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技术开发》2017,(8):107-109
以支塘向斜位于贵州重要的煤炭基地织纳煤田西北部,煤炭资源量高达2.85×109 t,煤层变质程度高,以无烟煤为主。文章基于保存较为完整的纳雍以支塘向斜区域地质特征分析,剖析了煤层组成,煤层气含量及煤层气成分等分布差异,对主要煤层M6的煤层特征、瓦斯含量及组成、煤层气资源量等进行估算,获得M6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量为57.53×108 m~3,并认为向斜轴部含气量高于翼部。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黔西一滇东地区煤层含气量,结合大量的煤田地质资料,分析该区煤层气含量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影响这一分布规律的因素,有煤质、煤层厚度、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地质条件,认为在各种因素的控制下,研究区内煤层气含量高,资源丰度大,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滇东地区煤田和煤层气勘探阶段积累的以往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煤层气藏的含煤性、资源量、物化特征、空间分布、煤层气成分分布以及煤层气藏成藏过程等。指出区内含煤层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为一复式背、向斜构造聚煤盆地,区内煤系发育,煤演化程度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煤层含气量主要受控于煤岩的沉积环境、煤演化程度、埋藏深度等条件,使煤层储气能力随着煤阶的增高和埋深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黔西—滇东地区煤层含气量,结合大量的煤田地质资料,分析该区煤层气含量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影响这一分布规律的因素,有煤质、煤层厚度、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地质条件,认为在各种因素的控制下,研究区内煤层气含量高,资源丰度大,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5.
淮北煤田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 ,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淮北煤田煤层埋藏条件好 ,煤炭储量达354 7×108t,资源丰富 ,预测2000m以内浅煤层气资源量达3159×10 8 m3。所以 ,淮北不仅是个大煤田 ,又是一个大型气田。开发淮北煤层气具有良好的市场经济效益、矿井安全效益和环保效益。1998年国家对外经济合作部第一个批准对外合作开发合同 ,按风险勘探、合作开发、产品分成的模式建设淮北煤层气田。1998年开始至2002年11月止 ,先后完成勘探井和先导生产评价井9口 ,其目的是为取得可靠、准确的数据 ,取得有代表性的结果用以建立储…  相似文献   

6.
煤田测井是煤矿地质勘探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勘探技术手段。地质勘探人员通过各种测井技术和对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快速地判断煤层的空间位置和厚度,探明地质环境中的水文、煤层气以及断层、缝隙等地质构造情况,解释煤岩层岩体力学性质和评价其稳定性状况。近年来,随着煤田测井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更为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测井新技术、新工艺在煤田测井中不断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煤田地质勘探的水平,为煤田地质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促进了煤矿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本文主要对煤田测井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是成煤物质在煤化过程中生成并储集于煤层中的气体,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响煤层气藏形成和保存的诸多因素,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合理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富集控制因素的研究,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和实测数据,对影响研究郑庄井田南部3号煤的气体富集和成藏条件等控制因素进行探讨,引用吸附理论对煤层气的运移、逸散、聚集及成藏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和资源评价。综合分析表明:3号煤层稳定、吸附能力强、埋藏较浅、围岩封闭性好是本区煤层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褶皱轴部裂隙较发育、渗透性好是煤层气的理想开发区域。并根据生产实际,对郑庄井田南部煤层气靶区选择、井网优化及工艺选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煤田地质勘探是煤矿建设项目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了解煤田煤层的结构、构造、开采条件、储量等情况。它对矿区地面布局、井下巷道设计、采掘设备选型、煤层开采方法的研究等有重要意义。搞好煤田地质勘探监理工作,对煤炭勘探工作的实际和煤炭建设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西王寨煤矿补勘项目监理"三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河中深部9号煤层位于含煤地层中上部,为滇东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主要可采煤层。区内该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倾斜平缓,煤层埋深在中部深,边缘浅,煤层平均厚度3.50 m。主要由焦煤、1/3焦煤和少数肥煤组成,此类煤一般具有生气率高、吸附量高(大于15 m3/t)、可解吸率高(大于70%)的三高特点,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高产。研究该区特征,对于类似区煤层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