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经贸》2001,(4)
近年来,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口原木中截获大量的林木有害生物,根据我国专家进行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其中多数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为防止林木有害生物随进口原木传入我国,保护我国森林、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近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林业局、农业部、外经贸部联合就进口原木的检疫问题发出公告,内容如下:一、进口原木须附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检疫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  相似文献   

2.
木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近年来我国木材加工业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资源需求大幅增加,国内供给不足使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木材。2012年我国进口原木3789万m3,进口锯材2063万m3。由于俄罗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林地和四分之一的木材蓄积量,加之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原木、锯材等木材及其他各类木制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特别是1998年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木材进口量出现了大幅度增加.伴随进口木材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加,其携带外来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也呈倍数增加.外来有害生物不仅严重危害我国森林资源,严重影响未来木材供给能力,严重影响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也严重危害我国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对进口木材在入境口岸实施科学、严格的检验检疫和检疫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外来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风险,能够有效地防止上述各种危害的发生,能够避免造成大量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换言之,对进口木材实施检验检疫,能够为国家在社会经济、森林资源、生态系统等方面获取大量效益.  相似文献   

4.
进口原木传带大小蠹Dendroctonus spp.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实施封山育林和西部大开发以及家居装潢的迅速发展,木材进口量剧增.据最新统计显示,1999年全国进口原木和板材超过1000万m3,比进口木材最高年份的1998年多300万m3,2000年全国进口木材又超过1200万m3.进口木材历来传带疫情严重复杂,据对1979~1999年我国检疫截获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各口岸在进口木材检疫中截获了926种有害生物,可以说进口木材是我国进口大宗植物产品中传带疫情最严重的产品.因此,对进口木材传带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中俄木材贸易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近年来我国木材加工业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资源需求大幅增加,国内供给不足使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木材。2012年我国进口原木3789万m3,进口锯材2063万m3。由于俄罗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林地和四分之一的木材蓄积量,加之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连读多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木材来源国。然而,近年来,俄罗斯为发展本国木材加工业,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大力引进外资,实现木材的就地加工,并大幅提高木材出口关税,限制原木出口,使中俄木材贸易和林业合作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绥芬河木材市场和企业的实地调研,根据中俄木材贸易的新动态,对中俄林业合作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萌 《市场周刊》2004,(10):41-41
我国上个世纪末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的这几年,国内木材资源供应一年紧似一年,而进口木材的形势却越来越红火(详见下图)。通过上列我国进口木材的五大主要品种:原木、锯材、薄板、胶合板和纤维板等2000年至2004年进、出口数量变化,我们便不难分析出如下几个事实: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木材进口迅猛增长。木材的大量进口一方面缓解了国内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我国木材进口迅猛增长的根源意义重大。在分析我国近年来原木进口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导致我国木材进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8年间,国内木材产量、家具和木材制成品出口以及汇率因素对原木进口量变化的作用最为显著,成为此期间影响原木进口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木材的贸易格局与市场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木材贸易始于19世纪6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时至今日,我国木材贸易仍是以进口为主的单向补缺型贸易。这也决定了我国对国际木材市场的强烈依赖。然而,对世界木材资源的过度依赖,势必会对国内木材产业的发展带来风险。本文通过对我国木材贸易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以及世界木材市场贸易流向的大量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木材贸易发展格局和主要贸易国市场份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木材贸易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9.
技术领先型除害设施现身长三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与江苏检验检疫局研制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大型成套仓幕熏蒸除害处理设施落户江苏太仓港,此为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提供的核心技术设施,因其高科技含量而将对国内、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俄罗斯和蒙古发现的、我国尚无分布记录的雅氏落叶松尺蠖的特征、分布、危害和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以期在口岸进口林木产品检疫,特别是种苗检疫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口木材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进口木材的品质、数量以及材种等方面的不合格欺诈案例屡屡发生,使得国内进口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据统计,近三年来,江苏作为全国最大的海运进口木材集散地,共计进口各类木材2235万立方米,发现材积短少、品质低劣等不合格木材1891批次,涉及货物损失3353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东北边陲,莽莽群山环抱着一座新兴的口岸城市,它东邻俄罗斯,面向日本海,横跨境内的欧亚大陆铁路运输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她成为我国对俄贸易的重要口岸.这就是著名的边陲口岸,全国最大的进口木材集散地之一--绥芬河.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一批可敬的检验检疫人员,为了把住国门,保护好我国的林木生态环境而辛勤地工作着,他们用忠诚和汗水谱写出一曲保护绿色的希望之歌.  相似文献   

13.
陈钢 《国际市场》2007,(2):64-65
我国的民航事业10年来迅猛发展。随着我国航权的逐步开放和大量的机场建设,中外航班数量快速增加,并由此带动了对航空煤油(航煤)需求的大幅增长。与其相对应的情况是,因国内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有限的国产航煤产量已经严重地不敷供应国内市场,从而导致民航对进口航煤的依赖度逐年增长。目前,进口航煤不仅作为用以供应中外航空公司国际航班需要的资源,同时也已成为供应国内航班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自厦门海沧口岸进境的木材飞速增长,在对进口木材检验检疫时检验检疫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各国有关规定及可能发生的新疫情,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工作,做到既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对木制品的需求不断扩张,同时海外市场对于浙江省林木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近年来浙江省正在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采伐限额大幅减少,木材的本土供给大大受限。面对市场上日益严峻的供求矛盾,木材进口成为最迅速最切实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和监管工作是一项非常敏感的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我国在资源保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资源保障角度来看,我国可利用原生资源相对匮乏,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而进口废物原料由于成本低、利润高,经过适当加工作为我国工业生产的补充原料,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是我国进口棉花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同时,也是进口棉花质量最差的一年。进口棉花出现如此严重质量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不少进口企业对进口棉花检验检疫知识不了解,以致外商敢于以次充好。鉴于此,迫切的需要向企业普及进口棉花与检验检疫相关的知识,以便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8.
南海口岸从进境羊毛中截获的杂草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4~2005年度,我们在南海口岸进口羊毛的检验检疫中发现,进口羊毛携带有大量杂草籽,种类多,截获率高。本文拟对南海口岸进口羊毛携带的杂草种类进行统计,并对加强进口羊毛检疫监管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洗涤用品消费大国,每年进口大量的牛、羊油(工业用)、棕榈油、椰子油等各类动植物油脂作为其主要原料,工业用牛、羊油大部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也有从美国、加拿大进口。在对进口牛、羊油的品质检验时,通常依据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或按贸易惯例采用美国油脂协会(AOCS)方法检测水分、杂质、不皂化物、游离脂肪酸、脂肪酸凝固点、FAC色泽和精炼漂白色泽,而国内生产企业为保证皂粒及肥皂的优良色泽,在对牛、羊油的脱色性能试验时一般测定直接用活性白土吸附脱色后的漂白色泽,  相似文献   

20.
见天 《市场周刊》2004,(34):39-39
在全世界都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近三年,我国会对不可再生资源和不易再生资源在政策上给予控制。据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副理事长高志华介绍,目前一些木材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对木材的出口进行了一定控制,比如我国木地板的原料就100%依靠进口,原材料的来源在数量上的控制必将引起市场价格的浮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