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税收征管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按照这一款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纳税人,必须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相似文献   

2.
《江苏质量》2002,(9):43
为加强对个体加油站的税务管理和质量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对个体加油站赋予组织机构代码、核发税务登记代码、换发税务登记证件和变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莫在税务登记方面栽跟头(一)开业税务登记经济主体开业经营要办理开业税务登记。①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含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纳税人领取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相似文献   

4.
《税收征管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本文就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财会通讯》2006,(6):I0042-I0045
为了进一步加强税源监控,夯实征管基础,堵塞税收漏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总局决定,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换发税务登记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财会》2001,(3):42-4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的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纳税人总、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分别在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手续。 纳税人总、分支机构实行统一核算,其总机构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但分支机构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其分支机构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7.
一、纳税人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1、拒绝多征税收权和减免税收权。税务机关提前或其他无依据地要求征收税款,可拒绝缴纳,纳税人依法应当享受减免税优惠的可申请减免。 2、有选择纳税申报方式权。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其他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 3、延期纳税申报权和延期缴纳税收权。纳税人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申请延期,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可申请延期缴纳。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山东省沂水县国税局工作人员--编者注)在清理漏征漏管户时,发现在集贸市场、偏远山村有一部分个体工商户既无税务登记证,又未申报纳税,有的个体户漏税经营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当税务人员让其办理税务登记、补缴税款并对其进行处罚时,这些个体户振振有辞:我们只是干干试试,挣着钱就干,不挣钱就不干了,还让我们办什么证,缴什么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同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申报纳税。另外,根据国家税务…  相似文献   

9.
有些亏损企业认为,当年未实现利润,就无需向税务机关申报所得税、结果被税务机关处罚。其实,亏损企业也应办理纳税申报。一、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在纳税期间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纳税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应当在年度终了后四十五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换发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证件的工作,税总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严格按照《国家  相似文献   

11.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发生解散、撤销、破产以及其他情形,依法中止纳税义务的,还应当依法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照《公司法》及《破产法》等有关规定,税收被列入第二优先清偿顺序。但清算顺序中所说的"税收"仅指企业清算以前形成的欠税。纳税人在进行清算  相似文献   

12.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下发《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明确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相关问题。办法称,享受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研发机构,应在申请办理退税前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退税账户证明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采购国产设备的退税认定手续。  相似文献   

13.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发生解散、撤销、破产以及其他情形,依法中止纳税义务的,还应当依法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照《公司法》及《破产法》等有关规定,税收被列入第二优先清偿顺序。但清算顺序中所说的“税收”仅指企业清算以前形成的欠税。纳税人在进行清算的过程中同样也涉及有关税收问题,属“新生”税收,并且是为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在清算中必须支付的费用,属“优先拨付”的范畴。一般来说,内资企业清算时涉及以下税收: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财会》1994,(8):33-34
法律责任40、什么是法律责任?哪些事项属于税收违法行为?法律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该遵守,如果违反,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违反税收法律和法规,逃避履行纳税义务和税务监督的行为,如纳税人欠税、漏税、偷税、抗税等,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不履行代征代扣代缴义务,或纳税人不按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以及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等等,都属于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要区别不同情况,依法进行处理。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能够有效地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维护国家权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税收征管法"法律责任"一章,设置了二十条规定,约占全法六十二条的三分之一,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加大了制裁措施的力度,对保证国家税收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玛依拉 《新疆财会》2003,(6):49-49,64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为了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人履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将以发生的应纳税款或扣缴税款事项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书面报告的一项税务管理制度,这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依法履行。纳税申报是税务管理的仪次于税务登记的重要环节,通过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可以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经营范同、方式、规模、税负等有关情况,进而制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税务审计的内容俄罗斯的税法典规定,为实行税收监督,纳税人必须按企业所在地、企业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所在地、个人居住地,以及按归其所有的应课税的不动产和交通运输工具所在地,接受税务机关审计。税务审计的类型税务审查是税务审计的一种重要形式。税法典详细规定了税务审查的类型,以及实施税务审查的方法和条件。税务机关实行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也称全面审计两种形式。室内审计适用于所有纳税人,由税务机关强制实施。其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材料和纳税人提供的报税单和其他税收凭证。立法规定,室内审计…  相似文献   

17.
一、200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凡在2003年12月31日前办理了工商登记,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期限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免交税务登记证工本费。  相似文献   

18.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  相似文献   

19.
一、税收基础工作方面:1、税务登记及管理情况。审查是否按规定对辖区内所有已办工商登记手续的单位和个人办理了纳税登记手续,有无漏户现象;登记的内容是否全面、清楚;纳税人发生变化是否及时办理了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或注销登记等。审查税务登记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税务登记档案及变更登记清册;对辖区税源监控是否到位;对定额征收工商户的税额评定是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等。2、纳税申报情况。审查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申报,有无故意漏报、错报的情况:税款超过期限是否及时催缴入库等。  相似文献   

20.
税收直接导致纳税人财产的减少,纳税人竭力通过税务筹划、避税和逃税,少缴纳或不缴纳税款,但是避税和逃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税收权益,造成了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因而国家致力于反避税。英美国家的反避税体系存在着对税收立法进行扩充解释的风险,给纳税人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公平合理的反避税体系,应当在反制"滥用性税收安排"的同时,保护税务筹划的核心地带;应当确立"疑则利于纳税人"原则;应当使用排除法来划定"滥用性税收安排"与税务筹划之间的分界线;应当确立咨询专家组,以便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调整对"滥用性税收安排"与税务筹划之间分界线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