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7):211-212
高校是知识资源、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场所,通过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为双创教育),已逐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依托力量,虽然全国高校均开展双创教育,但大学生创业率较低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本文以面向市场的视角对双创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8,(12):193-194
针对目前高校所存在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重庆文理学院张进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材料类卓越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制定了以三大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集"实验、实训、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研究对于高校材料类卓越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22):200-201
针对当前国内外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本文意在培育一种勇于、敢于、乐于创业的精神,营造一种贯穿双创教育全过程的文化氛围,建立一个阶梯式的双创教育系统,开发一套以专业融合为核心的高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笔者旨在将"学分制教育"模式所具备的优势充分应用到高校双创教育中,建立一套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且行之有效的双创教育新模式。研究结果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给高校双创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1):212-214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影响到各行各业,高校同样也受到了冲击。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教育模式陈旧、氛围淡薄、流于形式等问题。适合"互联网+"视域下的双创教育模式非常迫切。本文从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三个方面论述了构建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教育环境下,高校成为了重要的双创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双创改革的教育环境下,把创新创业的概念、想法及能力,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中便相当重要。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指导,通过参与比赛以赛促教,从而对钢琴调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将创新创业的能力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对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曾若琬 《数据》2023,(2):186-187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双创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应充分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责任,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分析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开展现状以及双创课程教育中的问题,探寻出双创背景下提升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的路径策略,着力提升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为高校持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奠定良好根基。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家在大力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创新创业所需人才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双创时代,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如何改革以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进行深入探讨,分别从理念设计、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以及制度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能够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双创教育水平,帮助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承载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高校基层党建与双创教育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教师党员的育人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水平.本文探索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作用与途径,发挥基层党支部实践育人成效,提升教师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12):220-223
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创新创业教育"重‘项目’轻‘人’"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首先厘清了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与概念,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位一体目标:专业创新能力+特色实践能力+管理能力+N种个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维立体模型,通过在专业课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平台、建立多层次培养方案和实施项目+基地双轨制四个维度阐述大学生四位一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开展高校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认知力、实践力、创造力,从而有利于高校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与发展。高校学科竞赛已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从课程体系建设、双创平台搭建、平台管理制的制定、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基于学科竞赛培育高校“双创”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