整政府职能,不断推进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应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具有显著产业优势的领域进行;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实现科研成果商业化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催化作用。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螺旋模型,进而在探讨当前民族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匡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