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都市圈已逐渐替代单个城市成为区域参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安都市圈发展的优势、劣势与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西安都市圈的战略选择,对西安都市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佛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它将大大强化广州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和龙头的地位,扩大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力。由于广佛都市圈既是珠三角、广东地区的地理中心及产业链条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也是未来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体制框架的中心。因此,广佛都市圈总体发展定位应为广东的核心都市圈,以香港为中心的大珠三角都市圈中的枢纽型都市圈,以港澳穗深等大都市组成的、以大珠三角都市圈为龙头的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都市圈之一,以广州为中心、佛山为副中心的双城式都市圈。而在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上,应把第三产业发展作为广佛都市圈(特别是广州)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3.
谨防当前我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是任何地方都有条件建设城市群、都市圈。只有当区域经济进入较高水平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空间结构进入城镇向心发展阶段时,该区域才有可能出现城市群、都市圈,并且城市群、都市圈的形成是需要长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谈锦钊 《珠江经济》2005,(11):27-31
国内城市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经济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相互寻求合作,结成经济联盟的巨大动力推动下日渐形成的。广佛都市圈的提出已历经三年时间,两地之间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自然的弥合态势得以加速发展。近年来,区域联盟加速形成,出现了大面积的地方经济合作,如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祥  李诚固 《山东经济》2003,14(6):21-22,45
本文在介绍经济全球化特征及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网络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经济接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适应世界经济制度的变化等理念,进而提出了区域成长的区域创新、区域开放、区域竞争、市场化等机制。  相似文献   

6.
构建区域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珠江三角洲构建区域经济中心的主要思路是建立三大“都市圈”:“广佛”都市圈、“深港”都市圈和“珠澳”都市圈,希望通过三大“都市圈”的建设,推进“大珠江三角洲”和“泛珠三角”经济的发展。而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发展对于珠三角区域经济中心的构建所具有的重要性,相对来说,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7.
韩士元  唐茂华 《天津经济》2005,(6):14-18,5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区域、城市间的各种合作不断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种必然的手段和务实的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泛指两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联合成经济区域的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在较小范围内的两个或多个城市及周边地区通过紧密合作,实行经济一体化屡见不鲜。我们往往称之为城市带、都市圈或大都市连绵带等。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发展模式.正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主流模式。党的十七大指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积极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市、城市群下一步的竞争,将体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水平上。谁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中占有先机,谁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胜。因此,打破现存的制约我国城市群和城市集团化发展的桎梏,扭转目前各城市之间联而不合、合而不一的局面,推动跨区域城市群的形成,就成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1、国内外环境变化对上海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区域一体化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第一、世界第六大城市带,也是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区域。纵观世界城市带与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其核心城市的总量规模和经济能级直接  相似文献   

11.
刘仪 《重庆经济》2008,(1):56-5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相互竞争正在由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区域之间的竞争,而突破行政区划界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多层次、多领域密切同一地域内各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组建经济合作区,是时代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武陵山经济合作区正是顺应这种时代要求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又称大都市连绵带,大都市经济圈,是现代经济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创.都市圈的实质是由集中化再走向一体化,谋求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共同发展.传统的小城镇以步行为半径,小城市(县城)一般以自行车为半径,大城市、特大城市以汽车为半径,而都市圈则以高速路、轻轨、地铁为半径,以现代一通讯技术为信息联络的主要手段.无疑,都市圈是城市化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3.
吴宣恭 《开放潮》2006,(4):42-43
总部经济的含义及其成因 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去理解,总部经济主要指,数量较多的大型、特大型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机构、经济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各级政府、各种经济文化组织的代表机构(后文统称为“总部”),在区域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吸引下,聚集在中心城市,建立比较稳定和合理的分工协作,形成有力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和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大型工业园区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园区将服务、土地、劳力等资源聚集在一起,以其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外资引进的集聚区和推进城市化的城市新区,是当前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大型工业园区的建设,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将成为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有效载体,促使民营企业升级、集聚外来资金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主要城市推进该区域经济的紧密化和一体化,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用,体制互融和政策互联,是长三角区域经济整合的具体目标。在不久的将来,长三角将形成错位竞争和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的目标,并结合都市圈内城镇紧密分工协作,都市圈内基础设施统一布局,都市圈内建设统一市场,都市圈内建设主体功能区等优化思路,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都市圈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发展次级中心城市,有效弥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不足;加强各地重点开发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加快城市等级体系合理化调整步伐,促进都市圈和谐发展等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省积极参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实现山东中部崛起、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泰安市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错位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州西岸地区是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的重要联结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远远落后于东岸地区,存在着经济增长极辐射力弱、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等给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西岸地区要发挥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建立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促进西岸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是不同发展水平的都市圈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的空间交互与叠加的经济区域。城市群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功能及创新等方面,城市群经济增长需要从要素投入、产业布局、空间异质性等多重维度进行考察。引入空间权重的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对资本积累的依赖程度较高,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中原城市群内部联系较弱,创新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基于空间和产业的多维价值链,基于分工与专业化的城市体系尚未形成,产业升级效果不明显。中原城市群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在发展中应体现柔性化、层次化、多样化和多核化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措施,各城市内部形成"中心+组团"发展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开放协同和功能完备的城市体系,加速推动空间效应的形成和提升,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竞争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内容。中心城区是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托,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培育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势、突出城市功能地位已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这次召开“中提升”研讨会,统筹谋划中心城区的新一轮发展,这不仅是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