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首先基于科斯定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水足迹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通过比较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水足迹和实际可用水量,判断生态盈亏状态。然后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下游地区应向上游地区支付16.07亿元的生态补偿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下游地区的西安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5.09亿元、6.05亿元,渭南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2.25亿元、2.68亿元。该结果既可弥补生态盈余区域的水资源价值,又充分考虑了生态赤字区域的补偿能力,有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永久保护,同时也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华 《价值工程》2014,(20):165-166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敏感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2007年忠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为基础,计算并分析了忠县2007-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忠县的土地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土地面积位居全国之首,地域广阔,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生态问题较为严重,虽然多年来政府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形势依然严峻。人口、资源和生态的矛盾在可持续发展中日益突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更多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研究和分析影响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新疆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新疆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10年新疆产业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时序分析,然后引用完全分解模型对生态足迹动态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三个因素在不同时期对总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新疆总的足迹呈上升趋势,产业生态足迹变化各异,在第一、三产业足迹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足迹增加较快;在生态足迹变化的分解效应中,经济规模效应是推动足迹增长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在波动中也缓慢拉动足迹增长,而技术效应则驱使足迹下降。产业结构与资源压力状况不协调,应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29):45-47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14年喀纳斯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得出喀纳斯景区2014年各类型土地的生态占用情况,最後根据生态盈余看出喀纳斯景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喀纳斯人均生态足迹为11.729514,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56231,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而由于喀纳斯景区的生产性土地是有限的并且是不能增加的,所以提出只有相应减少生态足迹,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减少赤字状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刘燕  刘弘 《民营科技》2008,(3):114-114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重庆市2005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消耗量与其生态承栽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该市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客观评价,进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14):106-109
文章将生态足迹理论引入到了绿色建筑评估中,利用生态足迹减量这一指标来统一衡量绿色建筑在各个方面的生态表现。详细阐述了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将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环境保护中以不同量纲来衡量的生态贡献统一到一个量纲——生态足迹减量。这样将有利于直观的比较不同方面在生态方面的贡献大小,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生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设宜居城市有关问题的探讨——以秦皇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城市为例,阐述了宜居城市在哲学、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活、规划设计等层次的内涵,分析了秦皇岛市建设宜居城市的优势,根据秦皇岛市的城市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了在科学规划、基础建设、产业调整、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城市纷纷提出构建宜居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宜居的建设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问题。文章通过2007年和2010年调查经历过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居民,了解他们对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评价,以及对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认识。结论为:不同的时期、不同社会属性的居民对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评价,以及对城市房屋拆迁与宜居城市建设的认识存在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较高的房价使得居民害怕拆迁,进行二次置业。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对商品房价格进行调控,同时,增加经济适用房以及廉租住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013年的数据,应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13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达1.6421 hm2,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界定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探讨了宜居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安全诸方面的内涵,剖析了宜居城市的环境系统,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提出宜居城市的七大判别标准--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阐述了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旨在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宜居城市"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勇 《城市问题》2007,(10):76-79
对国内宜居城市的概念研究进行了描述,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无论从软环境还是硬环境,从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来看,宜居城市最终要落实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上.  相似文献   

13.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城市开始运用品牌化的技术和方法来谋求竞争优势。在城市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困惑,需要新理论的指导。在对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品牌研究的新视角——城市品牌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理论,阐述了城市品牌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理论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尝试为城市品牌塑造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对象,生态城市定位为主题,探讨这一复杂系统及其与周边的协调关系.论述了建构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及其规划理论、指标体系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理论界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工作者应关注城市生态化控制理论,以及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核心与宗旨等问题.以广州等城市生态化水平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调整目标.同时,提出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城镇化及人居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场事关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的疫情防控战"疫"中,城市社区是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堡垒,是阻断疫情蔓延的重要空间。以安徽省Y县城C社区疫情防控实践为例,分析了大规模城镇化推动的城市空间重组给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认为物理空间重组加大了疫情扩散与异地传播的风险,社会空间重组凸显了疫情联控与人口结构的矛盾,心理空间重组加深了疫情恐惧与社会心态危机,网络空间重组促使疫情防控与信息管理更加复杂。基于此,提出城市社区疫情防控的基本策略,即建章立制辅以精细化管理,严控物理空间的越轨行为;协同适应,营造社区共同体,筑牢群防群治的社会基础;扩展心理空间,释放情绪压力;净化网络空间,维护舆情健康与信息透明。  相似文献   

16.
徐坚 《城市问题》2006,(6):21-25
滇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山地城市形态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要求在山地城市景观体系建构上,体现出整体景观、边缘景观、重点景观的优化组合.通过对滇西地区的景观环境体系、绿化网络等建设实践的分析,为该地区及相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防护费用法计算水污染造成的城市生活经济损失,该计算方法考虑了因水污染造成城市饮用水处理需付出的额外成本和城市居民因担心水污染影响健康而采用家庭自来水净化防护措施的成本两部分.分别给出了上述两部分损失的计算模型,并利用在广东省调查所取得的基础数据进行了核算,计算表明,2004年广东省因水污染造成的城市生活经济损失占GDP的0.41%,已经影响到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复合利用研究--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利用GIS方法提取南京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2000m效应场内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特别是商业金融业用地信息,并基于廊道效应理论对2002年上述用地进行了综合比较,进而探讨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潜在影响,旨在从空间角度研究轨道交通线路与沿线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顾客视角城市品牌概念模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城市也可以像产品一样通过品牌来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建设城市品牌的关键是明确城市顾客的需求,找到顾客期望的价值点;分析了顾客视角城市品牌概念模型的功能体验和象征性这两个维度,并讨论了影响城市顾客城市品牌感知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以信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工程中的解释结构模型(ISM),并使用MATLAB软件解决模型建立过程中的矩阵运算困难,绘制出其影响因素的多级有向递阶图,对宜居城市的影响因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饮食习惯独特、商贸发展繁荣、金融网点密集和城市美誉度高是影响信阳市成为宜居城市的表层影响因素,河南水稻主产区、信阳毛尖产地、旅游景点多、矿产资源丰富、物流枢纽中心、七大防控网、教育机构多、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捷等是中间层的影响因素,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则是最深层的影响因素。深层影响因素通过与以上各层影响因素对信阳市的城市宜居性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