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晓倩 《中国物价》2014,(4):75-77,84
通过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分析,本文考察了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规模、货币发行量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关系。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间有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给增加对房地产价格的推动作用完全是货币现象,房地产价格变动可以解释相当大比例的银行信贷波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个房地产价格波动周期模型,以解释房地产价格波动规律。本文认为,若没有恰当的政府干预,房地产价格将呈现周期性剧烈波动,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带来损害。从模型出发,本文给出了实现房地产业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丽英 《商》2014,(24):250-250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建立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博弈均衡模型,来解释考试过程中的学生作弊、教师监管的博弈现象。提出学校在学生考试及老师监考方面的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炜 《消费导刊》2009,(19):16-17
金融市场为什么会不稳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价格的剧烈波动?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显然已经不能够解释这种现象。本文将借助kirman的模型,对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从众行为进行分析说明,并进一步具体探讨这一行为对外汇市场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超发"现象在我国持续存在。然而,长期的货币超发却并未导致以CPI衡量的持续通货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之谜"。经典的货币数量论、经济货币化理论以及经济虚拟化理论都曾对这种现象进行过解释。作为对现有解释的一种重要补充,本文基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视角,对货币超发背景下的物价总水平变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以成为解释"中国之谜"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证券市场中从众行为的心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中的从众行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试图对从众行为从心理的角度分析群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从众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可以用心理群体的从众行为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7.
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性、股权性与期权性等多重属性,其隐含波动率测度是进行债券定价及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实证分析与市场观察比较方法,构建二叉树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选取10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引入修正无风险利率考察银行可转债理论价值与市场价格偏离幅度,并对可转债隐含波动率与正股价格影响关系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可转债的理论价值略低于市场价格,其可转债的隐含波动率与正股股价存在负相关性,隐含波动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市场中的可转债溢价现象。基于此,应完善可转债定价机制,优化可转债发行条款,提高可转债定价的信息化集成水平。  相似文献   

8.
国际矿产品价格波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需求角度来解释国际矿产品价格变化,我国近些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矿产品的需求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即从关注矿产品中占全球需求份额较大的部分产品的价格波动情况出发,分析我国需求对这些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运用BEEK-MGARCH模型测算了中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价格波动性,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美国最小;随后运用差异化进口分布(DIA)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总进口量、进口价格水平和季节性因素外,进口价格波动风险也是影响中国大豆差异化进口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大豆的进口市场中,阿根廷是唯一受自价格风险影响的国家,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每增加1%,进口需求将下降1.11%;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增加会使中国增加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而减少从美国的大豆进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运用BEEK-MGARCH模型测算了中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价格波动性,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美国最小;随后运用差异化进口分布(DIA)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总进口量、进口价格水平和季节性因素外,进口价格波动风险也是影响中国大豆差异化进口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大豆的进口市场中,阿根廷是唯一受自价格风险影响的国家,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每增加1%,进口需求将下降1.11%;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增加会使中国增加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而减少从美国的大豆进口。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8):270-271
我国房地产市场自99年进入市场化阶段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房产价格的持续高涨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目前我国房产价格虚高的现象,运用博弈论从房地产市场供求两个层面着手,定量分析房价高涨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建府 《江苏商论》2010,(12):11-13
中国的零售业态创新现象极具特色,尤其是近年来爆发式业态创新现象更是我国所独有的。我国学者多对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本文另辟蹊径,利用演化博弈论方法建立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并对模型结论进行推广。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更好的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稳定性,这对流通企业的决策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政府制定流通产业政策,也可以起到非常有益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拥堵现象也逐渐加剧。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探究这一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斗鸡博弈模型来探讨交通出行工具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以来,蔬菜、猪肉等生鲜农产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从该价格实践出发,本文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生鲜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般性解释框架。随着收入与生鲜农产品消费持续增长,生鲜农产品消费弹性不断下降,价格上涨对消费抑制作用不断减弱,加之货币因素对生鲜农产品价格中轴的提升,导致在生鲜农产品市场运行中始终呈现出涨幅大、跌幅小的市场棘轮现象。这一非对称性的价格波动在客观上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的产量提升与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因此,从政策设计角度应予以价格波动更多的宽容同时,侧重于市场信息搜集与发布。  相似文献   

15.
李晶晶 《现代商业》2014,(26):42-43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网络购物交易额的不断攀升,但是越来越高的交易额的背后是B2C网站年年亏损的财务报告。因为网络市场存在着马太现象,因此文章利用博弈论中的贝尔兰德模型解释了网站亏损的原因,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了B2C网站扭亏为盈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持有成本模型计算了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之间的定价偏差。计算结果表明自2014年年末至2015年8月底,伴随着此轮股市快速上扬和暴跌股指期货的定价偏差也表现出了持有成本模型解释范围外的明显波动。通过研究股指期货定价偏差的影响因素表明,在市场出现急剧波动时,持有成本模型存在未考虑现货股票指数波动率、标的股票成交量变动等因素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肖力 《价格月刊》2023,(5):26-30
异常波动的农产品价格会影响农业生产的经营与收入,其中货币政策是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并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根据数据予以检验表明,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农产品价格会产生冲击效应,货币供应量增加会推高农产品价格,通货膨胀会使农产品价格发生剧烈波动。从长期角度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明显受人民币汇率和财政政策的影响。从短期角度看,财政支出提高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汇率冲击相对不显著。从相关数据检验可知,货币供应量速度提高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国际农产品价格及人民币汇率也会对相关农产品价格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产品流通各环节中,合理制定分销价格对于节约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博弈论角度,通过建立价格博弈模型来分析双方交易的最佳价格,从而实现买卖双方共赢,实现各自的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期货合约引入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且现阶段金融周期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也备受关注。故本文以沪深300股票指数及对应的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EGARCH模型,探究股指期货的引入能否有效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在金融周期波动下,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并从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角度解释股指期货对于现货市场的作用机理。最终得出结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可以有效抑制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而在金融周期的剧烈波动下,股指期货的引入会反向加大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股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可以有效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而投机交易则增大现货市场的不稳定性,并且在金融周期波动较低时,期货市场交易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区域住宅价格波动效应研究:国外研究的一个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房价的快速升温,使得住宅价格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某些城市起到了一个示范效应,某个中心城市房价的波动对它周边的地区和其他地区房价造成了影响。这种现象从理论上如何解释?又如何运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国外关于区域住宅价格波动效应研究的综述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