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发展能否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的研究文献并没有系统说明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文章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分省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发展能够显著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旅游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旅游发展对农村人均实际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关系,而与城镇人均实际收入之间关系则不显著,研究还发现,旅游发展对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关系。除此之外,财政分权在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关系中起负调节作用;城市化在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关系中起正调节作用;人均收入水平在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关系中的负调节作用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
3.
文章构建了两个衡量旅游发展的代理指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旅游发展、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整体层面上,旅游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然而这种正向关系的影响效应较小;旅游发展滞后项并不显著,意味着旅游发展对居民消费促进作用的动态持续效应并不明显,导致在一定时间段内旅游发展对居民消费呈倒U型的影响关系.在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旅游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中部地区同样存在上述正向影响关系,但估计结果显示这种关系并不十分稳健;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对居民消费影响关系则不显著.针对上述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目的旨在经验考察TLGH在中国的成立性以及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与国内旅游发展特征事实进行了简单引述,并在此基础上,基于1999-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平衡数据,采用多种精细前沿性计量经济方法实证检验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4种敏感性分析之后依然稳健;未考虑内生性之前,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被低估现象,且最低影响效应大致处在0.0186~0.0354之间,当克服内生性之后,影响效应纠正为0.1519.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并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文章通过构建Engel-Granger两步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以1978 ~2008年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和因果作用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分别有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到旅游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但与国际大多数研究结果不同的是,尚不存在旅游发展到经济增长或第三产业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2)中国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对旅游发展的弹性系数分别为2.158和2.340,其中,第三产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为中国经济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旅游发展、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经验研究文献忽视空间相关性而导致的研究结论偏颇问题,文章采用经济学较为前沿的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大部分省份处于高-高和低-低类型区;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传统面板回归模型没有考虑空间相关性,高估了这一作用;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8.
韧性与效率的适配发展是旅游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评价2001—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韧性与效率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二者发展适配机理,利用适配性综合评价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二者适配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韧性与效率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由旅游经济韧性滞后转向二者同步发展趋势明显,且二者差距不断缩小。(2)适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显著提升,其发展演变与旅游经济韧性子系统相似,具有以韧性为主导的适配发展特点,空间上呈现“东-中-东北-西”阶梯式递减的分布格局。(3)根据组群演变分析结果,可将中国31个省(区、市)划分为持续型、发展型、调整型、提升型4个类型,适配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两极稳定,居中省(区、市)变动较大的状态,苏、浙、鲁、粤4个持续型省(区、市)的旅游经济韧性与效率适配发展水平稳居前列,而青、宁、藏、新等提升型省(区、市)排名居于后部。(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创新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旅游产业多样化水平是省(区、市)旅游经济韧性与效率适配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旅游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整体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在提升、合理化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区域差异明显;(2)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普遍性和持久性,但影响力在下降;(3)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具有时段性特征,但比较而言,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动力。针对上述结论,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旅游经济增长点分析——基于“黄金周”效应的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经济研究当中,黄金周效应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议题.研究者们在肯定黄金周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对日益凸显的负面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变换视角,以证券市场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对黄金周前后公司股票收益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的价值变化和市场投资者角度审视黄金周实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点的经济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黄金周事件对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价值增长有短期正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但从长期和总体来看,负面效应更加明显,说明已有黄金周制度安排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论同时支持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修订的及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旅游地非线性成长模型(TANG模型)对50年来西安国际旅游成长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指出,西安国际旅游第一周期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阶段,规模极小,受政府制度、资源与产品创新、大规模突发事件影响极大;从客流量与旅游收入两个指标体系入手,讨论1978年以来的第二、第三周期,通过模拟方程、成长曲线及相关特征值实现了不同周期、不同指标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同时在与统计值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清晰地反映出异常波动情况,判断波动原因,对旅游地成长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测度与评价 ——基于混合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效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重要财务指标,基于数据包络技术中的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26家旅游上市公司2011—2015年经营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度,从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模式的自身特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和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水平等方面探讨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发展空间.研究发现: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发展状况因主营业务和管理理念的差异而不尽相同;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景区类、综合类和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具有差异性特征;国有制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依据研究结论得到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旅游发展规划评审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发展规划评审是赋予旅游发展规划权威性和合法化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旅游发展规划评审主要以定性为主,且存在"走形式"不规范现象。文章从旅游发展规划评审规范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4个层面构建了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以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发展规划评审系统由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主体系统、规划对象系统和管理系统3部分构成,旅游发展规划评审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②可行性指标权重最大,处于核心地位;科学性指标权重次之,成为评审工作重点审查对象;创新性指标权重居第三,规划内容和技术创新受到关注;规范性指标权重最小,与规划形式和内容体系发展密切相关。③旅游发展规划评审应增加旅游发展成果论证环节,实行定性、定量和定级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开发旅游发展规划评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研究工作是建设旅游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实现旅游经济平稳运行必不可少的科学基础,也是当代旅游经济学服务政策制定和产业实践、企业战略的重要研究创新.监测与预警模型是该研究工作体系的核心部分,涉及模型设计、指标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结果计算、科学检验与实践检验、持续应用完善和开展实证分析等主要内容.2009年以来的各季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和研究体系可及时、全面和有效地对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态势进行监测与预警,在旅游经济运行预警专项工作任务中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并持续运作完善,成为当前我国旅游经济研究的基础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5.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APP的持续性使用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而旅游APP则是实现智慧旅游的重要工具之一,如何让旅游者采纳并持续使用旅游APP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共收集有效问卷544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假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质量、信任、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均对旅游者的持续性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服务质量的影响最大.转换成本在感知有用性、信任和满意度与持续性使用意愿的关系中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该研究填补了关于旅游APP持续性使用意愿相关研究的不足.同时,文章建议移动旅游运营商相比于打价格战,更应该专注于旅游APP本身,通过提升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产品实用性以及建立良好的品牌认知度,来提高旅游者使用黏性、培养忠诚用户,使整体移动旅游市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外汇收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可以判定:旅游外汇收入和经济增长两时间序列之间应不是协整的.由于协整是时间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与通常的认识相反.在长期的趋势方面,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其实便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此外,VAR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也说明,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即使是在短期内也是不能确定其相互间因果关系的次序的.既然如此,现阶段将旅游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重点产业的时机便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17.
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借助希金斯和科雷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运用SPSS13.0和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实证检验我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情况.结果表明,两个模型所得结论共同之处是:景点类上市公司实现了可持续增长,酒店类上市公司没有实现可持续增长;不同之处是:希金斯模型表明综合类和旅游行业上市公司整体都实现了可持续增长,而科雷模型实证结果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带来,旅游体验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而在旅游结束后,如何让游客对这种体验有深刻和生动的记忆则是尚未被重视的问题,这种关于体验的记忆将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以及未来旅游地的选择决策.文章对在中国旅游情景下影响旅游体验记忆的因素进行探索,尝试去填补有关旅游体验记忆两要素再现性和生动性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白.通过对国内5大旅游城市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48份,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愉悦感、新奇感和参与感对旅游体验记忆的再现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愉悦感的影响最大,新奇感次之,参与感最小;只有特色化对旅游体验记忆的生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旅游体验记忆的再现性对生动性也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周期性波动是存在于任何经济中的一种常态,并体现于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固有运动。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同样存在着周期波动。本文以分析世界旅游业周期增长为基础,重点研究了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并通过对比分析,对中国旅游业周期现象与世界旅游业周期现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析。文章预测,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以微波化为主要特征的第5周期。 相似文献
20.
四川旅游震后响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者对旅游危机和灾害事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影响与对策上.本文采用国外学者的PRI(防备-响应-影响)模式,以四川地震为例,调查并研究了政府部门、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响应表现在财政预算、政策倾斜、组织机构、舆论导向、主打产品结构和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等方面;地震破坏、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等在震后成为构成游客对四川省旅游业印象的重要元素;旅游饭店把开拓新市场作为应对灾难最重要的措施,而旅行社则倾向于打折促销和开发新产品旅游饭店对于地震灾害包含的机遇比旅行社更加乐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