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先生两年前买的商品房,每个居室的墙体都出现裂缝和渗漏,他向开发商提出退房,均被告之“不是质量问题”拒绝退房;每次大雨过后,物业公司总会几次三番“耐心”地上门维修。金先生对此苦不堪言:房子退不成,住进去等于住破房,真是花了冤枉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买房最让人吃不透的就是房屋质量。商品房想实行“三包”,想的这么难吗?目前,中国消费者协会明文规定实行“三包”(包修、包退、包换)的商品有18种,遗憾的是,老百姓花钱最多的买房尚不在其列。而商品房也只有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经检测存在安全隐患,开发商…  相似文献   

2.
颜泳红 《数据》2011,(4):56-57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买房购车日益盛行。何时买房购车?怎样买房购车?去哪里买房购车?这些都是普通家庭必须好好“算计”的问题。在具体“算计”过程中,购买者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相似文献   

3.
住房的问题应该是古往今来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了,所谓“家无房不稳,民以食为天”,所谓“安居方能乐业”,无不说明住房之于人生之于生活的重要性。本来,买房而居已经成为广大城市置业者的共识,可一段时间以来,一种观点却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对居住方式的选择。因为既有学者认为“买房资金成本和月供分别是租金的1.1倍和1.3倍,买房比租房的资金成本要高,买房不如租房”;又有官员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30%的人买房,70%的人租房’”,再加上一些媒体隔山观虎斗的鼓噪和吆喝,使得需要者们还真有些晕晕乎乎地不知道是该买房还是该租房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买房置业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虽然房价越涨越高,可拼命挤买房“独木桥”的仍络绎不绝:倘若换一个思路想想,买房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居住吗?只要能解决居住问题,生活方便,住得惬意,安居何止买房这一条路呢?  相似文献   

5.
《江苏楼市》2004,(10):40-41
对很多人来说.买房无疑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能“安居”,怎能“乐业”?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房产由于总价不非而让人颇费思量.小心谨慎,生怕上当受骗。在这条艰辛买房路上潜伏着不少陷阱,你需要明察秋毫,步步为营。下面,笔者就对买房过程中的一些陷阱做出分析,提请购房者加以留意。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薪水追不上房价的时代,资金不充足却有着买房结婚、有房定居等刚性需求的80后不得不涌入购房大军。随着80后先后迈入成家立业以及而立之年,购房逐渐上升为头等大事。既然买房成了避不开的大事,那80后也不必愁眉苦脸的望“傍”兴叹。  相似文献   

7.
“面对‘虚火’的楼价,为了社会的和谐,我们不能再视而不理.我们需要积极的行动,在此,我再一次强烈呼吁并号召广大市民.深圳楼价一日不降到市民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就坚决不买房: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近3年之内不要买房。请大家支持我的呼吁,请大家一起参与到我们的‘不买房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8.
骄傲不等于骄狂 精明不等于高明 优点不等于优越 心计不等于算计 有能不等于万能 放心不等于省心 谦虚不等于谦卑 自信不等于自偿 缺点不等于缺失 智谋不等于阴谋 遵从不等于盲从 放手不等于撒手 集中不等于集权 得道不等于霸道 失败不等于失意 高峰不等于顶峰 认真不等于较真 粗犷不等于粗俗 威信不等于威风 宽容不等于纵容 成绩不等于成功 周全不等于万全 认同不等于等同 文雅不等于风雅 凡事皆有度,尽在掌握中。超越这个“度”,事物就会脱离其本身的性质,朝相反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9.
张雷 《房地产导刊》2010,(10):58-58
当前,在中央强调宏调不松动、下半年企业销售压力增大,以及供货量大增等诸多背景下,无论是持币待购的购房者,还是坚守阵地的开发商,都将眼光瞄向了“金秋十月”。那么究竟会有多少人买房?为此,本刊联合新浪乐居、佛山搜房网进行了网络调查,自9月1号起到9月15号,参与调查人数总计3345人。结果显示,61%的人不打算买房。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价格和昨天的怎么又不一样了?” “房价正在稳步上涨,赶紧买吧,现在不买就亏大了。” “曾经有一个买房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现在才知道是多么的珍贵,因为现在的房价对我而言已经是太高了。”……  相似文献   

11.
沈正欣 《上海房地》2005,(11):25-26
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大事。可是想买房的人,是否想过,在住房消费中同样有个“节约”的细节?根据最近这一轮长达5年多的住房消费热,许多“先行一步”的消费中,已经有人因为当初买房时不注意这一细节,导致今日遭遇虽然外表与名气很“奢华”、但却不实用的尴尬。那么.当今天的你,同样也面临住房消费这一人生大事时,当是前车覆,后车戒。以下几个思路,不妨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从有了亲手建造的房子,实现定居以后,才开始由野蛮蒙昧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对于人类来说,房子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是的,豪华轿车可以不去奢望,桑拿可以不洗,冰箱、空调也可以暂时不买,但房子绝对不能没有。因为房子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地方,有了房子才能谈得上生活、工作。买房是中国人最大的一项家庭投资。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买一套房子要花去大半生的积蓄,甚至还得向亲戚、朋友借钱,向银行贷款。前几年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老太太和一位中国老太太相遇,当两个谈到令各自最高兴的事时,美国老太太说:“今天我终于还清了住房贷款”;中国老太太则说:“今天我终于攒够了买房钱”。这个故事虽然主要表现的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消费观念的不同,但同时也说明买一套房子是多么的不易。对于购房者来说,凑足了买房钱还远远没有万事大吉,还要考虑买哪里的房子,买谁开发的房子,买怎么样的房子。由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买房会遇到种种陷阱,这使得购房者在选择和作出最后的决定时不得不慎而又慎,甚至还得开几次家庭“论证会”,以便集思广益,确保万无一失。从攒钱到看房到最后的买房,自打有了买房的计划,房子问题便被列为一个家庭的中心议题。房子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的  相似文献   

13.
端宏斌 《长三角》2011,(9):13-13
有网友表示,新《婚姻法》是“乐了开发商,苦了丈母娘”。不过我倒是觉得挺公平的,男方父母方给儿子买房,不管发生在婚前还是婚后,如果不做特殊约定就属于男方个人财产,这个事情其实很合理,因为女方父母方给女儿买房,也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女方个人财产,所以法律在这一点上是公平的。至于说苦了丈母娘,那就不对了,你凭什么认为房子...  相似文献   

14.
市场的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房屋售价大幅度上扬的同时,不少地区的房屋租金价格却呈下跌趋势。房价与租价之比,甚至被扩大至20倍以上,在房价居高不下,租房也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优势,传统“买房绝对优于租房”的观念被打破了,究竟是买房好还是租房好?“买房派”和“租房派”的PK进行得如火如荼。双方似乎都有充足的理由。正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编按]  相似文献   

15.
房子,看得见.摸得着,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它给予我们安全,推开门、打开灯.照亮的地方.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角落.这就是“家”,正是这种强烈的“家”的归属感.吸引着都市生活中这样一群忠实向又执着的“买房族”。不管这条路上有多坎坷.他们都会将买房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6.
王颖 《英才》2008,(3):42-43
“如果公众知道这样的数据,他们还敢观望不买房吗?”任志强随手翻出北京市1月份土地出让价格表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上海房地》2010,(1):16-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住房——这一关系民生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备方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而在关于住房的问题中,谈论最多的又莫过于”买房”。随着福利分房政策淡出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主导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买房”。为此,政府也制定了种种政策为“买房”提供便利和优惠。然而,这种几乎“一刀切”的政策,使需要住房的人们有的不得不沦为一代房奴,被沉重的房贷压得透不过气来:有的只能委身成为”群租”一族,蜗居在几平方米陋室的同时.还得承受着高额的房租;  相似文献   

18.
日前,给万科演讲的“不买房女孩”——马佳佳成了网络红人,也成为开发商老总们眼中的争议人物。马佳佳的窜红,使“互联网思维”再度成为房地产大佬们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起初。我对房子只是观望,对爱情也只是守望。因为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奋斗,房子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并且我还有一套“拒买房”宣言:如果人人不买房,房价就不会涨起来。而且房子是考量爱情的试金石,她是看上我的房,还是看上我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形形色色的虚假广告,请睁大您的眼睛!有“十个提示”请您谨记: 名人知名度不等于广告可信度; 广告投放量不等于产品高质量; 媒体名气大不等于广告无谎话; 广告承诺虽然好但未必能兑现; 自称百分百有效定是胡编乱造; 打折降价多却未必是实话实说; 产品“公证” 了未必就有保证; 单位推荐未必就经过严格检验; 广告现场演示不等于实事求是; 熟人推销介绍不一定安全可靠。 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广大消费者自觉抵制并积极举报广告违法行为。睁大眼睛看广告──消协给您提个醒@小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