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哲学家培根早就指出,知识就是力量(Francis Bacon,1620).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只有透过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知识才会变成力量(Peter Drucker,1966).由此,我们引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提出知识管理概念的是"世界知识管理之父"斯威比(Karl-Erik Sveiby)博士.最早知识管理的概念主要是应用于企业.目前对知识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英国哲学家培根早就指出,知识就是力量(Francis Bacon,1620)。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只有透过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知识才会变成力量(Peter Drucker,1966)。由此,我们引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提出知识管理概念的是“世界知识管理之父”斯威比(Karl-Erik Sveiby) 博士。最早知识管理的概念主要是应用于企业。目前对知识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经常引用的知识管理的定义来自资深知识管理专家、经济学博士Yogesh Malhotra,他认为:“知识管理是在日益加剧的不连续的环境变化情况下服务于组织适应、生存和能力等关键问题的活动。其实质在于信息技术处理数据与信息的能力以及人们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有机配合的组织过程。”(Yogesh Malhotra,1998)。如果从隐性知识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管理,则笔者比较赞同卡儿·费拉保罗和Linda Stone的观点, 前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后者则认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将个体的隐性知识和经验转换成显性知识以便于他人获得并以此来增加组织的结构资本(Structural Capital)。”据此, 笔者以为,所谓高校隐性知识管理是在高校实现显性知识共享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实现隐性知识的转换和共享,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以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整体效益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被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基础、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都与“知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知识”已成为企业构成的重要部分,知识资本已经可以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平衡力量。知识管理将对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策略的形成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企业知识的产生与利用 1.知识管理的时代特征 知识管理的需求首先是知识贡献和  相似文献   

4.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其后,IBM Lotus公司首先提出了下面的知识管理定义:知识管理通过对信息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开发和利用改进和提高部门组织的创新、响应能力、生产力和技能素质。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中的合同管理、价格政策、销售政策、标书管理、服务问答知识库等模块就属于“知识管理”范畴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浪潮以其巨大的历史力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生活方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社会的主体,处于知识经济挑战的最前沿,能否了解知识经济的特点、内涵,把握知识管理的方法,正确做好知识管理,有效提高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产业、科学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的运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一、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寻找新途径,知识从形式上看可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而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员工的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知识管理概念、知识管理特征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并对现阶段知识管理研究三种主要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杨静 《天津经济》2009,(1):62-63
早在十七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已高呼“知识就是力量”,然而这句金光闪闪的名言却一直没有真正地被企业家应用,直到二十世纪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再倡“知识将取代资金、自然资源及人力,成为最根本的经济资源”,雷鸣之声才在企业家的心头荡起丝丝涟漪。有一项面向全球500强CEO的调查显示,CEO们认为影响企业未来有两大趋势:第一是全球化,第二就是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8.
知识类型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内隐知识和外明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管理的实践从注重外明知识管理和注重内隐知识管理两种典范向二者融合发展。知识转化的过程是内隐知识与外明知识的四阶段互动过程;对应于这四个阶段,有四种“场”构成了知识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发展基础、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都与“知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知识”作为企业资源,成为企业构成的重要部分,知识资本已经可以成为企业创立发展的一份平衡的力量,拥有了影响企业发展决策的能量。知识管理将对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策略的形成产生长远的影响,并在当今企业的运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21世纪企业运作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张波 《改革与战略》2009,25(2):156-158
客户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来源,本文研究客户知识的概念、构成和基本理念,进一步研究了客户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实现过程,构建客户知识发现和获取模型以及客户知识智能化实现模型,总结了客户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开放、互动、互利的知识共享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很多企业还在从概念上讨论知识管理时,除了跨国企业外,联想、三九医药、郑州字通客车、天津天狮等国内公司已经从口头上的讨论走向了实践。“知识管理适用于各个业务领域。”深圳市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咨询师夏敬华说。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是近些年开始出现的新名词,普遍被认为应用于脑力密集型劳动行业,尤其是各类咨询公司、医院、科研院所、软件开发企业等。在很多人的传统概念里招标行业的入行门槛很低,不像医院、科研院所那样,对知识要求较高。那么招标行业是怎样和知识管理挂钩的呢?  相似文献   

13.
甘晓龙  王建琼  辛迅 《特区经济》2005,(12):170-171
如果我们关注一下当前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推进情况,就会发现,即使是国内最早重视并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些企业,如联想、中国惠普等,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仍然是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其所总结的技术方法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证明。这些企业已经取得的成绩与知识管理的最终使命相比,还存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认识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新的管理形式——知识管理开始成为人们讨论的新的热点。文章主要探讨了知识管理认识的若干误区;并分析论述了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网和知识库的区别,进而引出对知识管理概念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5.
袁根根 《特区经济》2005,(7):186-187
1979年霍顿(Horton)从资源管理演化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对知识管理进行深入地探索和实践,许多研究人员,如日本知识管理界的著名学者Nonaka和Takeuchi于1995年提出的知识创新模式(KnowledgeCreationSpiral),芬兰的经济管理学家PirjoS  相似文献   

16.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君教授主持完成的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研究”(2 0 0 2 0 2 0 0 9)的最终成果 :《企业知识管理创新论》,最近由中国物价出版社公开出版了 ,这是我国开展知识管理研究以来的又一可喜成果。纵观全书 ,有以下一些特点。1 选题具有前沿性。知识管理是 2 0世纪 90年代末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知识管理的一般理论和实际问题 ,偏重于企业的知识管理 ,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 ,迄今为止 ,很少有人深入、系统研究企业知识管理创新问题。郭晓君教授从 1 998年开始追踪研究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产业》2006,(12):77-77
随着“知识”成为一种产品,企业的生产重点正由物质生产向知识生产转变,而知识生产管理也成为企业的关注重点。所谓“知识生产管理”指的是通过组织化的知识生产手段,利用知识生产的设施、技术、工具、人力(脑力),为了将原始的知识、数据等知识生产“原料”稳定而高效地“转化”为能够解决客户问题,并被客户所接受愿为此付费的知识产品,而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以及通过这个管理体系对知识生产过程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8.
企业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增值和获得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隐性知识的管理更成为了管理的核心内容.文章重点介绍了隐性知识管理和知识主体管理两个方面,并以明基企业管理实践为基础对知识管理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真正的附加值,可从公司的商业流程获益中得到证实。也有专家对知识管理做了另一层次的注解:“知识管理掌握了企业最珍贵的价值,那就是员工的知识”。 互联网热正慢慢退烧,只要是短期内无法赢利的公司,它们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都一再被挑战。但“知识管理”这个近两年才冒出来的新名词,却已让  相似文献   

20.
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是21世纪正在经历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已发生根本变化,以知识为对象的知识管理,就产生于这一环境下.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知识创新,形成知识生产、传播、交流和利用的良好环境,并将知识转化为竞争能力和优势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