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花江地区现有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1.0%;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5.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7.6%;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0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3.8%;文盲16.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7.6%,我们把全区劳动力按着劳动技能分为六种类型,即:技术型、经验型、经营型、体力型、模仿型、模仿型、病呆型。从劳动力自然素质分析,属于年富力强的劳动力有62.3万人,年老的体弱的劳动力有17.8万人,游手好闲的劳动力8.4万人,病呆疾的有2.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1%。从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有74.9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2.0%;第二产业有劳动力5.4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9%;第三产业有劳动力11.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2.1%。  相似文献   

2.
一、陕西“十五”发展概况 1、总人口与劳动人口 全省总人口:2005年为3720万,占全国的2.85%,比2000年增加1176万,年均增长4.1‰,比1979年至2000年降低8.3个千分点,比1953年至1978年降低17.5个千分点,做到了低生殖、低死亡、低增长。劳动力人口:2005年为1942万,比1978年增加80%,占总人口的52.2%,比1978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在劳动力人口中,第一产业49.3%,第二产业18.6%,第三产业32.1%,乡村74%。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 2004年末楚雄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16.5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增长27.51%。其中女性6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增长28.3%,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6.31%。从文化结构来看,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全州农村外出就业总人数的67.18%,从年龄在16-40岁的青壮年占全州农村外出就业总人数的88.96%,显示出青壮年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承担者,外出务工相对于农业活动的更具重要性。外出到省会城市、地区级城市、县级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比重占外出务工人数的八成以上。外出务工劳动力从业类型以二、三产业为主。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户资料显示,来自本乡镇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4.
1、数量和规模方面: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比2006年底增长8.2%;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增长16.5%: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增长7.1%。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4年的41.8%,26年增长了23.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9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5.4亿人,全国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1个。目前在农村生活的有9亿农民,有16.67万km^2的非农建设用地,有320多万个自然村,72万个行政村,20226个建制镇,1.8万个乡集镇。国家统计局披露的一组数据表明:在近4万个乡镇中,  相似文献   

6.
到2002年底止,丽江地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了21532户,从业人员25339人,注册资金20177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5%,19.2%和16.6%;私营企业发展到479户,从业人员5884人,注册资金7337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5%。22.1%和61.1%。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共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7154万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5547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90万元。  相似文献   

7.
昭通地区生锗生产和大小牲畜稳步发展,1995年末与1994年末相比,全区生猪存栏198.7万头,增6.8万头,增长5.2%,肥猪出栏136.2万头,增长5%,出栏率为72.2%,提高了3个百分点:大牲畜存栏67.9万头匹,增5.4万头匹,增长7.1%;肉牛出栏5.8万头,增1.3万头,增长28.2%;山绵羊存栏38.9万只,增长3.8%,出栏7.6万只,增长26.2%;禽蛋6.72万吨,增长1.1%。肉类总产量132906吨,增7906吨,增长6.1%,人均占有31.6千克,增加4千克,其中猪肉121369吨,占总产量的91.2%。畜牧业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71179万元,增7179万元,增长10.8%,占农业总产值221313万元的32.2%,连创最高纪录。去年,还调出区外肥猪15万头,冻猪肉602吨,牛羊肉600吨。为全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1-5月份,山东省水产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进出口总量85.6万吨,总值为14.6亿美元,增长1%和8.7%。其中:进12146.6万吨,值6.9亿美元,下降3.9%和1.7%,出口39万吨,创汇11.8亿美元,增长7.5%和15.8%,5月份当月出口2.5亿美元,增长7.5%。  相似文献   

9.
据农业部农垦局调查统计,今年全国农垦粮食卡产克服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因素,夏收作物产量平稳增长。据统计,总产量可达217.15万吨,比上年增产2.17万吨,增长1.0%。夏收粮食产量居前五名的是:新疆兵团50.9万吨,江苏农垦33.3万吨,湖北农垦20.8万吨,安徽农垦12.7万吨,河南农垦11.4万吨:夏收油料产量14.5万吨,比上年增加0.3万吨,增长2.1%。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玉溪农业人口171.7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07.48万人,其中:自发和有组织地转移到二、三产业24.46万人,比上年增0.45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2.75%;从事第一产业83.02万人,若按每人每年耕种2.5亩计算,玉溪农业只需65.54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7.48万人。有39个基地承担了培训任务,7个县区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当年共培训农民14000人,经培训实现就业13379人,占培训人数的95.56%。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江西省粮食供需情况1.生产1996年,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及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原因,全省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成为历史上产量最高的年份、粮食总产达1766.5万吨(原粮,以下同),比去年增产159.5万吨,增长10%。其中:早稻产量668万吨,增产125万吨,增长22.3%;中晚稻产量1016.5万吨,增产31.5万吨,增长3.19%;春杂粮产量82万吨,增长2.5%。2.消费(1)城乡居民口粮:1996年底全省人口总数为41O0万人,按人均年需口粮250公斤推算,城乡居民共需口粮1025万吨。(2)工业用粮:儿食品制造工业;省食品制…  相似文献   

12.
盱眙县转岗再就业培训的背景 盱眙县近几年面临着“三高一低”的严峻就业形势:一是新增劳动力进入高峰期。2002年底,盱眙县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33万人的48%,而且每年新生劳动力还以1.44%的速度自然增长,今后3—5年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0万人。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进入高峰期。从1999年开始,盱眙县在外务工人数每年平均在12万人左右,其中2003年达到了1428万人:  相似文献   

13.
《齐鲁粮食》2003,(4):42-43
2002年,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测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1055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这标志着我省综合经济实力跃升到新的台阶。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90.00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09.5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52.52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4.4:49.3:36.3变化为13.2:50.3:36.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0和0.2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64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相似文献   

14.
太康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总人口1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4.8万人,非农业人口12.4万人。农村劳动力总量84.5万人,富余劳动力4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3.5%。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太康县农民下回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石屏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5亿元,同比增长10.5%,比2000年的8.88亿元增长50.3%,年均增长8.5%。财政总收入完成13044万元,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8189万元,增长4.7%,比2000年4823万元增长69.4%,年均增长11.1%。一般预算收主完成7742万元,增长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08亿元,增长70.8%,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亿元,增长8%,比2000年2.96亿元增长52_8%,年均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为44:25: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37元,增长10%,年均增长5.1%。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4月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额为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进口额为1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农产品贸易逆差0.27亿美元,同比下降97.6%。  相似文献   

1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劳动力目前的总体情况是剩余数量大,整体素质低。据新华网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人口总量达127627万人,农村人口达到79563万人,农村劳动力达43801,60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比例为67.20%。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总量约有1.5亿,若无重大举措,到2015年将增至2.5亿,而我国农村中占90%  相似文献   

18.
孙建 《南方农村》2006,(2):54-56
一、2005广东农村经济运行的特点 1.农业占GDP的比重在下降 2005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达到2170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15.0%,第三产业增长10.8%。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9.2:46.5:44.3、2004年的7.8:55.4:36.8变化为2005年的6,3:49.5:44.1。  相似文献   

19.
随着闵行区城市化的推进,全区农业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41.23万亩减少到2007年的6.12万亩,同期农业经济比重由35%下降到0.2%,农业劳动力由18.94万人减少到不足1万人,农业户籍人口仅有10.78万人。  相似文献   

20.
《云南农村经济》2005,(2):14-16
一是乡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4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505.7亿元,总产值2342.2亿元,工业产值980.5亿元,营业收入3078.4亿元,实缴税金63亿元,从业人员336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78%、81.7%、90%、84.3%、46.5%和净增70万人。2004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17.1%,拉动全省工业生产总值增长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