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星  范宇 《商业研究》2003,(4):68-70
我国加入WTO之后 ,资本市场也即将对外资开放。从全球并购趋势来看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将成为下一个阶段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方式 ,这一现象应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潜在危机。从政治法律环境来看,国家重视人才培养为其开辟了空间,但制度规范还不健全。从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来看,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外资培训市场的进入也使行业竞争日显激烈。从技术环境来看,卫星、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培训教育行业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提供了技术支撑。整体看,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大有可为,但需规范制度、建立标准保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改革和开放的关系来看,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体制是封闭的,金融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外资很难进入。我们推行市场化金融改革,为外资参与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外资对中国金融业的参与促进了竞争,强化了市场约束,促使中国金融业接受国际上通行规则,为改革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4.
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希娟 《中国市场》2007,(31):26-27
我国医院市场的放开问题一直是医改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入手,分析外资进入我国医院市场的利弊,指出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会有助于打破目前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形成竞争态势,并且外资带来了先进的运作理念和医疗技术,对于深化和全方位推动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后,对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资寿险公司在华经营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开放保险市场之初,外资就出于多种目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诸如:为本国客户提供保险业务,开辟第二母国市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机会,利用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带来的机会等等.但从入世至今,外资寿险公司在华经营业绩不如预期,市场规模较低.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甚至发生了类似荷兰国际集团(ING)出售股权、完全退出太平洋安泰寿险公司,以及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出售了在华人寿保险公司股权的30%股份,从最初积极争取保险相关业务执照抢占中国市场到主动出售股权,这说明外资寿险公司在华经营遇到了困难.  相似文献   

6.
外资商业进入中国市场状况及其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波 《江苏商论》2004,(8):10-12
根据入世规定,今年底中国将对外资商业全面开放中国市场。十多年来,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商业发展如何,我国本土商业如何应对,本文对此综述了各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到2004年底。中国将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2006年以后,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这对于广大外资石油公司来说无疑是进入中国能源市场的良机。  相似文献   

8.
我国旅游业对外资开放,外资首先进入其熟悉的入境游领域,同时积极进入国内游的高端,并将国外成熟的旅游产品引入我国。外资开拓我国旅游市场领域,对内资旅游企业将产生多种效应,政府、企业应当从竞争力提升、市场创新和市场环境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试论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零售市场对我开放以来,全国投资建设和相继开业的合资、合作零售企业已超过200家、外资进入国内零售业不仅给封闭已久的中国商业界带来了生机,也给正在崛起的中国商业企业带来了挑战.中国零售业仍是一个需要扶持的行业,国内传统大型零售企业与国际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比,无论是行业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手段、信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力量对比过于悬殊的情况下,我们在引资进入零售业的同时,就必须考虑选择一种既有利于零售业发展,又能避免较大冲击的利用外资道路,为中国商业企业最终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竞争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景侠 《商业时代》2003,(242):10-12
加入“WTO”,中国市场双向开放,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物流产业高速增长的影响,现代物流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03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比2002年增长26%。流通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入世给流通业带来无限商机。但也应看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到2002年底,物流零售业取消所有地域、数量、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  相似文献   

11.
国际石油巨头在中国的绊脚石又少了一块。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被保护多年的中国油品零售市场终于对外资开放。可是,分析家则认为,这个政策不太可能给中国国内市场带来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改革和开放的关系来看,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体制是封闭的,金融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外资很难进入。我们推行市场化金融改革,为外资参与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外资对中国金融业  相似文献   

13.
<正>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入世的十年对我们国家而言是艰辛而辉煌的历程,面对下一个十年我们也充满了信心。入世前,我们中国餐饮业率先对外资开放的,以早在二十五年前的1987年外资餐饮肯德基品牌第一家在门户落户为标志,1999年麦当劳在深圳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1993年中国百强餐饮集团商业部在上海成立,随后越来越多的港澳地区的餐饮企业、东南亚和欧美的餐饮品牌大量进入中国大陆,中国餐饮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餐饮市场内资和民营餐饮企业在相互融合当中合作发展格局入世前已经初步形成。入世前内资企业过多是担忧和观望,怕市场受到冲击,因此采取模仿、学习试图超越。随着十年历程之后,我们餐饮业在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方面迈出很大一步,行业发展在外资引入驱动下,也从数量发展进入到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建设阶段,外资餐饮品牌进入对产业的冲击力也是有限的,给中国餐饮业带来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14.
党晓磊  张红旗 《华商》2008,(18):22-23
本文首先介绍了外资并购在我国啤酒行业发展的现状,接着从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退出壁垒角度分析了外资并购带来的市场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趋势、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外资也加快了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步伐。本文在简要介绍入世以来我国银行业开放的主要变化的基础上,讨论了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特别是重点分析了外资进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冲击和挑战,并从全局着眼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开放即是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诉求的回应,更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能够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扩大融资渠道以及推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但资本市场开放并非百利无害,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仍面临许多风险: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金融体系风险和金融监管风险等。本文针对这些风险提出四方面建议:协同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巩固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完善金融监管配套制度、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相似文献   

17.
许兆林  曾睿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3):32-36,53
我国零售业全方住对外开放已成为无法规避的选择,而且开放的步伐有加快之势,但外资的进入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一、外资进入我国零售市场的现状;二、外资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启示;三、外资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12月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对外资进入流通产业的相关限制,外资对流通企业的影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2006-2009年中国批发和零售业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进入对中国流通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整体外资进入对中国流通企业不存在显著负面影响,但若资本来源地与东道国文化相似度较高,外资进入就可能会对中国流通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若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当地流通企业也可能会受到外资进入的冲击.最后,本文从外资进入对中国消费者福利及流通产业安全影响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杨振 《财贸经济》2016,(1):106-118
大规模对外市场开放是把"双刃剑",既引入竞争活力又输入垄断势力.本文从实证产业组织视角构建中国对外开放市场势力效应的评价模型,并采用中国加入WTO前后年份总体和细分产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同时用金融危机前后年份细分产业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产业总体与细分产业存在显著的市场势力;总体和细分产业对市场开放以及伴生的贸易体系转型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中国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市场势力效应:在两位数代码产业层面,对外开放提高了总体产业市场势力溢价水平,表明对外开放输入了垄断势力;而四位数代码产业层面,对外开放却显著降低了市场势力溢价水平,表明对外开放引入了竞争活力.本文研究结论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着重要政策含义:对外开放政策体系需要兼顾竞争政策;"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下,外资监管应注意总体与细分产业开放的层次性;同时,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注重心宜"下移"至细分产业层面.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开放零售业以来,外资在国内商业领域中注入的比例逐年增多,但随着加入WTO后中国零售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未来外资零售企业的在华动向令业内人士关注。特别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业企业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将会给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外资零售企业与零售商业在中国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