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的视角,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测算模型框架。以北京市16个辖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利用北京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辖区10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估算,并分析了10年间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变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人类活动或自然环境变化对未利用土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园地、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草地、林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占比前三;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度总体上升为较高协调,局部生态经济协调度没有改善,整体生态经济协调度较好。并根据北京市的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协调度发展等级分类等情况,提出北京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及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10—2015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生态用地向非生态用地转移,其中城镇扩张明显,而生态用地面积有所减少。(2)洱海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调节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10年的656.03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709.40亿元,增长率为8.14%。(3)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生态建设工程、城镇扩张和农业开发等人类活动,其中对生态系统及其价值变化的正向影响(54.01%)大于负面影响(45.99%)。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成都市三圣乡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本文采用GIS技术、Fragstats4等软件,以三圣乡2003年、2008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三圣乡在2003-2015年期间,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迅速下降,建设用地、水体、草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二是在近12年间三圣乡生态系统总价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3197.39×104元下降到2015年的2785.77×104元,其中耕地、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桉树等人工园林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滇西南的西盟县为研究区,以GIS和RS技术为平台,以NPP、土壤保持、生态盈余/赤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四类反映生态效应功能的物质量为基础,以货币的形式测算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价值量。结果表明:(1)2000—2015年15年间西盟县生态效应价值量下降了10.69亿元,其中植被NPP和土壤保持价值量增加,而生态盈余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价值量下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研究区生态效应价值量的贡献最大,而植被NPP贡献最小。(2)西盟县生态效应价值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林区以及东南地区,生态效应价值量最大的乡镇是中课乡,较小的乡镇是勐卡镇、力所乡。(3)从用地类型看,近15年来,天然林地的生态效应价值量最高,但是一直呈下降趋势,下降了10.02亿元,而橡胶林地的生态效应价值量增加最多,增加了4.31亿元。桉树林地、茶园、水田和旱地的生态效应价值量也逐年增加,而灌木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效应价值量逐年减少。(4)15年间对西盟县生态效应价值量贡献最大的是天然林地,占74%~81%,其次为水田和旱地,占15%~17%,其他用地类型的生态效应价值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随县厉山镇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并分析了厉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厉山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86.80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28.30 hm~2;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上升趋势,优势度略有下降,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09年的11.306 6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11.097 0亿元,年变化率达-3.40%;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持续下降,但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258 8亿~9.433 8亿元,其价值总和约占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比例的83%;各种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明显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不足,估算结果较为准确。能为鄂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源头控制,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亟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作为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因素和补偿载体,通过水资源能有效转移上下游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以湘江流域为例,从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本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两种方法出发,对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量化,得出制定科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应凸显水资源价值,依据地区差异实行差异性补偿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990、2000、2010及2018年四期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在ArcGIS10.7和GeoDa1.6等软件的支撑下,利用谢高地等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测算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相关性及内部异质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林地、水田、旱地、草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湿地及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河流湖泊面积先减少后大幅度增加,导致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态势。②水田、旱地、草地及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整个研究区间内均呈逐步减少态势,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根本原因;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整个研究区间内呈稳步增加态势,河流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10年之后大幅度增长,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减少转变为增加的主要原因。③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呈逐渐增强态势。④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明显,其中高—高集聚区由四川省逐渐扩展到云南省,区域数量逐渐增加;低—低集聚区主要由浙江省转移到江苏省;低—高集聚区和高—低集聚区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郑勤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199-203,210
基于2007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斑块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数,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尺度定量分析盘锦市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锦市的优势景观类型为水田,面积最大,广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其次为沼泽地,分布于西部以及西南沿海地区;城乡用地、水域和旱地的面积亦较大。区域景观格局基本上呈现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镶嵌分布的特征。(2)城乡用地景观的斑块数最多,为1 002,水域和水田的斑块数也较多,分别为131和98;滩涂景观斑块分离度最小,为0.06,其次为水田景观,为0.18;未利用土地的斑块分离度最大,为111.51。(3)盘锦市生态环境效应指数为0.42,低于邻近城市营口的0.51,而高于锦州的0.38,在生态环境质量上没有太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在解译1986年、1995年、2000年的临泽县土地利用/覆被图的基础上,结合2000~2007年土地变更数据表和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图,利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8年建设用地持续增加,水域和草地呈现减少的趋势,耕地除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外一直在增加,未利用地先增后减,林地总量变化较小;1986~2000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表现出斑块数量减少,最大斑块面积增大,景观异质性下降,各景观斑块之间的面积差异增加,城乡交叉区域景观破碎化增强,而在其他区域景观分布较集中。  相似文献   

10.
在Costanza等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方法与参数的基础上,使用2010年中国生态系统的统计数据,对我国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再计算。得出2010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12 1391.2亿元,较1994年的总价值增加了45.69%。同时,我国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服务价值也有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动态比较我国生态服务价值以及对价值变化驱动力的分析,将有助于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的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云南作为森林生态大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探讨研究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于开展森林生态资产产权交易,优化调整其林业产业结构,推动长江上游森林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云南森林生态系统实际,以2015年为基准年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为22 873.87亿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100 608.17元/(hm2·a)。价值构成中,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最大,占总价值的32.32%;其次是物种保护价值,占总价值的24.09%;而提供林产品价值和景观游憩价值分别仅占总价值的2.38%和0.22%。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其直接经济价值的现实表明,大力发展其森林生态服务产业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云南作为森林生态大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探讨研究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于开展森林生态资产产权交易,优化调整其林业产业结构,推动长江上游森林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云南森林生态系统实际,以2015年为基准年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为22 873.87亿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100 608.17元/(hm2·a)。价值构成中,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最大,占总价值的32.32%;其次是物种保护价值,占总价值的24.09%;而提供林产品价值和景观游憩价值分别仅占总价值的2.38%和0.22%。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其直接经济价值的现实表明,大力发展其森林生态服务产业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运用RS和GIS技术,提取2005、2010和2015年宁波杭州湾新区土地利用信息,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模型,定量分析了2005—2015年围填海影响下宁波杭州湾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损益变化,并在计算围填海强度指数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法刻画了围填海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宁波杭州湾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下降趋势,且价值损失趋于加速。(2)10年间,研究区绝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各项服务的总价值以及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价值量缩减,且2010年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速度加快。(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总体呈现出由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向北高南低演变的趋势,中部地区的生态优势逐渐减弱并消失。(4)研究期间,围填海是引起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及其空间分异变化的主要原因,围填海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应用RS、GIS技术和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以1990年、2000年、2009年、2014年大理环洱海区域的遥感数据为基础,采用监督分类法制作了4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并计算了8种景观格局指数,对24年间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区域内各用地类型间相互转化频繁,景观中斑块数量变少,平均面积增大,趋于规则几何形,建筑及交通用地更加聚集,使总体区域成为一个更加紧实的整体,并逐渐从周边自然环境中独立出来。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得到增强,景观内部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价值下降,这是导致当地人地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可为区域生态规划提供客观依据。苏南水网乡村受城镇化影响目前面临水网生态功能衰退、生态斑块破碎等问题,以具有典型苏南水网乡村特征的苏州市澄湖西北片区为研究案例,运用当量因子法、土地开发指数定量评价生态系统供给与需求,并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异特征,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功能分区管控规划、生态技术运用实施三个方面提出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空间格局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戈  王盼盼  王越  周春凤  张雪  闫飞 《经济地理》2015,35(3):163-170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1976—2011年间1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像,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1976—2011年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组合方式变化特征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以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方式以旱地和林地为主,其中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0%以上。1976—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面积明显增多,主要由旱地转入;牧草地面积减少,其转出主要为旱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水域和园地面积逐渐减少,水田面积增多。21976—2011年,研究区景观分离度、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形状均呈下降趋势,1976—1988年、1988—2000年、2000—2011年3个时间段内,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的集散程度呈现出"集中—分散—集中"的变化特征;格局整体稳定性呈"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复合稳定性特征;格局形状呈"简化—复杂—简化"的变化特征。31976—201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频繁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的富江乡和松花江乡,东部的洼兴镇与西部的西集镇和红光乡。  相似文献   

17.
周嘉  高丹  常琳娜 《经济地理》2011,(6):1014-1018
环境影响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应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大庆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中未利用地和牧草地面积净减少;湿地、林地和居民及建筑用地面积净增加,其中湿地增加最多;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6年373.71×108元增加到2010年的787.07×108元,在规划期内净增加了413.35×108元,单项功能服务价值全部在增加,其中废物处理、气候调节和水源涵养增幅最大,这主要是由气候调节作用强的林地增加和水源涵养系数最高的水域增加共同引起的。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也保持增长的趋势,增长的变化率为83.61%,说明该规划对大庆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和运用修正的数量和空间分析模型,揭示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空间格局及地域类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长江中游经济带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并探测其冷热点。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土地利用转型显著,农田转移面积和份额最大,变化速度最快,建设用地新增面积和份额最大,新增速度最快。(2)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降低且减少速率不断增加,后5年的减少量远大于前5年。其中,森林、农田和水域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3)Moran's I指数值为正且呈现上升趋势,生态服务价值冷热点呈"E"状集聚分布。(4)2000—2005年,生态服务价值增长的热点与减少的冷点呈斑块状分布;2005—2010年呈"Y"状分布。应按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和主体功能定位,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创新,更好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订正,构建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价表,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40.88×108元。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为:水体>草地>湿地>灌丛>农田>荒漠,其中,废物处理功能贡献最大,原材料生产功能贡献最小。研究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为研究方法,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应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研究区各景观指标,结果表明:林地是景观的背景基质,其它景观类型充当斑块功能;交通运输用地斑块数量最大,破碎化程度最大;园地斑块数量最少,板块之间距离最大;林地景观斑块形状最复杂,商服用地和园地比较简单;研究区各景观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差异较大,景观多样性水平和均匀程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