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储爽 《中国经贸》2009,(10):142-143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从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诸多的原因之中,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是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窗口,分析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一犯罪,从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吕颖 《魅力中国》2014,(22):307-307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故意实施危害社会,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依法应当受刑罚惩罚的行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与一般成年人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防治对策有区别于成年人犯罪。国家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必须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犯罪特点入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政策,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期,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体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四位一体"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早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近年来犯罪低龄化、犯罪数量持续增长等诸多迹象逐渐明显,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急需补救的一块严重创伤。要针对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夫妻婚姻质量、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展开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以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严重,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成愈演愈烈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焦点.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较为凸显,本文通过对2012-2014年大方县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研,分析近3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从社会、学校和家庭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地区改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力求对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期,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体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四位一体"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田小冬 《发展》2010,(5):127-128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对法律、法规知之不多。对于什么是违法犯罪有时并不了解,在一定条件下实施了犯罪还不以为然。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第一,未成年人认识能力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8.
潘红旗 《杭州研究》2007,(4):134-138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课题。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存在缺陷,社会不良环境影响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素质不高等。本文在梳理分析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条件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以其犯罪主体特殊、社会反响巨大等特点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特别是司法机关的关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治理犯罪的对策,为司法机关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契机.针对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现状,司法机关应该抓住这一机会,深入调研,以期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科学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近几年来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呈上升的趋势给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未成年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特殊保护,我国历来本着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挽救未成年人,但是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让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改革讨论愈演愈烈。责任能力是承担责任的前提,在刑事领域,有无刑事责任能力直接关系到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事处罚。这就关系到如何正确确定未成年人什么时候开始对自己社会危害行为负责。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为遏制未成年人犯罪解决办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产权经济价值的不断增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日趋严重,因此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既是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需要,也是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接轨、顺利展开国际交流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2.
龚红卫 《特区经济》2011,(12):256-258
网络知识产权是由数字网络发展引起的或是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以及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传统知识产权的数字信息形式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性权利的总称。它对传统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时间性和专有性特征均发生了变异。新形势下对网络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上要注重对犯罪目的、犯罪对象、客体、刑罚配置等实体法研究,注重对刑事管辖、审理模式、诉讼模式等程序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兄来  徐杰  杨兴 《乡镇经济》2010,1(4):110-113
防范职务犯罪人外逃是当前预防、打击职务犯罪的时代要求和重要环节。文章探讨了防范职务犯罪人外逃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完善联合机制、加强证件管理,以及创新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出境管理、强化职务权力公开运行机制、健全职务人员的财产监管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我国经济刑法国际化进路的基本特征和新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新时期我国经济刑法国际化进路的立法取向和司法应对举措,以期能有益于我国经济犯罪风险防治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金融业务犯罪活动。为维护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打击金融业务犯罪活动,刑法设立了贷款诈骗罪。但是我国贷款诈骗罪并未将单位纳入犯罪主体,这将不利于在当今社会国家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因此在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应当包括单位。  相似文献   

16.
潘樾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6):117-120
金融诈骗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中被单列一节。深入研究这类犯罪的构成特征,对于实践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限于当时的客观实际,刑事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当前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需要,应作进一步的完  相似文献   

17.
宗会霞 《特区经济》2012,(8):236-238
经济犯罪是一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与自然人犯罪相比较而言,单位犯罪大多是一种有组织、有指挥的犯罪,在对抗侦查及逃避打击的能力方面,远远高于自然人,这就使得在经济犯罪的追诉中,对犯罪单位采取强制措施更为必要。对犯罪单位采取强制措施,在理论上符合刑事强制措施的对象特定性、强制性、保障性三大特征;在实践中应分两个主体分别设置相应的强制措施体系:其一,犯罪单位诉讼代表人,可采取拘传人身性强制措施;其二,对犯罪单位,可采取包括缴纳保证金、监视经营管理、支付禁止、关闭机构等等财产性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Empirical models of the supply of criminal offen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shown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t is non-white (RACE) and crime rates. Though non-whi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ossess more “criminal capital” than the average person, such studies do no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excess criminal capital. Since RACE and the omitted excess criminal capital are correlated, it will pick up the influence of the excess criminal capital. Using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Florida’s municipalities, we show that after adjusting for excess criminal capital, RACE h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crime.  相似文献   

19.
蔡霞 《特区经济》2011,(10):241-244
我国刑法对公司犯罪只规定了罚金刑一种刑罚方法,这种单一的刑罚配置不能对公司犯罪起到惩罚和教育作用。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公司犯罪刑罚体系的做法,通过完善罚金刑,增设多种附加刑的方式,对我国公司犯罪刑罚种类作出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传统的遗弃罪规定不能有效规制现实中频发的各种遗弃现象,本文在考察我国刑法关于遗弃罪的规则本身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立法例,重新解释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以此加强对遗弃行为的刑法规制,并对遗弃罪的规范形态做出了框架性建构,以期实现我国遗弃罪规定的现代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