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涉农金融机构,是指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家县域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涉农金融机构从不同角度向“三农”融资,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涉农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是经营理念由传统的政策性支农向效益性支农转变,经营行为由传统的注重服务向偏重自身利益转变。  相似文献   

2.
方建武  刘惠 《商业研究》2011,(9):187-19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四年的发展,是否达到设立初期银监会、人民银行所要实现的目标吸引各界广泛关注。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视角出发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本文运用邹氏检验,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完善了我国金融体系,也更好地支持了"三农"服务,所以还应加大业务建设、明确市场定位和增强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当前,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为落后,利于农村金融服务的社会环境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保持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的连续性;拓宽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领域;继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农业银行;加强民间金融的规范,实行分类引导;推动非正式金融的合法化,鼓励金融组织创新,从法律层面上正式承认非正式金融,发挥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作用,从而切实增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三农"的支持,需要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分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金融服务理念、创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以及完善金融市场和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军 《北方经贸》2020,(4):39-41
在服务于"三农"目标上,南阳市农村供给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发展较为滞后;商业银行偏农倾向严重;南阳村镇银行的发展较为薄弱;南阳农村政策性银行服务于"三农"有较大的局限性;南阳农村保险和信贷担保机构发展较为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之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大同县在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贫困地区融资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补齐的短板,"振乡村"先要"振农业",破解"三农"问题是大同县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和紧迫任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大同县辖内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一场考验,金融机构需逐渐转变服务方式,以促进农村产业振兴为关键,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浙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第一轮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提出了其下一步发展的对策,认为浙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充分发挥面向"三农"的天然优势,在下一步改革发展中找准市场定位,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努力促进业务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积极培育稳定优质的客户群体,培植符合自身特质的企业文化。结合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本文还就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深化省联社体制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农村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体系是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的重要举措。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通过探讨构建农村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体系的意义、目标和原则,提出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树立绿色信贷理念,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实现环保信用信息共享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吕厚丽 《商展经济》2024,(4):101-104
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和政策的扶持,同时需要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机构下沉农村市场、支持“三农”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是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机构打破市场边界、开发农村蓝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有力途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和“三农”领域的实现形式,金融机构要以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注重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为目标,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提升“三农”服务质效。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策性金融功能定位不清.为此文章论述了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含义及其界定,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理论演进及其功能定位的理论支撑,进而提出了以多重"弱势性"为背景的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新生力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资金融通提供了新的渠道,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本文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研究目标,探讨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规避风险的举措,这对于缓解"三农"问题,拓宽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学者Yaron提出的SDI指数模型,结合吴江农商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补贴依赖程度较小,自我持续经营能力较强,同时也发现其补贴依赖程度在逐年增加,可能会造成双重目标矛盾激化.为了更优质地服务"三农"以及提高盈利水平,提出聚集人才、加强风控和优化体系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合作银行是我国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市场,近年来核心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从阐述当前农合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提出了今年农合行的变革之路.农村合作银行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储蓄机构,是由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互助性质的合作金融组织,以前隶属农业银行系统,后单独划出,可存款贷款,但主要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而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服务"三农"中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因素和银行业竞争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是否回归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目标亟待考证。文章重点围绕农村商业银行支农问题进行研究,了解我国支农政策和现状,从调研所得资料整理出,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在支持"三农"的成效、总结支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终针对存在问题从信用体系、风险防控、服务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怡 《商业时代》2004,(11):27-28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是服务于“三农”。推进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首先要确立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然后,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农村商业性非银行金融与政策性非银行金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敬培刚 《市场周刊》2020,(16):0037-0037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经济工作重点决策部署。陆续出台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系列战略,将金融机构服务重心和服务触角转入农村市场,为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开拓了一片“蓝海”。作为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农信机构更应把握政策红利,顺应机遇,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夯实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17.
汤顺清 《商场现代化》2008,(13):331-332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既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又能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有助于"三农"问题解决。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对农村、农业、农民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面临资金供给不足、体制不健全、农村法制建设不完善、政府扶持性政策不给力等问题。我国应加快改革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和邮政储蓄现行制度,从体制和机制上深化变革农村现有金融机构,创建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与农业保险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并监督非正规金融的生长,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增强其服务三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化,转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服务"三农"和加强自身商业可持续性的双重任务,平衡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农商行持久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三农"绩效,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村镇银行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健全我国金融机构体制,填补农村金融空白,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但村镇银行发展到现在,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从政策支持、村镇银行的自身等多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村镇银行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