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历时期,是唐诗风格的重要转变期,是盛唐与中唐的分野,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转变期,刘长卿即是这一时代诗风的最典型代表,他的创作既继承了盛唐余韵又有新的变化。现就刘长卿诗歌的创作类型,刘长卿诗歌创作的情感类型,刘长卿诗歌创作的情感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T.S.艾略特是一位不朽的文学巨匠,他在文学批评、诗歌和戏剧创作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被誉为现代批评的创始人,新批评流派的先驱,欧美现代派诗歌的创建者。艾略特极具现代性的诗歌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传统"诗学观更是别具一格。本文将从其理论渊源、诗歌评价体系、诗歌创作体系研究分析艾略特诗学思想中的传统观。  相似文献   

3.
陈鑫 《活力》2012,(8):251-251
自居易的诗歌创作以元和九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作大多抒发自己“兼济天下”的抱负.后期诗作表现出“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综观其所作诗作。不难看出,白居易前后期诗风迥异,但都是受明确的诗歌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虽逢盛世,却命运不济。只能寄情山水,寻找解脱。古代许多文人雅士都参禅,以山水田园诗闻名的的王维更是将"禅意"融入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咀嚼,意味深长的禅诗,成为盛唐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浅析王维的"禅诗"。概述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达到了诗歌,山水和禅意的审美共鸣。对诗歌的风格进行分析,研究诗歌风格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色彩能直接而强烈地触发读者的情感经验,是构成诗歌的视觉感觉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元素,通过对诗歌中色彩运用的分析,抓住作者的色彩意识,可以揭示作者诗歌创作的审美理念。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与中国诗人王维的用色进行比较说明,探讨松尾芭蕉在色彩上的审美取向,及中日两位诗人在色彩审美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钱维城、维乔是清代常州钱氏家族最重要的人物,钱维城是乾隆极为赏识的文学侍臣之一,维乔亦紧追其兄,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兄弟二人由于所受的教育及成长环境的大体相似,在诗歌创作上呈现出很多相似的追求,强调“诗画相生”,着意追求真性情;且二人都对李白、杜甫、苏轼十分敬仰,崇尚三者的精致高格,并将之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由于生活内容与诗歌旨趣的大体相似,二者的诗歌内容与题材就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个体及人生际遇的差异,二人在诗丈情怀及诗歌体式选择上又呈现出些许不同。  相似文献   

7.
文同流传下来的寥寥诗歌语言精练、风格质朴,几乎达到"无体不工"的程度,是研究北宋时期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文同的很多诗歌,从写作手法上、写作风格来讲,受到大诗人杜甫的影响极大,属于典型的杜甫模式,前代的学者在研究过文同的诗文以后,也讲"诗律清新,性高寄远,大都出于杜陵"。由此可见杜甫对文同诗歌风格的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甚至整个文学发展的源头,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我们国家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后世的文人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至汉末时期,战乱频仍,儒学已失去了它的独尊地位,渐渐地不再那么被人重视.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诗经》却以它自身独特的价值,仍旧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曹丕作为建安时期的文人代表,也必不可少地受到了《诗经》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找到《诗经》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顾城与海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在我国近代诗歌的发展史上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诗歌创作在当代可谓是脍炙人口,无论是顾城还是海子,他们的作品都受到了朦胧诗派的影响,脱胎于这种风格的诗作虽然具备其雏形,但是仍然有着自己的风格,“梦”与“花”,分别代表了两位诗人心中那最为柔软、最为敏感的一部分。两位诗人的意向都来自于生活,而诗作中则多数表达了对命运发展的无奈与忧郁。  相似文献   

10.
草根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能力有助于草根企业的生存和成长。本文以大连食品加工行业的三家知名草根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它们的生存、成长和发展三个时期各选择一个典型事例共九个案例进行多案例分析,从创业者二面能力的视角,对草根企业发展过程中,由创业者思变和创造的常规能力以及整合和运作的非常规能力所构成的二面能力与企业的包括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等的一阶能力和动态能力之间的演化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创业者二面能力的常规和非常规能力对企业动态能力演化影响的重要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萧萧叶落夜,诗中骋才情黄庭坚是位赋有才情的诗人,17岁时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他早年的诗歌创作,颇具宋初的诗风,多是自然清新之作,深刻反映出诗人的少年情怀,此时他诗歌中的"夜",具有明显的自然风貌,显示了他独特的想象和才情。我们以《云涛石》为例进行分析: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清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属起清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相似文献   

12.
陈允吉 《秘书》2012,(8):42-45
1唐诗的文化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唐诗是我国诗歌史上巍峨特立的高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之林一宗宝贵的遗产。李唐王朝(618-907)前后二百九十年,诗歌创作达到空前繁荣,吸引社会各阶层的成员普遍参与,致使诗坛名家辈起,杰作荧罗,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展现出万花缭乱的兴盛景观。唐人利用诗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致使诗歌的地位显著提高,其艺术形式亦益趋完善。清代康熙年间编集的《全唐诗》,共收入唐代诗歌49403首,恐怕这只占当时实有诗作的一小部分,幸而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一些大诗人的作品尚得到较好的保存,故仍足以显示唐诗独具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要了解莎士比亚及其思想内涵,就必须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进行探讨。本文拟从莎士比亚的艺术观、时间观、友谊和爱情观等三个方面主题来领略其十四行诗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4.
黄阿元 《民营科技》2010,(12):138-138
在中国文学史中,有许多的文学世家被传为佳话,其中晋魏时期"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和曹植所组成的曹氏父子则格外引人瞩目,在中国诗歌的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作品在整体风格上共同展现了"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内在气质。与此同时,他们在题材的选择上、表达主题上、艺术风格上、擅长体裁上、诗歌成就上又有差异,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现就"三曹"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会计师》2013,(1):142-142
白居易是盛唐三大诗人之一,他在诗歌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妇孺皆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白居易非常熟悉会计工作,对理财也很有心得。他曾将自己在不同时期的薪水和理财经验写进诗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有趣的诗歌吧!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郭艳丽 《价值工程》2010,29(12):6-7
屈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诗并不是直线的叙述动态,而是在流动中回旋往复,具有交响乐的音响效果。通过对屈原诗歌流动回旋之美的探析,为了更深入的认识屈原的世界观和创作,更多的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18.
魏晋之际诗歌对入世精神的表现,尽管不及建安诗歌那样强烈、直接、显明,而是向更为内在、深密、隐曲的方面转型,但魏晋之际诗歌对入世精神更为多样的表现,仍然是建安诗歌入世精神的重要嗣响.  相似文献   

19.
宋诗的得失     
宋诗的得失左万珍中国的百典诗歌,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高度的成熟阶段,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卓然耸立的高峰。由于唐诗的辉煌成就,使后人想要超越它,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鲁迅先生说:“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作完。”正道出后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悲哀。继唐...  相似文献   

20.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手段,更是认识世界、理解真实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三首重要诗歌的考察,结合诗歌表层意象并分析其内在的象征意义,深刻阐释其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以期更好地把握与欣赏弗洛斯特诗歌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