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黄育才 《魅力中国》2010,(7):135-13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滂生去品赏美,让学生爱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钱培培 《魅力中国》2010,(13):80-8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滂生去品赏美,让学生爱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周俊峰 《魅力中国》2010,(10):203-20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滂生去品赏美,让学生爱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周兴峰 《魅力中国》2010,(31):311-3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的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隋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文学是人学,它表现人性、人道和人生,表现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情。  相似文献   

5.
董俊霞 《魅力中国》2011,(12):335-33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表现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以发展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怡 《魅力中国》2009,(36):112-11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之一,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了,也是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韩小刚 《魅力中国》2010,(22):268-26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胜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也就是说,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8.
冯海凤 《魅力中国》2014,(7):145-145
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司瑞 《魅力中国》2014,(23):202-202
语文课程是高中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语文课程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并通过加强文学经典著作教学,积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倡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策略,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等,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切实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勇  马金山 《魅力中国》2013,(10):153-153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如何唤起学生心中的“那种愉悦”,并利用“那种感情”所激起的“那种愉悦”去优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通过美的品德,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叩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听其言,  相似文献   

11.
程英 《魅力中国》2010,(3):168-169
美育是小学教育基本组成部分。“什么是美育?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与美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相似文献   

12.
美育在教育中居于突出的地位,它是一门艺术,一门启迪人的智慧、灵性、善良、真知的综合艺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都是同美分不开的,人们的生活审美实践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应该使审美教育贯穿于群众文化中,寓教于情,寓教于美,培养群众的审美意识、追求美的方法、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并创造美的教育环境,以此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谢天翊 《魅力中国》2013,(10):197-19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整个精神面貌。它可以培养人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姚桂琴 《魅力中国》2014,(20):206-206
审美教育是以提高审蔓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来塑造自己,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放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李秀丽 《魅力中国》2010,(25):273-27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总能让人赏心悦目。但是,“美”,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只是罗列了一些词汇。因为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我们有必要给他组一个词来进行讨论,就美育而言,简而言之就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在《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刘建萍 《魅力中国》2010,(31):219-219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审美情趣和爱好,识别美丑的能力,艺术才能和特长等。  相似文献   

18.
许方丽 《魅力中国》2009,(3):122-122
美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教育途径。通过美育,培养人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我们习惯上把美育称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孙艳玮 《魅力中国》2010,(31):303-30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要通过吟咏诵读,培养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加强审美情感;细品课文,提高美的鉴赏能力;训练想像,发挥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从感受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