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茂勇 《特区经济》1998,(10):41-41
<正> 形成于80年代初期的深港经济合作,是以香港产业转移方式,把港方的资本、市场和管理优势与深圳的地理位置、土地、劳动力等比较成本优势加上特殊政策结合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市场导向、港资主导的形式,合作层次处于民间和工商企业界的低级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深港经济合作的基础出现较大变化,特区比较成本优势减弱,港资向珠三角地区转移,使得两地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九七”香港回归为推动深港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得深港之间提升经济合作层次,扩宽合作领域的构想逐步成为现实。展望香港回归后深港经济合作的前景,笔者认为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索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2.
曲建 《特区经济》1997,(9):36-36
<正>一、深港合作的目标模式 深港合作的目标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建成以港深区域共同市场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区,即以充分尊重港深两地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实行“一国两制”为前提,深港间本着相互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逐步形成货物、资本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人员的有限流动,实现深港经济的相互融合,推动深港经济持续繁荣与发展。 港深区域共同市场的具体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3.
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香港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提出发展创新科技为标志,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逐渐成为深港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尽管对于香港是否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优势、深港两地科技产业能否产生明显的合作效果等问题,还存在各种不同认识,但我们认为,伴随深港经济合作不断推进而出现的两地科技产业合作,是以具有互补关系的深港科技资源为实现条件的。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正在逐渐成为推动两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深港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2):28-31
<正>在人类历史即将迈向21世纪的时刻,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国际盛事。如何充分利用人类即将走向21世纪和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机遇,将深港经济合作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两地携手并进、共同繁荣,是深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迫切课题。 一、深港经济合作的定位 1、深港经济合作的时空定位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始,香港就隶属于南海郡的番禺县。汉朝及三国东吴时期,香港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元年,香港始属东官郡宝安县,郡治及县治均设子冈(今深圳南头)。明万历元年(1573)、从东莞县分置新安县,县治设于子冈(深圳南头),香港乃属新安。可见,深港两地自古以来就属一家,不分你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1月27日零时起,深圳皇岗口岸旅检实行24小时通关,至此,皇岗口岸成为全国唯一全天候通关的口岸,媒体和专家们称之为"深港合作的一个全新里程碑",它将从更深层次、更全方位、更大范围地推动深港间的经济合作和互惠互利,并使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步履更加扎实、前景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6.
国庆 《特区经济》1997,(3):30-32
<正> 深港经济衔接“衔接”内涵是什么?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1994年6月16日至17日由广东省港澳经济研究会、深圳市港澳经济研究会与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联合在宝安区西乡镇召开的“深港、粤港经济衔接研讨会”上,围绕“衔接”一词,学者们提出各种不同观点,产生了许多概念,如经济合作、协调、协作、接轨、对接、整合、联合、融合和一体  相似文献   

7.
"深港合作"、"深港一体化"、"深港同城化"的概念提出多年,但在实际经济工作中,深港经济合作尚处于浅层次,合作方式主要是围绕"物质资源配置"的"硬合作",尚不是主要立足于以合作开发优要素(主要指技术与知识等要素)为主体特征的合作。本文提出,深港经济合作应首先指向"优要素合作"。深港经济优要素合作是指,在深港之间尚未完全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下,双方应优先整合流动性强、具有强大增值效应的知识、技术等优要素,在区内生成更多创新生产要素,推动创新优势的集成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深港经济优要素合作的主体内容包括深港之间的制度寻优合作、智力寻优合作、产业寻优合作以及空间寻优合作。本文将重点阐述深港之间制度寻优合作与智力寻优合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一、深港产业合作的方向选择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深港产业合作,首先应立足于整个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和各自城市的定位,以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为目  相似文献   

9.
构筑以深港两地经济合作、城市衔接为基础,由一区两市按一区两制原则组成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城区配套的港深经济区,是深圳未来发展模式与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最佳组合形式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 深圳皇岗口岸自1991年以来,曾经5次延长通关时间。自2001年12月1日始,中央批准皇岗、罗湖等口岸第四次“延关”,口岸关闸时间由原来的晚上11时30分延至零时,开闸时间由早上7时提前至6时半。仅仅过去了一年多,自2003年1月27日零时起,皇岗口岸旅检实行24/小时通关,至此,皇岗口岸成为全国所有口岸中唯一全天候通关的口岸,使深港之间的人流物流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的交流和往来,被媒体和专家们称为“深港合作的一个全新里程碑”,它将从更深层次、更全方位、更大范围地推动深港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惠互利,并使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步履更加扎实、前景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11.
<正> 今年7月1日,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进入历史的新纪元。香港回归、迎接21世纪挑战的进程中,如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继续保持国际经贸中心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香港面临的重大考验和重大转折。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休戚与共,如何与香港加强合作,共创经济繁荣,不能不说是我们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抉择。1995年底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深圳时就指出:深圳要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方面起促进作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赋予深圳特区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坚决按照党中央的决策,大力促进深港经济合作,共创经济辉煌。下面着重谈几点看法。 一、深港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深圳皇岗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后,将更深层次、更全方位、更大范围地推动深港间的经济合作和互惠互利,深港合作的前景更明朗。  相似文献   

13.
刘福垣 《特区经济》1997,(12):24-25
<正>我曾有一个看法,就是深港甬三地经济合作,在结构上要互补。经过这么一段时间,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我在想,仅就这三个城市来立论是不够的,应该是“两对双城”。深港是一对,上海与宁波是一对,所以这个合作,应该是这样的,[(宁波+上海)+杭州]+[(深圳+香港)+广州],然后再套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套到全中国和整个世界经济关系中去。 经济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利”。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各地经济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合作。合作像谈恋爱似的,要你爱我、我爱你才行,光你爱我,我不爱你,那谈不成。所以要先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深港科技发展现状比较深港科技合作建立在深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以及两地科技发展现有基础上.为此,对于深港两地科技发展的现状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的实施,关于深港经济合作的话题又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香港经济陷入困境。香港要实现经济复苏需要提升深港经济合作;深圳经济的发展,香港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深圳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因此,两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把深港经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一、深港经济合作的基本情况 创办特区十年来,深圳注重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加强与香港的经济技术合作,开创了深港经济交往的新时期,形成了紧密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深港合作为特区发展注入了活力。 1、大量港资入深,开拓了合作新领域。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已成为港商最大的投资场所。1979年,深圳全市与港商签订合同仅170项,协议利用外资0.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15亿美元。自1980年以来,深圳与港商签订的合同达7000多项(占与外商签订合同总数的90%),实际利用港资22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66%)。  相似文献   

17.
<正> 保证“九七”之后香港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实现深圳二次创业,搞好深港衔接,促进深港经济的全面合作,是深圳市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深港衔接的基本目标是,在10~20年内逐步成长为我国的联体运行的国际大都市区,带动我国华南地区持续地高速增长。基本内容是,经济运行方式、金融制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等。 一、关于深港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 深港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需要认真而全面地加以研究和探索。香港实行的是“积极不干预”的市场经济,市场开放度高,市场机制较为完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深圳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方面在全国先行一步,经过15年的努力和大胆创新,初步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仍需向更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迈进。因此,要实现深港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关键是深圳要加快市场建设的步伐,积极向国际惯例靠拢。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完善并健全深圳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深港市场体系的衔接。香港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其市场的作用覆盖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如生产资零、消费品、技术、劳务、金融、房地产、产权、信息、文化等市场已比较成熟和健全,且日益国际化。香港作为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已形成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与此相比,深圳在?  相似文献   

18.
建立深港基金的构想陈应春[摘要]建立深港基金既是深港金融合作的切入点,又是共创深港繁荣的生长点。本文通过阐述建立深港基金的意义,提出建立深港基金的初步构想。[关键词]深圳香港经济合作深港基金1.建立深港基金的意义1.1建立深港基金有利于推进深港经济合...  相似文献   

19.
保证“九七”之后香港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实现深圳二次创业,搞好深港衔接,促进深港经济的全面合作,是深圳市“九七”前后的首要任务;而香港迈向金融新纪元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和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两个目标是否能合二为一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深港经济一体化已是势在必行,而由于金融一体化是国际区域间经济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以国际高科技发展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一)必须把深港衔接问题纳入国际经济发展特别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已发展了以信息技术为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